这件事,想想都觉得可怕
11月11日,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规模为20亿美元。
消息传来,国际论坛一片轰动,尤其是美英两国表示高度关注,《金融时报》和彭博社还请了多位权威专家作分析解读。
两天后,债券发行成功,总认购金额397.3亿美元,大约是发行金额的20倍,其中5年期认购倍数高达27倍,刷新了这些年各国发行主权债券的最高倍数。
其实发行主权美元债不是啥稀罕事,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债,它只是一种按美元计价发行,用本国主权做担保的特殊债券,谁发行都行。
一般来说,本币不强势的小国,为了筹措资金都会这么做,像印度、巴西等国家就曾发行过。
过去中国发行这种债券,倒不是单纯为了筹资,更多是用来完善离岸债券市场、降低债务风险,并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根据彭博数据,中国曾连续16年发行美元主权债券,累计规模去到210亿美元,最近的一次在2019年,规模高达60亿美元。
这么看的话,20亿美元规模也不算什么,为什么美国会这么重视?
首先一个,看到中国的“美债”认购倍数这么高,比美国自己发的正统主权债还好卖,说明中国信用比美国值钱,这事挺郁闷的。
不过关键点在于,以往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都在香港特区进行,这次突然选在利雅得,有点意味深长。
中国和沙特大搞金融外交,加深经贸和金融联系,不是美国担心的点,它害怕的是东大似乎找到了破解美元霸权的利器,犀利且无解。
要看懂里面的门道,先要搞清楚美元横行霸道的基本逻辑。
尼克松时期的原财长说过:“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这里的“你们”指的就是除美国以外一切国家。
自上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美元挂钩黄金的玩法就彻底过时了,转为看着更开放,更多元化的牙买加体系。
实际上却是开启了绿票子制霸全球的道路。
由于“特里芬难题”的限制,美国如果想维持美元霸权地位,就得持续保持贸易逆差,让美元外流出去。
可长期贸易逆差,又会损害美国制造业,使产业空心化,导致美元币值变得不稳定。
最终美国选择将锅抛给别人,丝毫不理会世界各国的利益。
反正SWIFT系统在手,只要各国想要进口大宗商品,就必须捏着鼻子走SWIFT系统,用美元来交易,这下全世界都被绑上美利坚航母,为它买单背锅。
美元霸权的终极目的,是让全世界国家成为促使美利坚茁壮成长的养分,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制造美元潮汐,侵吞别国优质资产。
对于贸易逆差国,尤其是一些弱小经济体,因美元储备长期不足,每当美元潮汐来袭,就会跪得很彻底,轻易被拉爆经济。
为了偿还美元债务,要么直接拿牛羊等农产品,或者木材矿石等资源抵债。
有些资不抵债,还无可还的,就会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及时”支援,可以得到一笔美元贷款渡过难关,但条件是开放自由汇率,以及用本国优质资产作抵押。
比如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一下抽走了泰国、印尼等国几十年的积蓄,就连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如今经济命脉也是掌握在美国手里。
对贸易顺差国,美国则可以通过超额印钞来进行制裁,一来解决钱不够用的问题,二来可以输出通货膨胀,把这些国家的美元储备稀释掉。
受害最深的当属沙特等产油大国。
沙特每年对美贸易顺差在千亿美元以上,美元储备位于世界前茅,可最大的烦恼恰恰是美元太多,花不出去,囤着还会有无端蒸发的风险。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拿去投资,可投资欧美市场吧,这些年因为页岩油革命,沙特与美国的关系比较僵硬,加上出了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冻结的烂事,整体来说风险太高了。
至于投资其他国家,风险也高,由于自身拳头不够硬,只能眼睁睁看着海外资产被美国割韭菜,照样不可行。
正当沙特左右为难之时,中国站出来了,给沙特打开了一扇大门。中国在沙特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而沙特通过购买债券吃利息。
对财大气粗的中东酋长来说,利息不重要,中国制造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中国在偿还沙特的债务时,无需给美元,可以换成等额的人民币、基建支援以及军工产品等偿还物。
像这次珠海航展,从沙特空荡荡的展台能明显看出来,他们是为进货来的。
在借到沙特的美元后,中国可以通过各类专项贷款或一带一路,把钱合理流向亚非拉地区,“分配”给急需美元偿还债务的国家。
这些国家可以给中国提供各类资源作为回报。
反正做买卖,跟谁交易都一样,更何况中国的国际口碑一向良好,不仅不会趁虚而入,玩压价那套,也不像欧美各国那样,附带乱七八糟的政治条件,搞得跟卖国一样。
简单一个操作,让沙特解决了投资需求,中国解决了美元和材料渠道,还为人民币国际化争取到了时间,而发展中国家也得到喘息的机会。
重点是,从账面来看美国并“不亏”,欠债国家手里有钱了,就能还钱给它,那20亿美元最后会回流到美利坚本土,堪称史无前例的四赢格局。
可问题是,在这种局面下,美国除了自己稀释出去的绿票子,啥也得不到,还白白浪费了印钞的人工和机器损耗。
收割大计本来进行得好好的,整个链条天衣无缝,可中国横插一脚后,完美的链条就被打破了。
一旦这种模式形成常态,那么以后像沙特这类大户,就可以直接找中国进行美元包销,换成对它有利的投资和商品,一众濒临破产,就差卖地救国的穷苦国家也能得到续命。
美国辛苦把全世界资源归拢在一块,就等屠刀一挥,进行收割的时候,中国来了个巧取生辰纲,劫富济贫。
让美国更头大的是,正如之前所说,中国此举比美元霸权还要阳谋,在法律法规上挑不出任何毛病。
就是这样下去很难受,只要美元霸权继续推行,中国就能随时随地来摘桃子,还不用打招呼。
随着时间推移,美元将慢慢成为样子货,美债“掠夺一切”的内核也会被东大的“合作共赢”所替代。
这样一来,美利坚人摇身一变,成为无私奉献的国际战士,盎撒群体想想都觉得可怕。
对中国而言,20亿当然不是上限,而且某种程度来说,算是对美国的一个“善意提醒”,这次只是毛毛细雨,下一次规模就不止这个数了,很有可能会是一个大惊喜。
什么时候美国心血来潮,又想玩一次收割全球的金融游戏,那远超盎撒人想象的大规模发债就会如约而至,反正全球美元储备靠前的两个大国聚在一起,这底蕴能陪美国玩很久了。
不过也要考虑到,当发债到达一定上限后,很可能迎来美国的反制,比如为了制裁东大,宁愿冒着崩溃的高风险,也要疯狂搞美元潮汐,拉着全世界一起玩红海大战。
就算中国能四两拨千斤,打消耗战总是两败俱伤的选择。
相比实操带来的风险,这个玩法的存在意义更为重要,中国大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战术威慑,来制衡美国过于疯狂的行动。
这里顺带说一下,能把发主权债玩成威慑手段的,目前只有中国能做到了,要是没有能抗衡美国这艘大航母的实力,还真玩不转。
别的不说,就一个简单的“去美元化”,都不是谁都玩得起的,更别提和美国玩无本生利。
与二十年前相比,如今中国的军事实力早就不是一个量级,不论基础武器装备的较量,还是尖端科技的角逐,都有着可与美国相媲美的高度。
最重要一点,比起美国日薄西山的军工复合体,工业克苏鲁的高效产业链无限拔高了自身爆兵能力和战争潜力。
在过去,美国老是鼓吹中国威胁,可在前不久,中国往12000公里以外的南太平洋投了个大呲花以后,反而得到美国的高度赞扬。
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永远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动真格打一场,目前老美来不了,也不想来,那最有可能的反制就是联合欧美各国,加快右转的速度,只要把国门关起来,搞贸易保护,就能反包围东大,让其无暇自顾。
过去也许可行,毕竟拜登时期一直在搞贸易制裁,联合欧洲一起加关税,整保护法案,给中国带来不小麻烦。
可制裁是把双面刃,西方在制裁东大的同时,始终解决不了内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导致产品性价比提不上来,贸易面打不开,到最后既阻隔不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还丧失了中欧贸易带来的红利。
讽刺的是,美国身为老大哥,不但没有给弟兄们派发辛苦费,还在一旁落井下石,抡起屠刀不分敌友,把盟友们撵得满头是包。
可以预见,等喜欢退群和收保护费的懂王上台以后,北约同盟的生存环境将变得更加糟糕,到时像意大利那样,表明上抵制一带一路,暗地里却偷偷递投名状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无论乐意与否,美国唯一能做的,要么是动真格来打一场,要么是停止收割全世界,放弃势与中国零和博弈的态度,加入合作共赢的大趋势,起码超级大国的优势还在,未来的路还有无限可能。
说起来还挺搞笑,作为美元的正统发行国,美国本应肩负起世界银行的担当,可最后帮它扛起这一职责的,反而是中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