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络空间如何治理?看中国方案、听中国声音!
当清风吹黄银杏梧桐,白墙黛瓦的乌镇,再次与世界共赴“金秋之约”——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期而至。
距离第一次举办这场盛会已经过去十年了,当我们翻阅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的媒体报道,“移动支付、二维码、电子名片……”这些词汇高频出现,那时有的概念尚未完全普及,有的甚至给人一种科幻感。但到今天,那些难以置信甚至天马行空的发明和想法变得一点都不新鲜,今天讨论的东西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乌镇峰会,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AI算法模型、AI数据算力、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
十年来,网络技术不断革新,随之衍生的各种产品、应用也愈发繁多,互联网发展跃升到全面渗透、跨界融合的新阶段,世界网络空间的明天究竟该如何书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始终是这场盛会探寻的重要课题。
1961年,首个遨游太空的人——宇航员加加林这样描述我们生活的地球:“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
此前,人类从未真正看过地球的全貌。当人类从整体上审视这个地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奔涌向前,整个世界的人们生产、生活、交往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发生深刻改变。每当我们点击鼠标浏览网页、开启一次视频会议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一张照片,都是在参与一场全球性的信息交换;我们使用的一台家电、一部手机甚至一件衣服,都可能是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或大或小的应用场景里,我们看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联系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各国间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015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主席顺应时代大势,着眼信息时代人类前途命运和共同福祉,首次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是挺立时代潮头、紧扣时代脉搏的深刻论断。
此后的十年,习主席或亲临现场发表主旨演讲,或视频致辞,或向峰会发来贺信,以不同形式关心峰会的举办,但都始终贯穿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
十年来,乌镇声音声声入耳,中国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不断把“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互联网发展过程,在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进数字生态建设、助推文化全球传播、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注入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力量。
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到《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从促进非洲国家智慧农业、电商贸易发展到持续深化与东盟数字领域合作……从概念文件到行动倡议再到具体实践,乌镇峰会见证着中国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智慧、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的一贯立场、美好愿景和坚实足迹。
愿景之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依然任重而道远。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发出的感叹,已经成为人类认识每一个大时代的名言。互联网时代,也概莫能外。
新的技术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出现。当今,网络霸权暗影重重,保护主义潜流涌动,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网络政治化、安全扩大化、机制碎片化、治理无序化问题更加严重,全球网络空间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突出。
这种挑战,是全球性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维护网络空间国际交流桥梁、促进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毛泽东同志曾说:“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
近年来,中国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和渠道,为世界各国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
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场场中国搭台的“东方之约”,让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共享创新成果。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一个个对话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为全球网络空间的沟通对话、互利共赢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开放互联永远是互联网的基因和灵魂。当各国以开放的姿态为共同发展而加强交流,为网络安全而扩大共识的时候,互联网承载的人类梦想就更加容易实现。
今天,习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再一次表明中国的立场主张:“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是乌镇峰会召开的第十一个年头,下一个新的十年也随之开启,我们期待世界网络空间有更多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也期待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与中国一起,继续书写信息时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生动故事,让世界的互联网之光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