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不是“化债”而是“消债”
当前的经济困局是——利润不足。
利润不足导致企业减薪裁员。减薪裁员导致消费低迷。消费低迷造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迫使资方继续减薪裁员。这就形成了一个负循环,恶性循环。
为了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让经济有利润。但是,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经济周期在利润减少的阶段,而经济周期无法改变。
于是,利润只能从储蓄财富中来。这就有了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和刺激消费的利好政策。
但是,储蓄财富是有限的,将储蓄财富拿出来用于消费,可增加市场里的财富,让经济有利润,可是不能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消费过程不产生新增财富。
所以,储蓄财富减少后,市场经济中的利润增速无法持续。储蓄财富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储蓄财富减少到一定程度后,消费升级就会停止,变为消费降级。刺激消费的各种措施也会失效。
这种活跃消费,刺激消费的措施无法持续的原因是,储蓄财富用于消费,进入市场后,是以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的,即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所以,劳动者和普通百姓付出的财富变成企业收入后,不会以工资的形式全数回到劳动者手中,而是会有一部分变为资方利润,被资方拿走。这样一来,消费越是活跃,经济循环越是快速,储蓄财富就越是加快向资方转移。结果就导致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限制了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的消费力,那么资方赚走的财富也只能沉淀为巨额存款,而不会继续进行投资。这就是消费刺激短期有效,长期失效,让经济进一退二,震荡下行的原因。
此后,不但消费低迷,投资也会低迷。刺激消费失效,刺激投资也失效。最后,只能搞“债务经济”,继续把储蓄财富掏出来,去生产市场已经不需要的商品,然后通过其中的企业盈利,通过劳务关系,把财富分发给资方和劳动者,让他们有收益,愿意维持企业经营,让他们有收入,好继续去消费,从而维持住经济循环。这个债务经济的债务主体有资方(企业),也有政府。
但是,此时通过债务经济流出的储蓄财富,已经不是先前的消费目的了,而是投资目的,即奔着债券利息去的。
可是,企业或政府发行债券,获得储蓄财富后,他们的投资最后实现了债券许诺的利息了吗?
并没有。
首先,人们应该明白,财富转移过程是没有新增财富的,没有利润的。无论是消费这样的过程,还是借债然后用于投资的过程,这些财富在转移过程中不会产生利润,不会有新增财富。
其次,财富增值靠的是科技创新提升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了,财富就增加,利润就增多。反之,科技创新乏力,生产效率停止提高,利润增速也会下降。经济增速之所以连续多年下滑,就是科技创新放缓的结果。科技创新放缓的趋势不改变,利润下滑的趋势,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第三,当下滑的经济趋势不能改变,借债投资,债务经济,就越来越难以完成“利率目标”。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关系的,所以企业为了盈利就必须展开“降本增效”活动。其典型代表就是“内卷”。
“内卷”的本质就是“减薪裁员”。加班加点不加薪其实就是变相地降低劳动力价格,形同“减薪”。内卷还使企业减少了劳动力需求,所以又形同“裁员”。
因此,企业降本增效的后果就是,通过减薪裁员降低劳动者们的财富,压低他们的消费力。
消费力降低后,有效需求就减少了。这让债务经济借债投资的项目变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边造成债务经济无法从消费中兑现出财富,债务难以偿还,形成债务危机问题,一边又迫使企业继续加重内卷,进一步减薪裁员,让消费低迷的情况更加严重。这就变成了一种互相伤害,加倍伤害,以致恶性循环,催生“经济自毁”的局面。
以上这个经济过程说明,利润不会在消费、投资和债务经济中产生。它只会在科技创新中产生。
只要科技创新放缓,利润就会减少。这个“利润危机”靠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开展债务经济来应对都是无效的。
不但无效,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展开债务经济还会因为不断掏出储蓄财富而造成经济循环加速的问题。
经济循环加速,而市场经济的分配规则不变,始终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结果就是原有分配规则的效果被放大。这让占据分配优势的资方获得更多财富,让居于分配劣势的劳动者和普通百姓财富减少,消费力降低,直至生育也降低。
于是,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加码债务经济等行为事实上就变成了“竭泽而渔”。其效果与初衷是相反的。后果就是,越是扩大债务经济,越是进行投资和刺激消费,经济越是变差。这个过程呈现出进一退二,震荡下行,且加速下行的趋势。
加速下行之后,经济循环难以维持,又要继续借债,仍然搞债务经济,于是就会有无穷无尽,层出不穷的债务。
在这种形势下,“化债”还有意义吗?
问题出在“化债”上,还是出在“消债”上,还看不清楚吗?
债务不断增加,加速增加,这个问题不解决,化债不就成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以借新债,还旧债来应对债务经济,不就是用危机程度的加重来换取危机爆发时间的推后吗?
拖下去要是能解决问题也行。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无法等来科技创新复苏的话,那么债务经济这种赌博行为的后果,岂不是更严重、更恐怖吗?
与其这样,人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债务是怎么产生的呢?
债务产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1、科技创新放缓,使得经济增速下降,利润不断减少。由于科技创新是灵感决定的,灵感是人类控制不了的,所以人类也控制不了经济周期,无法改变它。
2、市场经济始终把“追逐利润”放在首位,并且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这是由它的“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决定的。
一边不能改变利润下滑的趋势,一边使劲追逐利润,不惜用残酷的竞争来加码逐利。利润越来越不能从新增财富中获得,就从储蓄财富中获得。
储蓄财富是有限的。分配财富是有利于资方的。结果就是,无论以刺激消费的方式拿走储蓄财富,还是以债务经济和扩大投资的方式拿走储蓄财富,最后都会变成整个社会财富向资方单边移动的局面。
后果就是——贫富分化。不但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生活艰难,经济循环的恶化还会连带让中产阶级消失,让中小资本家大量破产。这又加重了消费和生育的双重低迷,损毁了整个经济循环,把经济推向深渊。
经济恶化,利润稀薄,循环不畅后,就不得不用债务经济来维持。而越是搞债务经济,债务就越多,经济形势就越差。这就是为什么文章题目里说,当务之急不是化债而是要消债的原因。
债务必然产生,必须产生,经济才能良好运行吗?
并不是。
因为利润下滑只是财富“增量”下滑,不是财富“总量”下滑。哪怕利润降为零,经济都不会发生危机,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可以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上。
事实上,科技未倒退,自然资源也可以供给,生产力水平足以支撑现有人口,并维持良好的人口结构。
经济完全有条件不增加债务,不依赖债务经济,就能良好运转。
那么,消债的关键点在哪里?
消债的关键点在于:
1、改变以“追逐利润”为首要目标的经济模式。
2、改变以“资本”为主要依据的、旧的分配规则。
只要科技创新不复苏,经济增速的下滑周期不改变,就必须通过这两点来避免经济自毁。否则,利润越少,越是逐利,还坚持以“资本”为主要分配依据,那么“煮豆燃豆萁”的局面就会形成。最终,资方和非资方(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的零和博弈会把双方都毁掉。
参考文章: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