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548)南朝鲜伪军和仆从国吃什么?

伪军和仆从国的饮食

美国人一直都很擅长利用手里的资源招揽伪军来给自己充当马前卒,在南朝鲜也是如此。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美国虽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网罗了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哥伦比亚、丹麦、埃塞俄比亚、法国、英国、希腊、印度、意大利、荷兰、新西兰、挪威、菲律宾、瑞典、泰国和土耳其等国的军队和医务人员为自己效力,然而这些所谓的“联合国军”从未超过部队总兵力的5%,受“联合国军”差遣的士兵中,最多的是来自当地的南朝鲜伪军。1950年8月15日,远东司令部与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达成协议,计划为美军的每个师补充至少8600名南朝鲜伪军,到1951年夏天,南朝鲜伪军就已经为“联合国军”提供了将近一半的兵员,1953年7月接近停战时,“联合国军”的总兵力达到最高峰值934539人,而南朝鲜伪军提供了其中60%以上的兵员,散布在朝鲜半岛各处为美军服务。

500

南朝鲜伪军身材瘦小,但是干饭的能力让美国人自愧不如

500

美军在朝鲜少不了南朝鲜伪军鞍前马后带路效劳,因此也不得不尽量改善他们的装备和饮食

500

为南朝鲜伪军提供合适的制服、靴子和口粮还真是让美国人费了一番心思既然从南朝鲜拉出来如此之多的伪军供自己驱使,当然也要给这些伪军必要的武装,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倒是不吝啬物资,提供服装鞋帽和武器装备这都不算什么大事。对于南朝鲜伪军的战斗力,自视甚高的美军早就有了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最让美国人嫌弃的是伪军的饮食习惯。在美国人看来,这些身材瘦小甚至不足以撑起小号制服的伪军在战场上表现堪忧,而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变得神勇无比,胃口还一个个好得出奇。当他们收到每天一份的C口粮时,有不少人可能会立即将所有的食物一扫而空——那可是装在6个罐头里的3顿饭!类似的场景就这样永远留在一些美军士兵的记忆中,听到南朝鲜伪军发出最多的抱怨就是美国人的口粮根本填不满他们的肚皮。自家一直引以为傲的各种口粮居然被伪军如此贬低,这弄得美军十分尴尬。其实这倒不是口粮本身或供应标准有什么问题,原因是双方的饮食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异。朝鲜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传统,对于大米有深厚的感情。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时期,为了将朝鲜作为入侵中国的前进基地和原料产地,疯狂掠夺各种资源强制输往日本,稻米也是日本侵略者重点掠夺的目标之一,使得生产稻米的朝鲜人民餐桌上反倒缺少大米果腹充饥,珍视与渴望大米的心理被进一步强化加深。除受到心理感情方面的因素影响,米饭与美军的口粮相比,虽然提供的热量比较低,但是体积却远远大于同等热量的其他口粮,吃进肚子能带来更大的饱足感,也正因为如此,白花花的大米饭才成了南朝鲜伪军心目中的最爱。哪怕一顿就把一天的野战口粮吃光,也仍然有人会马上要求美国人再给来一份大米饭。需要投喂的伪军人数如此之多,就连家大业大的美国人也得费上一番心思来考虑成本和效率。远东司令部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口粮使用政策,想方设法筹集各种可用的口粮,购买新鲜食品和民用食品补充野战口粮,并且开发合适的野战口粮供南朝鲜伪军食用。与朝鲜隔海相望的日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农业技术与食品加工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在战争初期为美军入侵朝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南朝鲜伪军的饮食供应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远东司令部的扶持之下,日本成为南朝鲜伪军所需野战口粮的主要供应国。在此之前,南朝鲜伪军得到的口粮非常简陋,主食通常是大米或大麦,佐餐的一般是咸鱼,每份口粮包括822g大米或大麦,还有227g带有调味品的罐装鱼类。煮熟的米饭做成饭团再用卷心菜叶包裹,只不过送到前线的时候经常会发酸,而且就连这种馊掉的饭团也未必能及时送达。在某些时候,也会按照每人每天200韩元(在当时相当于5美分)的标准在当地购买一些食品,以此来作为口粮的补充。1950年8月初,美军在横滨的后勤司令部开发了一种比较适合东亚人口味的野战口粮,并于1950年9月投入大批量生产。这种野战口粮被称为十二合一口粮,因为是在日本研发生产,所以又以日本的英文首字母命名为J口粮。一份口粮的质量约为1.04kg,能够提供3210大卡的热量,包括3份菜单,每餐一份。口粮外面采用防水性好的聚乙烯袋子包装,里面主要有大米、饼干、咸鱼、豌豆、海带、茶叶、口香糖和调味品等等。一位曾经在旧日本陆军任职的日本营养学家参与了这种口粮的研发,因此这种口粮与十几年前的旧日本陆军采用的口粮颇为相似,不过口粮选用朝鲜当地人非常喜爱的红辣椒作为调味品,很好地照顾到南朝鲜伪军的饮食习惯,同时还添加了在伪军眼里十分新奇的口香糖来提升口粮的吸引力。事实证明日本人非常了解南朝鲜人的秉性和嗜好,新研发的口粮在南朝鲜伪军中大受欢迎。东京军需站的工作人员每月从当地采购大约100万份口粮运往朝鲜。当朝鲜半岛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来自日本的各种食品和物资继续为填饱南朝鲜伪军的肚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仅仅是在1951年3月,就有181.9吨乌贼和3256000包香烟被运往朝鲜供南朝鲜伪军消费。美军在日本东京军需站新成立了一个采购处,专门负责管理相关物资的采购工作。500

南朝鲜伪军的口粮,里面大量添加了红辣椒作为调味品

500

英联邦国家的军队最好伺候,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美国人十分相似除了英联邦国家自备一些适合长期保存的野战食品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依赖美军提供口粮。协助美军入侵朝鲜的英联邦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印度。这些英联邦国家最好伺候,饮食习惯上与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参战初期直接采用美国军队的口粮也没有招致太多的抱怨,不过他们还是尽可能地从本国运来一些合自己心意的口粮。英国人的口粮都装在一个大箱子里面,食物包括英军非常熟悉的罐头咸牛肉、碎牛肉和腰花布丁、葡萄干布丁,以及折磨英国军人长达几个世纪的硬饼干,足够10人吃上一整天。许多英军士兵对于C口粮也表示十分满意,认为里面的口香糖、香烟和厕纸都很贴心,然而他们还是很希望厨师能给大家做一顿英国传统的炖杂烩菜,这才最合他们的胃口。作为闯入别人家中的侵略者,自诩绅士的英国人也少不了干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皇家诺森伯兰燧发枪团的约翰·贝利斯和迫击炮排的另外3人一起去“寻找新鲜食物”,他们开着一辆装甲车闯进当地的一个小村庄,听到一户人家有猪叫的声音,一帮人就冲进去捉了一头猪带了回来。“新鲜食物”到手后,麻烦就是如何进行处理。约翰·贝利斯的指挥官掏出自己的韦伯利转轮手枪想试试枪法,结果猪只是鼻子上挨了一枪,然后就开始活蹦乱跳地表示愤怒,幸好另外一位军官及时朝猪的脑袋上开了一枪才算解了围。接下来这头猪就被英军士兵剥皮烤熟,吃得一点儿都不剩。到处“觅食”的场面在朝鲜比比皆是,各种肤色的“联合国军”官兵对此都不以为意,甚至将其视为一种难得的消遣。理论上来说,部队不应该靠罐装口粮生活超过3个月,但是英军第29旅却表现出令美国人十分惊叹的忍耐性和服从性——他们依靠罐装口粮硬是熬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直到1951年春天才开始拿到新的口粮。在这段时间里,英国陆军餐饮服务人员用电加热器和油桶自制的野战烤炉创造了奇迹。当然,对于一个纯种的英国人来说,任何情况都无法阻止他们喝茶的习惯,在周围几乎没有多余的燃料或者木柴的情况下,塑性炸药就成了烧水煮茶的正常燃料来源。根据英国人的经验,用一根227g的塑性炸药可以在5分钟内烧开3.8升水,燃烧效率相当不错。

500

英军士兵在前往朝鲜的旅途中饮酒作乐,等到了朝鲜就笑不出来了

500

土耳其人凶狠残忍的名声在其他各国军队那里到处传扬,他们吃饭也很挑剔

500

新西兰士兵在食堂里消遣,啤酒当然必不可少

500

印度作为英联邦国家也参与了入侵朝鲜的战争比起刻板孤傲的英国人,土耳其人就没那么好伺候了。除了最初的一些装备,土耳其人所有的补给和后勤服务,包括运输都由美国直接提供。1950年10月,土耳其第一旅的大队人马一共5190人抵达釜山港,第二天又赶到大邱城外的接待中心。土耳其人在这里待了3周来熟悉环境,接受美军的武器操作训练。当时的接待中心条件并不完善,土耳其人刚刚到达的时候连床也没有,所以只能睡在营房的地板上,食堂也只能设置在接待中心操场的帐篷里。美军的野战食品也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出于宗教方面的原因,土耳其人不吃猪肉,也不喜欢甜泡菜、利马豆、玉米沙司以及柑橘类水果的果汁,除了盐和胡椒之外,其他调味品也不受他们的欢迎。喜爱甜食的土耳其士兵习惯吃一种名叫埃克梅克的糖布丁,这种甜点的分量不轻,在土耳其士兵的日常饮食中也相当重要,而对于美国的面包师来说,这种具有奥斯曼传统风格的甜品是一种比较新奇的东西,为了做得像模像样点儿,他们还专门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当然,美军提供的冰淇淋在土耳其人那里同样大受欢迎。土耳其人也比较认可美国军队的C口粮,而美国人的口粮里猪肉成分比较多,因此要对供应给他们的口粮做必要的调整,至少要做到里面不能含有猪肉或其他猪肉制品。为了符合土耳其人提出的要求,美国陆军还特意开发出一款特殊的野战口粮,命名为M口粮,并且与日本的一家公司签署了生产合同。此后,土耳其人和美国人领取一样的口粮,只是里面不含有猪肉成分,用产自日本的一种特色羊肉来代替。根据与美国人达成的协议,土耳其人在每1000份口粮的基础上还获得了额外87升植物油、1.4kg脱水洋葱、10.4kg豆子,以及少量橄榄和盐。每人每天还有额外的907g面包。土耳其人通常习惯在营级单位用大锅进行烹饪,所有的肉类不管最后采取什么烹饪方式,都要先被煮熟再说,最常见的烹饪方式同样是乱炖,把煮熟的肉切成小块,然后和其他食材配料一起放在大锅里煮。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军队普遍采用的一种烹饪方式,操作极其简单,不会严重挑战厨师的烹饪技能。土耳其人还喜欢土豆泥做的土豆球:先在土豆泥做的小球上打一个洞,然后蘸上鸡蛋糊,再用额外提供给他们的植物油进行油炸。美军专门派遣了一个食品服务小组来指导帮助土耳其人的烹饪,以便使其符合美国军队的烹饪标准。美军还向土耳其旅的野战厨房提供了方便携带的户外炉灶。希腊军队希望得到更多的面包、大米、土豆、植物油和通心粉,但是不需要那么多的盐、面粉、糖和炸东西用的起酥油。埃塞俄比亚人喜欢吃辣椒在非洲是出了名的,他们只要求定期增加大米、土豆和辣椒酱的配给。泰国人同样爱好辣椒,也很喜欢吃米饭,他们要求额外得到面包、米饭、盐和辣椒酱,美国人给的土豆、面粉、糖和起酥油倒是用不了这么多。于是这两个国家的军队都得到了一种特制的辣椒酱,只要能涂上足够的辣椒酱,各种类别的口粮他们都能欣然接受。讲究吃喝的意大利人得到了额外的面包、大米、植物油、面粉、奶酪、西红柿和番茄酱,当然还少不了通心粉。哥伦比亚、菲律宾以及属于美国的波多黎各军队都要求更多的大米,对于土豆都没什么兴趣。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军队都是面包的爱好者,他们都要求得到额外的面包和土豆供应,相应地也要求更多的糖和炼乳。加拿大人吃的和美军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也要额外再加一些面包。法国人倒是没有辜负他们“擅长烹饪”的名声,他们把面包做成烤面包片,还用额外的面粉制作各种法式面包。骄傲的法国人不大喜欢美国人那种制作简单粗暴的汉堡包,他们把绞碎的肉,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杂烩肉做成了肉馅饼。然而,美国人发现法国人居然很喜欢吃美国提供的野战口粮,而且能够比美国人坚持吃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发出抱怨,这让喜欢挑肥拣瘦的美国人觉得十分震惊。像荷兰人一样,法国人还会用玉米和红薯换成面粉和其他他们更容易接受的食物,他们非常满意的一件事是能够直接从法国得到葡萄酒,此外还有美国人供应的咖啡、茶和果汁。荷兰营的士兵都在一个统一的食堂吃饭,他们也很喜爱米饭,厨师也都是烹饪好手,荷兰厨师最常用的一种烹饪方法是用土豆泥作为底料,然后再加入煎好的肉块和煮熟的利马豆。美国人提供的玉米和红薯在他们那里不受欢迎,不过一点儿也不会浪费,以极具商业头脑而闻名的荷兰人在领到这些食品的时候就会和其他邻近单位做交易,面粉、爱尔兰土豆或者其他食品在荷兰人的食品交易清单上。

500

朝鲜汉城机场的地勤人员正在卸载刚刚运到的啤酒

500

原贴地址:抗美援朝期间南朝鲜伪军和仆从国吃什么?-腾讯新闻 (qq.com)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