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意味着什么?
文:蔡垒磊
昨天起码有10个小伙伴提到了让我讲讲10万亿的事儿,看来大家都对自己未来的钱应该放在哪里比较关心,今天开一篇跟大家简单聊聊。
10万亿,我们都知道是用来化债的,化谁的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什么是隐性债?就是给人担保了,或者间接借的债,比如给城投公司进行了担保,城投公司乱花钱,乱投资,最后一堆烂账,这时候那些借钱给城投公司的信托,要暴雷;老百姓的钱,拿不回来;跟城投相关的国企民企,钱要不到——如果你跟它们打过交道就知道,回款周期越来越慢了,有的小地方甚至直接耍起了无赖,这在好光景下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候说最好的生意对象就是政府背景的,给钱痛快,不还价,现在完全不是这样。
这一切都是由房地产市场崩盘带来的连锁反应,当然也不能全怪信托,不能全怪城投,你地方政府要没好处能由着它们这么干吗?真要说到根儿上,城投的行为,还不是执行你地方政府的目标?
那现在这10万亿下去,隐性债的问题解决了吗?首先,隐性债的规模,很可能不止10几万亿,因为隐性隐性,就在于很多东西很间接,不那么好计算,所以以我在政府工作过的经验,对政府尿性的判断,这个数字连“仅作参考”的意义都不大;其次,这些要分好几年,所以你想着说这10万亿下去就能让中国经济复苏,是痴人说梦。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并没有减少,中央也没有给地方直接兜底,只是增加了地方政府显性专项债的举债上限,说白了就是允许你借更多钱,这样你原先到了举债上限以后,偷偷借的高利贷,就可以用低利息的这笔钱去还掉——你该欠多少还欠多少,只不过把利息进行了大幅调低,毕竟很多地方政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它们一年挣的钱,只能在保障民生,给公务员发工资,和还利息之间来回取舍——利息太高就会导致这个情况,辛辛苦苦挣一年,最后发现欠的钱还增加了。
这个10万亿,就是干这个用的,就是别让欠的钱继续增加,别让政府的公信力继续下降,之后反正就慢慢还,具体多久能还清都无所谓,总之能还得起利息就不怕,最多就是费些时日,大不了还可以继续降息,继续置换债务,置换到几乎不用还为止——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内债不是债”,因为可以不还本金,自行降低利息,不停置换,还有各种其他“改革”手段可以消债,就反正对内有的是手段,只要别欠外人就行了,因为外人不吃这一套。
那接下来压力是不是会轻一些?表面上看,会,但事实上还有很多隐患:1.隐性债是不是只有这点?2.化债的钱,真的只化债吗,这中间又要肥多少人?3.老百姓的钱给地方政府去循环,真的能带起经济,还是把老百姓的钱搞得更少?这些问题都没着落,就贸然说资产价格要普涨了,就是脑残,化债对资产价格是极其间接的影响,它的影响远不如大洋彼岸的一次降息或者人家选谁当总统,甚至不如一次美联储主席似是而非的发言,更何况连化债目标都不一定能落实得好。
我们一直说要“提振老百姓对资产价格的信心”,这是对的,可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有信心的老百姓最后只是成为炮灰,那么那些鼓励/提振的人,就是刽子手,不是吗?中国经济显然还没把杠杆全部出清,该还的债也没还完,还是一个半吊子的状态,目前面临的就是继续下滑,但这个速度不能太快了,得有人不断充当垫子——所谓以时间换空间,就是需要一层一层的人垫,才能让整个大盘最后平稳着陆,然后以图再起,中间就是不断出政策,不断鼓励,不断让很多人看到“好像有希望了”,否则人垫从哪儿来呢?
如果你有脑子,就别在现在这个时候跟着走。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