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刻机造芯片,在用的主要是深紫外DUV和极紫外EUV两种类型的紫外光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阿斯麦、AMD、高通亮相进博会,在华最新表态》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多佐罗夫同志
  • “本届进博会期间,该公司带来了其光刻解决方案的各种产品信息,包括三款应用广泛的深紫外系统(DUV)”

    包括三款应用广泛的深紫外系统(DUV)?有没有懂行的介绍一下

目前光刻机造芯片,在用的主要是深紫外DUV和极紫外EUV两种类型的紫外光。

深紫外中心波长约193纳米,配合沉浸式光刻(也就是把晶圆放水里进行光刻,利用水的折射率,可以进一步压缩光束的波长,实现更高的精度),单次曝光最多可以实现25-28纳米左右的制程。

极紫外中心波长约13.5纳米,可以实现的光刻精度优于DUV。

从目前各大半导体企业公布的信息看,目前的某纳米工艺,实际上都是“等效工艺”,也就是利用多种手段提高了晶体管密度,实现等效于某纳米工艺下的晶体管密度和芯片性能。而其实际制程工艺并没有那么小。

例如:

台积电的N3工艺(名义为3nm),其实际的金属半节距(metal half pitch)为23纳米

N2工艺(名义为2nm)对应的金属半节距为22nm

A14工艺(名义为1.4nm)对应的金属半节距为21nm

也就是说,别看很多境外半导体企业宣传的制程工艺有多先进,但是客观规律就是客观规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突破的。他们产品的实际金属半节距(传统定义上的制程工艺)并不比我们先进多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