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散邪正气汤分型辨证
白塞氏病属于一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白塞氏病会导致全身各系统受累,会影响到神经,血管,人体器官,并且发病周期长,发病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口腔粘膜溃疡,下体溃疡,眼部发炎影响,肢体关节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表现在人体的症状也不一样。另外,白塞病会影响到各个系统,也会产生眼白塞,肠胃白塞,神经白塞等等,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检查就医。
如何诊断鉴别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也可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体内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等,HLA-B51阳性率57%~88%,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也可以通过针刺痕迹来实验阳性。如果涉及到神经白塞,也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如核磁共振或脑部CT等。当然,如果白塞氏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出现一到两种或多种上述症状的话,便有很大的可能是白塞氏病。
现代医学认为白塞氏病病因不详,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也有认为患者首先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在病原体(病毒、细菌)感染后,继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对于白塞氏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压制为主,通常会使用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来对病情进行压制。西药副作用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不良反应。激素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大的,体表特征也会随着激素的使用产生极大变化,激素也会导致如骨质酥松等一些有害症状。对于白塞氏病,一些患者选择采用中药治疗,中药作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治疗方法,自有其独到之处。中医药效温和副作用小,对于治疗状况相对稳定。散邪正气汤便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望闻问切为本,辨证施治为主。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辨证施治则是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况,加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白塞氏病,临床中多见虚中夹实,阴阳不济,咎由湿热邪毒蕴结心肝脾经络,上熏下迫所致。期病位主要在肝,亦可涉及于心、脾、肾、肺,并使相关经络、肤窍受损。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正虚阴亏是其本,湿热毒火、气血凝滞是其标。对于白塞氏病,多分析辩证其为三证。以脾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湿热内蕴证为主。或兼气血两虚,或兼有瘀血阻络。
【湿热内蕴证】多见于疾病早期,正气尚盛者。口腔、咽喉溃疡,大小不等,表面颜色暗淡,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红肿灼痛,缠绵难愈;外阴溃疡深大,疼痛剧烈,疮久不愈,行走困难,目赤如鸠,多伴发热头痛、关节酸痛、口苦咽干、腹满纳呆、便干、溲赤。苔黄腻,脉弦滑带数。散邪正气汤以清热为先,利湿为主,方中藏红花,车前子,搭配藿香,栀子以清热利湿,使之下行。以排湿祛热为目的,散邪正气汤对白塞氏病产生的溃疡症状起到调节作用。
【阴虚内热证】多见于阴虚体质者,或病后阴伤者。口腔、外阴溃疡日久,溃口暗红灼痛,反复发作,视力减退模糊、眼球充血,目赤如鸠,眼球痛,畏光流泪,下肢红斑结节,或有脓疮皮疹,伴低热起伏,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昏头痛,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苔剥,脉弦细数。散邪正气汤以滋阴清热为目的,石膏、甘草。栀子能清心肺之火,藿香可理脾肺之气,去上焦壅热,避恶调中;石膏性大寒,能泻热,并能解肌;甘草甘平和中,又能泻热滋阴。散邪正气汤,以调节溃疡以及眼睛发炎、视力下降等症状。
【脾肾阳虚证】多见于素体脾虚,或久病气虚,或久服苦寒者。反复出现口腔、外阴溃疡,遇冷加重,病程长,伴有全身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纳少便溏,畏寒肢冷,下肢浮肿,便清,阳痿,舌淡,体胖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散邪正气汤以重用防风乃取其升阳,能发脾中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可酌加蒲公英、银花、玄参、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湿盛者可加六一散、薏苡仁、土茯苓;便秘者加枳实、大黄。达到升阳益脾。散邪正气汤以健脾补阳为主,调节全身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
散邪正气汤辩证施治:
白塞氏病亦属心脾积热,胃火偏旺伤阴或肝胆湿热内蕴,风邪阻于经络。散邪正气汤以清利湿热或用清气热、泻胃火、养阴生津。方中藏红花首当凉血解毒、解郁安神、茯苓亦可清热祛瘀,配合木通苦寒清通,行瘀活络,用之关节郁滞得通。调节消除湿热。炒黃柏清热燥湿,善于清泻下焦湿热,利于溃疡疮疡肿毒。其性寒、味甘,具有帮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车前子,归手日头,阳明经。其性寒、味甘,具有帮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泽泻可泄热,对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还可调节减轻动脉硬化的发展。连翘含清热性、双花又名金银花,可达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利于清热解毒。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搭配太子参亦可对于实热炽盛起到调节作用。
全方共奏清热祛瘀、补脾益气之功,以分型对症施治,对白塞氏病起到调节作用。随着湿热化解,标实渐去,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并逐渐加大黄芪用量。清解湿热为先,益气养阴方为之本,并且散邪正气汤可应妙用虫甲之品,在治疗时,重用黄芪、龟板、蜈蚣3味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蜈蚣、龟板中含动物胶、角蛋白等成分,能调节促进溃疡;黄芪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有双向调节作用,且有抗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之作用,三药合用,气阴自复,邪去正安,免疫功能得以调整,对白塞氏病加以控制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