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乱世盛世,当官都是一门生意
在风闻里看到个帖子,里面有句话:
当官不再成为一门生意,人人讲奉献,个个实事求是,那该多好……
这句话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甚至觉得这样才是对的。可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与当官的实质完全相悖。
无论乱世盛世,当官都是一门生意。
古人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不是买卖是啥?
宋真宗的劝学诗,广为流传,“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这意思,不必解释吧?还是鼓励读书人,把才学本领,卖给皇家。
卖给皇家,得到什么?
当然就是做官。
所以古代的为官,其本质就是一场人生交易,个人与朝廷乃至社会之间的买卖。
科举之前,两汉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把控着仕途升迁的通道,举孝廉成了世家子弟的做官之途,于是乎,各地的豪门家族就费尽心机对自己的子弟进行包装宣传,营造出无数孝子贤孙的孝道小偶像,营销活动搞的轰轰烈烈,甚至被写进历史典籍里,什么卧冰求鲤,什么戏彩娱亲……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这些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目的,为了做官。
做官又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是求利。个人之利;家族之利;集团之利;地方之利……最终乃至天下之利也。
在古代,皇帝通过官吏体系,把权力分配给官员,从而维护皇权;官员则通过效忠于皇权,获得皇家分配的权力,给皇帝打工的同时,服务于自身的利益。
这就是一层套一层的家天下。
皇帝,家的是皇权之下的天下;官员,家的是自己官权之下的小家天下。
所谓吏治的好与坏,就在于这一环套一环的家天下之间,能否实现制度性的相安无事,或者尽量的保持微妙的平衡。
很显然,皇帝当然希望所有的官员都是清官,因为官员们清了,就没人去分皇权的蛋糕,皇家最满意;
但如果皇家最满意,官员们就得过清苦的日子,甚至清贫……这就等于是什么?等于是职场PUA了……说好了货与帝王家,结果我现在卖了个寂寞,你皇上不给钱,只给个空头支票,还拿吏治规则来PUA我,这也太欺负人了吧?
所以纵观历朝历代,吏治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其背后都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在支配这一切,那就是皇权与官吏集团之间的权力分配与使用,也就是天下这个大蛋糕,谁能切的多一些……
这种争夺的本质,与生意是一回事。
这就是古代当官的基本逻辑。
用清官的情怀来憧憬天下大治,其实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清官,永远是极少数特例。因为清官做的是人生的赔本买卖,它与人的自私天性违背。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性安排,去与这样的人性抗衡,想要把人的贪婪本性关起来,锁起来。
结果当然没有成功的,都很失败。古代一直就是这样……
那么现代呢?
现代没法说,说了这文就发不出去了。咱们不如说美国吧。
美国的吏治,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它把所有最有利于贪腐的行为都合法化了。
美国的吏治就是让贪腐合法,于是就没什么贪腐了。比如:
政治献金。马斯克已经给特朗普捐了1.2亿美元了,还每天抽奖100万美元在搞投票。这在美国是合法的。但实际上它就是巨大的贪腐。
旋转门。即今天在政府当官,明天去企业任职;或者昨天在企业打工,今天来政府当官;随意切换,合法,还是合法。这个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利益输送。我昨天在波音当总裁,今天来国防部当了副防长,我于是力主什么呢?砍掉别的战斗机,采购波音的战斗机。哪怕波音的飞机又老又贵。我总能找到理由。或者我在任上,帮助洛马拿到了不少订单,等我卸任,就去洛马当个高级副总裁,拿高薪,做人上人。这些行为在美国都合法……但其本质依然就是巨大的贪腐。
卸任礼遇。这是美国总统的特权,卸任三件套,建图书馆,写回忆录和有偿演讲。这三件套,其实就是利益集团对总统任职期间的请托照顾,进行延迟行贿。在任上的时候不好给钱,等他退下来了,用这三件套加以变相补偿。这也是合法的,阳光下的赤裸裸的贿赂。
院外游说。这是给国会参重两院议员们的常规行贿安排,也是合法的。当资本有需求时,就会出钱让游说团体去找相关议员们进行“游说”,也就是贿赂。让议员们提出对资本有利的法案,或者通过对资本有利的法案。然后游说集团就会通过各种无孔不入的方式对议员们进行补偿,比如送旅游机票啊,送牙科诊所的套餐啊,赠送音乐会球赛的稀缺门票啊,帮助议员孩子进入常春藤大学啊,甚至在其家乡修路架桥,帮助TA拉选票……林林总总,花样百出。但是,依然合法。
以上这样,都是灯塔国的法律性制度性的合法贪腐,这样的吏治,哪样不是生意呢?
都是纯纯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