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想到,我会为一部国产剧又哭又笑
作者 | 木马君
从国庆到今天,虽然工作生活忙到飞起,我还是用零星时间追完了一部主旋律电视剧。
这是一部让你看3分钟片段就忍不住去找播放资源,看半集就马上决定入坑,免费的前两集结束就毫不犹豫充会员的剧。
尽管离2024年结束还有两个多月,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单方面宣布,这是我本年度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
它就是以华坪女高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豆瓣开分9.0,刚去看了一眼已经9.4了。
以前看过一个有趣的名词——“电子榨菜”,指的是吃饭时用来“下饭”的视频,我也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找个片子来消遣。
这部电视剧,质量太高了,可以称为“电子营养汤”,看完后像是精神上喝了一碗老火靓汤,营养滋补,神清气爽,五脏六腑都妥妥贴贴。
不过,不推荐瓜友吃饭时看,因为,会笑到喷饭,哭到岔气。
本来,出于过往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我一般不会主动找这类片子看。
不少影视作品,无私奉献,歌颂苦难,崇高伟大,宏大叙事,强行升华,按头说教。
就好比,你笑不出来,有人一直咯吱你;
你哭不出来,有人强行煽情,但总也戳不中你的泪点。
那滋味,有点尴尬,也不太好受。
这几年,普通的国产剧已经失去现实感很久了。
一个应届毕业生,刚进公司实习,就住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高级装修大平层,出入有几十万的车代步,并没有交代家里有矿,那钱从哪来?
医疗剧基本操作都做不对,律政剧竟然有法条解释错误,职场剧更是跳过过程和细节,实习生突然就凭一己之力轻松搞定大客户,成了核心大项目的负责人……
但是,这部电视剧不一样,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血有肉,性格分明,是真人,是大活人,从剧情到服化道,都稳稳落了地。
怎么落地呢?其实无外乎一个词:真实具体。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有一句话: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
这样有崇高使命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少的。
张桂梅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改变了数千女孩子命运,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人物,是一个闪闪发光近乎伟大的人。
这样圣人一般的人物,在生活中是什么性格,有什么喜好,有什么苦恼,有什么缺点……这些内容以前没有人具体呈现过。
这个片子就拍出了真实的张老师可爱,灵活,幽默,直爽,甚至有点“鸡贼”的那一面。
一开头就很好笑,和媒婆正面交手,我以为会变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像个读书人一样讲道理。
结果,她嗓门比媒婆还大,气势比媒婆还凶,拉得下身段,放开来撒泼,完全没有知识分子的扭捏和软弱可欺,把媒婆怼得哑口无言,节节败退。
她太懂怎么用不同的手段对付不同的人了。
这样老练成熟,见招拆招的事例,在剧中比比皆是,随便就能抓出来一个。
比如,大老板们酒桌上豪言壮语,说漂亮话,答应给女高捐钱,灌酒之后,翻脸不认账。
张老师也不是吃素的,批发了一摞锦旗,在公司员工面前送,给老总“戴高帽”,生生架上道德制高点,变相“逼捐”。
在售楼发布会现场和摄像机镜头下“绑架”,老板碍于面子和媒体的威慑力,不得不兑现了当初酒桌上的承诺。
这种摸透人性和社会规则的狡黠,太真实了。
理想主义者想要实现理想,一定还得是个实干家。
能做成办学校这种大事的张老师,大概率不会是某些片子里脸谱化的样子,只凭一腔热血和口号教条成不了事。
现实中困难比这更多,人性比这丑陋,没有点智慧和手段,不懂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和残酷,怎么可能让女高从无到有,克服重重艰难,办了十多年?
华坪女高从一块荒地到建成开学,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简直难以想象。
找哪块地建学校,校舍怎么施工,没食堂、没厕所怎么办,没钱了去哪拉赞助,待遇低怎么招聘和留住老师。
自己突然被告知当不了校长,该怎么继续,学生基础差怎么提分,孩子早恋怎么处理……
每天一睁眼,千头万绪的难题在等着。
大大小小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每一件都让人挠头,没点手腕和意志力,真熬不过第一集。
正是这些真实和具体,才让这部片子有了血肉和灵魂。
但张老师也是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没有通天法术,没有三头六臂,没有金刚不坏之身,积劳成疾也会生病住院。
会吃闭门羹,也会摔跟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和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
但普通人有神性的时刻,也是最动人、最纯粹的时刻。
平时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生意人,店主,快递员,外卖员……突然在某一个特殊时刻,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在那一刻,普通人突然有了神性,这光辉让小人物也瞬间高大了起来。
这种场景,很动人,观众们也爱看这样的故事。
这个片子,就有很多普通人的纯粹时刻。
比如,女高报到第一天。牛车,自行车,拖拉机齐上阵,山路险要,悬崖陡峭,洪水湍急,老师们村民们,扶着、背着、拉着孩子们前行。
无数次摔倒了再爬起来,在暴雨中呐喊,在泥泞中扶持,跋山涉水,满身泥浆,最后终于到达了学校。
这是一个伟大的隐喻,那么多人,齐心合力,无私纯粹,坚韧不拔,托举女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新生活,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在筹建女高最艰难的时刻,张老师四处化缘,她被各种企业家和精英人士屡屡拒绝,但是却在卖豆花的早点摊上,收到了压在碗底的30块钱。
那个女摊主,只是听到张老师打了几通电话,便知她的不易。她用卖豆花挣来的钱帮她。这三十块,让人泪崩,也是一个普通人的光辉。
学校经费不足,老师纷纷离职时,张老师带领剩下的几个党员,在画出来的党旗下宣誓,守住了女高这方阵地,信仰让他们坚持了下去。
有人经常会调侃和取笑说,信仰和理想能当饭吃吗?
有时候,对有的人来说,真的可以。
这些纯粹的时刻是那么动人,那么令人敬仰。我们这种普通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当你理解并相信这种精神和这种人确实存在的时候,你才能拍好这部片子。
娱乐圈里的人,离名利场太近了。太多人习惯了用财富和咖位来给人分三六九等,刚见面就用精准的目光称一称对方,来决定俯视还是仰视,轻慢还是巴结。
这样的人,很难理解和相信张老师的崇高和纯粹,自己不相信,也不相信别人的相信。
因此,《山花烂漫时》这个团队才这么可贵,他们不但理解并相信,还真切地还原了,他们值得被看见,被赞美,以及庸俗实际一点说,他们值得拿一个大奖。
泪奔时刻是张老师给的,笑到喷饭的时刻,是“华坪铁三角”给的。
最经典的一段就是三人合力,网到了“大鱼书记”860万巨款的名场面了。
这段戏像是一幕舞台剧,实在生动有趣,也是三个人在这部剧里演技的巅峰时刻。幽默搞笑,真实动人,眼色和脸色齐飞,泪眼和笑脸同在。
首先,“大鱼书记”出场时,就很搞笑。
接着,像一个小型“商务谈判会”一样,只是他们没有物质企图,只有内心对那些大山里的女孩们感同身受的悲悯,深沉厚重的大爱。
谈钱之前,首先要查账本,第一笔200万是怎么花的,这是后面所有“报价”的基础。在书记秘书这样的专业人士眼里,数字是有生命的,懂行的人一眼就看明白了。
然后,第一次报价,300万。
鉴于张老师自己只拉到5万赞助,连30元的捐款都小心记录。这300万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但是,马副县长还想再讨价还价,用眼神把站起来的张老师摁回了椅子上。
第二次,500万。
这次,教育局长周善群坐不住了,频频点头示意,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吧。张老师已经呆了,不知道说啥好。
但是,马副县长把旁边站起来的教育局长一把拉回,他觉得还有希望再聊聊。
第三次,书记报价,800万。
这次,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华坪铁三角都激动地站起来了。马副县长结结巴巴地重复数字,张老师已经完全懵了,泪眼婆娑,一脸难以置信。
最后,书记最终一锤定音,860万,此时,这场“谈判会”到此结束,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除了书记本人。
我猜测,书记在视察之后,心里就已经有数了,对数字也早已了然于胸,这场谈话,只是验证他内心的判断而已。
一个教育局长,一个副县长,一个“大鱼书记”,都是体制内不同级别的官员。从来没想过,我会在一部剧中被这样的角色打动。
作为体制内的人,他们本可以什么也不做,打官腔,一切按程序来。但是,他们看到女孩们吃不好,睡破床,课桌是断腿的……内心震动,于心不忍。
我还特意去考证了一下,这事也有原型,实际拨款也不止860万。
剧中还有很多熟悉的诗词,让我也回忆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学校付不出电费,停电的晚上,学生们读《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省委书记来视察,看见女高条件艰苦,在教室门口,听同学们齐声诵读: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当我二十多年前像她们一样,坐在中学教室里读这些的时候,并不能体会到其中滋味,现在,人到中年,才渐渐悟出一点其中的深意。
在如今这个充满焦虑和内耗的时代,我常常觉得人与人之间几乎信任崩塌,善意无存。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内心里似乎又重新相信了,毕竟还有张老师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应该不会太糟吧。
张老师不仅改变了大山里女孩子们的命运,也治愈了屏幕前的你我。
最后,也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张老师,就是这样的中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