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给我童年带来阴影的男人,同时也是全国人民的白月光...

距离春节(2025年1月29日)还有93天,恭喜各位!再摸多不到百天的鱼就能过年啦!

然而春节来临之时,也是学钢琴的孩子们的上刑之日。

不仅是小孩,哪怕是成年人练琴,也会时常遇到以下这种情景:你会弹钢琴呀,那你会弹《梦中的婚礼》吗?弹一个我听听呗~

 

500

想必这样的熟悉的场景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一位小小“受害者”的脑海里,堪称噩梦NO.1。再牛X的肖邦也弹不出我的悲伤,面对着亲戚朋友期待热切的目光,我的脚趾已经抠出了芭比的梦幻城堡。

这句点歌开场白俨然已经成为学钢琴人的魔咒,学钢琴的你逃不过《梦中的婚礼》,就像弹吉他的逃不过《成都》,就像小学生逃不过《孤勇者》…

而作为《梦中的婚礼》的演奏者,理查德·克莱德曼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钢琴家的鄙视链底层的不二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500

其实这人也没那么low

自从被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弹火以后,《梦中的婚礼》这首钢琴曲一直排在学钢琴人的鄙视链底端。

这首曲子其实本身并不low,作为一首通俗易懂的钢琴小品,简单的和弦和旋律便表达了音乐,而且受欢迎度还很高。

但是问题就在于太受欢迎,很多没学过钢琴的人实际上并不懂这首曲子的上手难度,导致很多基本功不扎实音阶都练不全的人仿佛只要学会这一首,就能成为聚会的焦点,妥妥装到x。

外行人觉得优美高深,而学音乐的人只会觉得没有技术含量。这个不小的差距就会导致演奏者心中直犯嘀咕,就像学声乐的被逼着唱《学猫叫》/学指弹吉他的被要求弹《成都》。

特别是业内还存在拿这个骗学生的老师以及学会就各种平台到处炫耀的学生,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一长,就被人认为这个曲子很low。

究其根本,原罪其实并不在于曲子本身,曲子是旋律动听的,就像一首好听的流行乐。但如果忽视这首曲子的优秀之处,而仅把这首曲子作为一个嘲讽门外汉及接触钢琴曲较少的听众的分界线,这样的标准才是low的。

《梦中的婚礼》这首曲子是由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亚(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这首曲子一经推出就因为优美动听的旋律和钢琴家优雅的演奏而受到了热烈的追捧,从高逼格的西餐厅到路边叫来的出租车上,你都能听到这首令人耳熟能详的曲子。

换句话来说,曲子本身不仅不low,甚至你想弹出原作者那种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感觉,还是要下番苦功夫的。音色音量和踏板都控制好弹一首《梦中的婚礼》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像唱歌一样,你能把王菲的歌完整唱下来和唱得像他一样好是两码事。

演奏这首旋律动听的曲子的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本身就有着深厚的钢琴功底。

五岁就开始学习钢琴的理查德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但与别人不同,他在很小的年纪就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天赋,六岁时指法就已经纯属熟练,12岁又被著名的巴黎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录取,后进入学习。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得去的普通院校,这所法国国家级音乐、舞蹈教育学院,跻身世界十大音乐学院之列,担得上“音乐家摇篮”之称,在这个学校里走出来了拉威尔、德彪西等举世闻名的著名音乐家。

由此可见,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标标准准的科班出身,先不说和别的钢琴家如何争高下,至少是妥妥的专业水准,年轻时候秒几个“琴混子”还是不在话下的。

500

不过按理来说,理查德·克莱德曼作为一个接受过古典钢琴教育并取得非常优秀成果的科班生,享誉全球的代表作不是古典音乐协奏曲或古典钢琴独奏曲,反而是《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这些偏向流行领域的钢琴小品,这一点是挺有反差的。

不过就凭他能将旋律优美,技巧相对简单的钢琴曲推广到流行曲一样在全球爆火,并且还能做到多年来的经久不衰,哪怕放眼全球,也很难在这样的领域找到另一个可以对标的人了。

这些可能会让琴童们心情复杂的曲子反而俘获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芳心。

500

中国人的钢琴启蒙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承认,对于音乐的欣赏上,也是存在”代沟“的,琴童和家长们并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就拿理查德·克莱德曼来说,他对于中国钢琴启蒙的意义,就远远超过他本身钢琴水平。甚至在多数情况下,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存在甚至是中国很多家长能送孩子去学习钢琴的原因。

1957年,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于巴黎郊区小镇罗曼威鲁,本名菲利浦·罗贝路易·帕杰斯。父亲是当地的钢琴教师,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小理查德除了爆表的萌值以外,还表现出了较强的音乐天赋。

500

1992年,克莱德曼第一次到中国演出,刚来到这个东方古国时,他就被东方文化深深吸引,也认识了不少中国的朋友。

于是在1998年下半年,他在全球推出专为中国谱写,并与中国小钢琴手——时年9岁的邵融,合奏了最新作品《魅力东方情》与《诗意奏鸣曲》。

2000年,又将《我爱天安门》改编成现代钢琴曲,帅气的异国相貌,熟悉的东方情调,频繁出镜的他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钢琴王子“之称,他得之无愧。

500

上世纪90年代,只要是能买得起录音机的家庭,谁家没有一本他的磁带?又有才又帅,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理查德也完全符合”高质量人类“这个词。

还记得最经典的那张封面,黑色背景之下,克莱德曼穿着蓝色的西服,向全中国微笑,打开了无数人音乐启蒙的大门。

500

当然自从”钢琴王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走红,针对他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减少,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人喜欢把他和其他钢琴家放在一起比较,理查德·克莱德曼和郎朗谁更强?理查德·克莱德曼和王羽佳谁强?

其实这些问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如果你要问我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和王羽佳演奏的《魔王》或者郎朗演奏的《钟》哪首曲目难度更大,答案自见分晓。但这只是客观的对比了曲目的难度,事实上,理查德·克莱德曼也极少演奏过古典曲目,因为这压根不是他专攻的领域。

能火遍全球的钢琴家不可能徒有虚名,谁都是百炼成钢,才能从大部分平庸的人和少部分天才中脱颖而出,如果理查德克莱德曼只能达到这种曲目的演奏水平,不够成熟完美的作品又怎么可能会这么受人欢迎?、

爵士圈也有这样的一首歌存在,那就是《秋叶》。与《梦中的婚礼》一样,也是国人的爵士启蒙曲目。作为初学者,最好入门的方式就是从最成熟,传唱度最高的曲目下手去学习,才能快速了解其中的演奏律动与技法。

500

不得不提的灵魂人物 

要评价克莱德曼的音乐,不把给他作曲编曲的塞内维尔和图森加上是不公平的,克莱德曼不能失去作曲编曲的塞内维尔和图森,就像周杰伦不能失去方文山。

塞内维尔和图森作为达芬唱片的元老级人物,不仅为克莱德曼量身定做了许多优质曲目,聘请专业形体师和服装师,为其打造独一无二的人设,甚至连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man)这个很有国际范的艺名也是他们起的。

500

森纳维尔(左)和杜桑(右)是“钢琴王子”形象的总设计师

他们把当时的所有都押在了这位”钢琴王子“身上,事实证明他们也赌对了,两位“伯乐”不仅仅是音乐制作人,他们都有过电视台工作经验,谙熟传播学原理。

当然,这位青年才俊的一夜成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营销奇迹。

在完成克莱德曼的成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后,这对导师并没有选择常规的电台推广方式,他们不求稳只求”爆火“,于是将这首曲子免费送给当时一部热剧充当插曲,连曲名都没有公布。

可能克莱德曼就是最早的”打call“鼻祖,当晚热剧的一集刚播完不久,电视台的号码就被疯狂的观众打爆,全巴黎都要求能够再听到“昨晚电视上的音乐”。

在接下来的9年中,两位导师所在的达芬唱片为克莱德曼一口气制作了18张个人专辑,在38个国家的总销量破亿,创造了轻音乐史上至今也无法打破的记录。

抛开这些商业上的东西不论,克莱德曼最大的贡献是把钢琴音乐通俗化,变得更接地气。

曲高和寡,太高深的音乐往往不会有那么多的受众,但克莱德曼的曲目都不太长,三四分钟,主题非常明确。这一下就降低了大众对于钢琴音乐的”认知门槛“,就算是门外汉,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旋律的美。

500

尤其是对于对四五级水平的初学者来说,克莱德曼的曲子能弹又好听,三四分钟的长度也比较短,不会挫败他们练琴的积极性,也能很快得到学习乐器时的正向反馈。

哪怕是老师不教,家长也会要求孩子为自己表演几首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

当然,随着年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跨过了入门这道坎,琴童自己也会慢慢学会欣赏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之后再慢慢开始接触巴赫海顿,然后成功完成进化。哪怕这个时候可能会觉得克莱德曼的作品油腻乏味,不过从入门到进阶,克莱德曼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500

 永远的“白月光”

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放在天之骄子“钢琴王子”克莱德曼身上也同样成立。

他技术并不差,甚至很出色,科班出生的他毕业时也算是优秀学生,但是钢琴界人才辈出,不少古典钢琴家在20岁以前已经小有名气。如果他不去弹奏那些轻音乐,不把自己优质的外形加以利用,和那些弹奏古典音乐的钢琴家相比反而没有优势。

克莱德曼之所以能在90年代的中国开启无比辉煌的事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当时80年代初国内的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更是欠缺。

而当克莱德曼的音乐第一次如风一般吹过中国的土地,过去晦涩难懂的钢琴曲,开始成为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500

甚至如果两元店门口的破喇叭里面传出了一些悦耳的声音,那一定是因为老板播放了克莱德曼的曲子。

八九十年代很多学琴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对中国钢琴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理查德克莱德曼已经年近70了,作为”爷爷辈“的人物,在这个信息过于发达的时代他仍然没有放弃营业,在某音某红书上开设了账号,依然像几十年前那样,弹奏着这些优美的旋律。

偶然看到一条评论,让我颇为触动:

500

字里行间看得出,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人,三十年过去了,理查德·克莱德曼依旧是他心中尊敬的钢琴家,也许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也会让孩子去接触钢琴,谁又能知道,这群孩子里,会不会有未来的钢琴大师。

而理查德·克莱德曼,正是最开始的那一粒火种。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