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的停更,养活了一众“雨家军”
01
未尝雨姐苦,却享雨姐福
对于被抖音下了禁言令的东北雨姐来说,比禁言更难受的,莫过于各路“雨家军”正在“乐享其成”。
当东北雨姐让我们领略了东北女人的豪迈大气,首先登场的东北雨哥,更是证明了东北男人并非都像老蒯那样“秀气”,从踹门到挑水,从做饭到干饭,整套流程一气呵成,隔着屏幕都让人怀疑是不是雨姐上了身。
当东北雨姐可都有了男版,怎么就不能有的“雨姐Plus”?
于是东北雨婶闪亮登场,不管是剁鸡还是赶大集,不管是喂猪还是洼地,从娴熟的肢体语言,到信手拈来的神情,要是能跟雨姐PK,相信雨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雨姐Plus,自然也有雨姐Pro Max,如果看完了雨哥、雨婶还不过瘾,也不看看“形不似神似”的东北雨奶。
虽然雨奶看上去不像雨姐那样身形高大,但是干起农活来更是信手拈来。要是雨奶问导演如何演好一个东北农村妇女,相信导演也只敢劝雨婶比平时更收敛一点。
当雨姐深陷风波,各路“雨家军”却趁势发起了雨姐的“塌房财”,难怪网友都开始怀疑,东北是不是有很多人姓“东北雨”。
诚然,“借势大火”的“雨家军”,没理由不向雨姐说声谢谢。但也不可否认,雨姐曾经走红的原因,不止是抄对了李子柒、张同学的作业,更是因为她和她的团队实现了对李和张的“颠覆式创新”。
至于如今塌房翻车的原因,不光是遇见了李和张没遇到的问题,更是妄想着再大的问题也无法糊弄过去。
02
永不过气的农村赛道
吃好互联网这碗饭,看似是玄学,但本质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
李子柒、张同学开路在先,证明了农村主题的市场前景,雨姐和她的团队不光洞察到了其中的商机,还能通过更紧凑的剧情与更有视觉张力的剪辑技巧,持续提升用户的心理预期。
虽然“粉条风波”导致雨姐塌房,但是2000多万的粉丝仍是雨姐的基本盘。然而这场风波导致雨姐停更已久,所以“雨家军”的“主动请缨”,满足了“雨粉们”迟迟得不到满足的消费需求。
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当下发着雨姐的“塌房财”的“雨家军”,还是红极一时的张同学与李子柒,他们的火爆现象,都证明了农村生活本身,就是颇有长期价值的vlog主题。
就像不结婚不生娃的年轻人,用“云养娃”的方式在网络上捧红了各路“国民女儿”与“国民儿子”,“回不去农村”的年轻人也需要刷刷李子柒、张同学以及东北雨姐的视频,梳理一下异乡漂泊带来的孤寂哀愁的负面情绪。
换言之,为了发展为了生存,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奔向了县城省城,奔向了北上广深,如果吃不到吃熟悉的家乡菜治愈乡愁,那就看看雨姐看看张同学,通过消费这些精神食粮,缓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奈和哀伤。
然而农村题材虽然不缺长尾流量,然而门槛却很低,对创作者而言也有诸多不利。
例如像小艾大叔那样的房产自媒体,如果不是他本人长期从事地产业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他也很难靠解说豪宅引来泼天流量。
反观农村题材,考虑到我国还有36.11%的农村人口,只要是有点农村生活经验的创作者,也未必要像小艾大叔那样那样“苦心经营”,因为比起曲高和寡的豪车豪宅,接地气的农村题材,也有可能触达更多群体。
所以,无论是李子柒和张同学,还是雨姐和慕名而来的“雨家军”,从他们红极一时的现象之中,也能看到网友们对于农村题材,始终抱持着“贪得无厌”的心态,若不是雨姐团队把搞钱的双手,伸到了认知之外,好不容易立起的农村人设,也不至于瞬间崩坏。
03
不做下一个雨姐,就别设计那些情节
此前小杨哥团队收到巨额罚单,相信也有不少人觉得三只羊会是2024年“混得最惨”的头部带货公司。
然而雨姐塌房了以后,这些网友不再需要为三只羊感到惋惜:跟大小杨一对比,雨姐才是今年最惨的头部网红。跟三只羊一对比,雨姐团队才是今年最惨的头部带货公司,要知道雨姐被处罚以后,还被央视深度报道了一回。
在报道中,雨姐的那座小院,都得用无人机扫视一遍。同时还有村民现身说法,直言雨姐和老蒯都不是村里人,那座小屋就是专门租来拍视频的取景地。
事实上,雨姐翻车的导火索不是“表演农村生活”,而是木薯粉条的风波。然而如果不是这次翻车,雨姐表演农村生活的做法也不会被揭露在更多网友面前。
在农村vlog的赛道上,也有不少“原生态”的农村博主不用摆拍,都能把流量搞起来。
譬如生活在中俄交界的黑龙江逊克县的俄罗斯族大叔彼得罗夫(中文名“董德升”),他几乎都是看到什么拍什么,拍了什么发什么,从一家人喝酒吃饭,到庄稼丰收的喜悦,彼得罗夫大叔靠真诚的分享涨粉无数,就连知名影星李立群老师,都会跟他隔空互动。
所以说,“表演农村生活”就好比雨姐身后摆放着一堆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平时如果好好看管,也不至于有什么风险,然而一旦有人往危险品里放火,难免也会引火烧身。
看到“雨家军”要在雨姐的牙缝里抠出满汉全席,网友们更是调侃起来,要他们赶紧快进到卖粉条卖到赔付那一段。
然而这些“雨家军”也很清楚,要真走到那一步,更多对雨姐的流量虎视眈眈的同行,也会直接砸烂他们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