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者的角度看余华的《活着》,感觉有个缺点

500

余华的《活着》无疑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作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它以丰富的细节,让人感觉那是真实的存在,仿佛真的能看到一幕幕的场景,一切都真实地在眼前发生,令人震惊且动容。

然而,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它也有一个缺陷。就如同一幅绘画或一个摄影作品,它的细节非常优美丰富,精细的质感、光影和线条都美妙绝伦。但作品的构图存在问题,比如呆板的构图。虽然有这种感觉,但一旦沉浸于其细节中,就会被感染而忽略这一问题。但它确实存在。

读《活着》时,许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你(余华)写的悲切都能接受,但是不该把小孙子也写死,非得全都死尽吗?怎么那么残酷呢?

作为创作者来说,古今中外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着 “语不惊人死不休”。特别是一个作者,当投入大量心血,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起来、活起来、站起来的时候,会想让它升腾,会有欲望让它惊动人,更厉害、更极端…… 欲罢不能。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最后一个小孩也写死,把所有的人都写死。这在作品的效果上无疑有巨大的帮助,能引起许多人的悲痛和同情。但是另一方面,也会让人觉得太过绝对,不自然,从而看到作者的身影在里面,感觉是作者把人都写死的。

作家写一个故事,结果把自己也写进去了,这是一个败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