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11,京东沦为了外国意识形态渗透的牺牲品
2024年10月,京东请脱口秀演员杨笠为自己双11活动的宣传上线了。不得不说,活动很成功,成功的让网友看到了。于是,网友的记忆被激活,当年杨斗笠在脱口秀上各种贬低中国男人、挑动男女对立的的段子重新活跃了起来。比如说,什么“男生为什么明明看起来这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什么“男人还有底线呢?”,什么“男性难以讨好,无论说男性是垃圾、好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可能不高兴”,这些言论在当年就惹的一众男网友们纷纷声讨,最后不了了之。如今再次旧事重提,先是有的网友喊双11不在京东消费了,然后就有更激进的nga网友要求购物的商品开发票,给购买过的商品打差评,最后发展到注销京东账号。接下来的一件事让事情发展到第二阶段。
一位在京东消费过的网友,可能是办注销账号或者反应抵制杨笠的看法,被客服从公司系统中截图将其购物清单发到微博并加以嘲笑,笑网友消费能力低下。马上有热心网友发现这属于公司客服人员泄露个人隐私,纷纷联系该网友。结果这位网友在京东金融买了24万的金融产品,于是马上去办理退款,并在nga发帖直播过程。在注销京东账号的过程中,网友发现京东金融业务更深刻的关系到自身利益,也更能打击京东,于是网友们纷纷加入。仅仅两天时间nga网友就发现京东退款不痛快了,后来逐渐发现京东退款渠道从自身变成了兴业银行,大家研判是退款的人太多,京东自身流动资金耗尽。于是痛恨杨笠贬低男性的网友更加踊跃的去提款,同时担心自己资金安全的网友想起了ofo的前车之鉴,马上也加入到提款队伍,京东在兴业银行的额度立刻被耗尽,退款渠道又转到了江苏银行、盛京银行等地。金融失去信用性的垮塌就是这样迅速,是一个会自我实现的预言。京东方面,一边宣称自己没有受到提款挤兑,一方面各种拖延放款。与此同时,京东的客服人员还不断刺激网友,甚至在app上辱骂网友,自然被网友截图发到网上。不由得令人怀疑这些客服都是啥脑子?公然辱骂顾客,不嫌事闹的大是吧?同时,也令人怀疑起京东的管理来,这样的紧张局面之下,还控制不住,还会出这样的情况,京东有没有足够的内控?接下来事情演变到了第三阶段。
网友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要求退还自己买的金融产品,一方面仔细研究信息,进一步发现京东app给出的个人借款总额度和人行个人信用报告给的贷款额度不一致,怀疑京东会盗用个人信息多贷款。有用户在QQ群表示人行给出的额度是5.2万,余额是1140元,而京东app显示的个人额度是4.7万,余额是3.8万;还有用户在nga发帖称自己在人行信用报告的借款是63067,然而在京东的借款是18332。额度不同还可以解释为京东为了控制风险减少贷款,但是借款总数不同、额度余额不同且超过京东和人行给出的差值,只能说明网友名下还有其他贷款。如果这2个网友说的情况真实,京东就要好好给大众解释下了。同时,网友纷纷互相提醒在京东app注销后,银行卡并没有真正的解绑掉签约,而是需要用户到对应银行的app上去解绑才是彻底注销。
事情发展至此,今年的双11肯定京东惨了,为了拆兑资金要大出血,为了挽留客户也要大出血了,有人猜测淘宝和拼多多肯定笑的嘴都合不上,甚至调侃说找杨笠做宣发的人员肯定是淘宝的卧底。这肯定是玩笑,相信大家都不信。但是大家肯定关心杨为什么会成为京东的宣传代表。有网友认为是京东公司内部女性太多了,这些人认同杨笠的言论,于是向公司建议签杨笠。个人认为这不是事实。大公司是有专门负责宣发的高管的,甚至是一个副总。签演员宣发的时候,至少广告投放负责人要过目,毕竟几十甚至几百万的广告费投下去要有收益的,事后也会统计广告效果是否达到了活动预估的收益。所以,选定杨笠肯定是京东公司的高层点头了。
那么为什么京东会找这么一个充满争议、挑动男女对立的脱口秀演员呢?从京东角度,公司选人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而不是给自己找麻烦,那么就看看杨有什么特点。从上演如此评价男性的脱口秀以来,杨在互联网上充满争议,不少男性很不满意,但是也有部分年轻女性却觉得她说的很对,说出了自己在恋爱时遇到各种奇葩男人的特点,所以她被某些人捧为女性代表,请她上综艺,找她做访谈,有电影上映了也去问问她的意见,甚至国外媒体也大力帮她制造热度( 见平原公子写的文章 《杨笠被“认证”了_风闻》),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来了,《经济学人》给了她整版的报道,《vogue》来给她拍时尚大片上了2021年9月这期,《the ballroom》2022年1月刊的封面也给了杨笠,。
(看看这些照片,把杨笠打扮成了一个替西方卖力呼喊的小丑。西方就是如此的傲慢,为自己主张卖力宣传还要拍照片戏弄一番)
然后这些国外媒体报道杨笠这件事本身,又成为新闻,重新被国内媒体、营销号咀嚼一番,造成杨笠的二次传播。比如:《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华师之声VOC纷纷跟进报道。看到此处,熟悉欧美媒体立场的人应该会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了吧!《经济学人》被大众讥笑为除了不谈经济什么都谈,BBC是英国皇家资金支持的国有媒体,责任就是维护英国的立场。那么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或许沈逸老师能给出我们一个角度:京东自身的变化。
沈逸微博贴出照片(大家自己去搜,我没微博,就不去截图了),京东接受美国大使馆的培训,搞美国女权运动那套东西,甚至还参与美国组织的DEI(多样性)评比。这个多样性就是指公司领导层有多少女性,公司有多少种族(对,你没看错是种族,从这用词大家就知道是来自国外了吧)、民族。总之就是国外大公司的正常经营被被搞乱那套。看京东的自我介绍,说公司董事会有40%为女性,体现了“她”力量,更好的服务社会云云,反正没提这些人为什么能搞好一个大公司。
我猜测事情最迟就是董事会里什么人的关系户向京东推荐了杨笠,说此人在女性中号召力很大,国内国外都报道过,有利于京东开拓女性市场之类。甚至某个负责此次宣发的人还看了看杨笠的粉丝数、报道频次、微博话题数活跃度等等,就点头同意了。这和华为请宣发推广的大v一样弱智,只看数据量,不分析kol的代表性,居然请黑华为的kil来推广华为产品,比如最新的mate XT手机。还有第二种可能,由于杨是董事会某方面关系户推荐过来的,京东不好拒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让杨上了。毕竟京东背后站着各路外国资本,比如大名鼎鼎的贝莱德。出于钱的理由,京东没法拒绝关系户塞过来的人。可是京东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自己能成功,当年的360buy就是因为拉住了一大批不特别在乎价格、更看重快捷服务的男性青年,才能和淘宝打的有来有回。当年号称是刘强东拿XX当兄弟,这句充满男性江湖味的话成了京东的口号。随着男性青年成为30,40岁的男性中年,居然会被自己信赖的渠道商背刺,只能说现在京东的决策者们不是当初的奋斗者,不知道成就自己的土壤是什么。恐怕这些人真的信了某些营销大师嘴里那句“男人的消费力不如狗”,他们忘记了,毕竟这个世界大量的财富是男性创造的。有没有可能,那些营销大师口中消费力排名第一的女性花的钱其实是男性挣来的呢?男性有没有可能只是懒得去挑选东西,把在网上购物的事交给了家里的另一半呢?男性是不是为了省心,不关心从哪里买来东西,但是恼了,要决定不从哪里买东西呢?京东的高层们,你们好好想想吧,建议你们还是要多了解下大众,不是国外读个博士、MBA回来,听过哈佛商科教授讲课就能做好生意的。
话题再拉回到杨笠本人,她不过是个帮欧美搞意识形态进攻,宣扬国外所谓女权概念,在国内挑起男女对立的先锋人物,也因此收获了名和利,上了各种杂志,接了大量大企业名牌产品的代言,比如:英特尔、舍得酒、奔驰、淘宝、小鹏、海澜之家、长城(坦克300)、喜临门、苏宁易购、资生堂、李宁、广汽传祺等等。所以,她也应当承受民众的批评,这是她选择走这条路赚取名利的必然结果。同时,杨笠也仅仅是个欧美搞意识形态进攻的工具,不是问题的根本。面对来自我们没办法彻底杜绝的外部进攻,我们只能做好自身的防护,尤其要小心类似京东这种被外国利用资本优势塞进来的意识形态毒丸。一个常见的手法就是国外根据他们的意识形态定各种指标,要求中国的企业执行他们的意识形态标准才能获得市场、评级、打分排行等等,以此通过改造我们的企业来改造中国的社会。嗯,新疆棉花事件上他们失败了,这次京东也受到教育了。我们做好迎接下次给中国人洗脑的进攻吧。
最后,我发表下自己的担心:欧美在中国舆论场上挑动对立,用一方主动攻击另一方,让另一方还击打起来,造成挑动对立,往大了说,将来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韩国就是例子;往小了说,即使造成京东元气大伤,也未必符合中国的利益,要防备外国资本趁京东病低价收购这种优质企业的股权。总之,只要造成乱子,欧美资本就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