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高质量发展密码:培育茁壮生长的产业“热带雨林”

50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年广东省“新春第一会”上,主席台前醒目地标识着这句话,指明了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拼经济”的方向。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回顾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历次产业革命的共同动因,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基础,带动新技术、新工具、新装备的涌现,最终改变了时代潮水的流向。

粤港澳大湾区,正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前沿,涌动着“春天的气息”。智谷趋势观察到,近年来广州海珠区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交出了比较亮眼的答卷。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在海珠,不管是参天大树一般的龙头企业,还是快速成长的腰部企业,甚至遍地开花的中小微企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交融互促的态势,犹如一片茁壮成长的产业“热带雨林”,形成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这,或许才是海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500

得天独厚的海珠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济发展,也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历经风雨洗礼,才能迎来收获。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广州海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比如,今年上半年,海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7.88亿元,GDP增速高达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4%......跑出了“海珠加速度”。

为什么海珠经济韧性十足?就拿房地产来说,今年1—9月,在广州全市新房(不含商办)签约面积同比减少20.7%的背景下,海珠区新房的签约面积却逆势同比增长6.7%。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海珠楼市也率先回暖。全区在售楼盘到访量超10000人次,成交认购530多套,销售面积约6万㎡,总销售金额达42亿。二手存量房总成交金额约5亿,同比上升一倍。

500

海珠的文商旅市场也同样火爆,就拿广州地标“小蛮腰”的广州塔景区来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3%。海珠湿地、琶醍等网红景点,游人如织。

这些来自广州市民和游客们真金白银的“投票”,得益于海珠持续向好的发展基本面。

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其城市空间格局极富特色,可以说在四大一线城市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广州城市中轴线,从珠江新城跨江延展而来,正好贯穿整个海珠区,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岭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坐落于此,与广州经济发展的“超级引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遥遥相对;全球最大的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公园,犹如一片绿肺,提供了极佳的生态屏障;珠江前后航道如同玉带环绕,将整个海珠区包裹其间,江景美不胜收……

500

曾经,海珠一度撑起广州城市工业的“半边天”:从广州第一艘万吨巨轮、中国第一台离心机、世界上第一件钛制潜水服,到风靡全国的“万宝牌”电冰箱、“五羊牌”自行车、“双桥牌”味精、“凤凰牌”洗衣机、“虎头牌”电池……工业底蕴也极为深厚。

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人文、生态优势,为海珠构建产业“热带雨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年初,海珠区主要领导就明确提出,要打造链主引领、龙头带动、集聚发展的“热带雨林式”产业新生态: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稳定性、韧性最高,生命力、活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不同物种良性循环、竞相成长,整个生态系统由此焕发无限生机。

近日召开的海珠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更进一步指出“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的特征:

龙头企业“大树参天”

腰部企业“绿树成荫”

中小微企业“百花齐放”

可见,海珠布局坚定,并不是仅仅着眼于“大”和“强”,而是久久为功,打造丰富的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到底有何独特优势?

500

激活经济的潜力

在海珠区诞生、成长起来的德擎光学,是“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的一个生动案例。

这是一家在“城中村”中孕育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3名海归博士联合创办德擎光学时,是在海珠区万胜围的村社起步,这里地处中心城区、交通方便、租金也不高,正适合创业起步。

到了2019年,德擎光学搬进海尚明珠智慧园约4000平方米的厂房,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业务辐射亚太、欧洲等海外区域,发展前景广阔。

500

德擎光学技术总监白天翔表示,海珠区有着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交通和物流运输都很方便,园区内珠江后航道的优美环境,也给研发人员带来许多灵感。

500

德擎光学所在的海尚明珠智慧园,环境优美。

这也是海珠区的一大独特优势,拥有阶梯式布局的丰富产业载体。从初创期的村级创意园,到成熟后的优质产业园区,乃至发展壮大之后的高端写字楼、顶级地段,足以给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空间。

举个例子,今年巴黎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场上的发射器、乒乓球、裁判台等,都来自“海珠智造”。送到巴黎的3万多颗乒乓球,弹性公差缩小到4毫米以内,重量公差缩小到0.015克,硬度、圆度公差缩小到0.05毫米以内,极为精确。

其制造商广州双鱼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长期扎根海珠的企业。上世纪六十年代,双鱼体育落地海珠区工业大道炮楼岗,开始规模化生产。1998年,双鱼体育在海珠注册,不断发展壮大。

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国民APP”——微信也诞生在广州海珠区,TIT创意产业园绿树成荫的小楼里。

500

如今,腾讯广州总部大楼已经在琶洲珠江畔伫立,成为新地标,引领互联网经济风向。

500

丰富的物种生态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热带雨林式”产业的优势,也在于源源不断诞生的新物种,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生生不息。

海珠有一张极具优势的“王牌”是数字经济,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链,生态非常完善。2024年1—5月(错月数据),在腾讯、今日头条、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下,海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达到了惊人的44.3%。

亮眼数据背后,是数字经济龙头牵引下,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链。目前,琶洲试验区集聚企业已超3.6万家,年营收规模超4400亿元,入选福布斯中国中央商务区竞争力十强。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一日之功。

2014年,海珠区提出在琶洲建设电子商务总部集聚区的构想;

2015年,引来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四大巨头拿地入驻;

2016年,一个堪比北京、深圳等科创之城的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拔地而起;

到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海珠GDP的19.2%;

今年6月,海珠出台《海珠区构建“人人都是数字经济人 个个都是营商推介师 处处都是数字经济景”全员全域工作格局三年(2024—2026年)行动规划》,从名称便可看到,海珠这是在动员全域、全员参与到数字经济的建设中来。

事实上,海珠区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已经日益完善,形成了系统化的扶持体系:

——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

——广州市海珠区数字经济人才创业企业国资股权扶持管理办法(试行)

——广州市海珠区促进版权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广州市海珠区促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扶持办法

——广州市海珠区推进游戏产业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健康发展的促进措施

——广州市海珠区建设“琶洲算谷”若干促进措施

这些政策,覆盖了版权、股权、应用、扶持等方方面面,极为周详,也是数字经济发展成为“热带雨林式”产业的重要支撑。

500

目前,在数字经济这条海珠发展的“主线”上,更是生长出消费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生态集聚,并依托链主企业不断延伸、拓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上半年,海珠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营收突破360亿元,增长43.7%。

如今,人工智能就已经成为海珠一张崭新的发展“名片”。在大模型领域,海珠发布全省首个政务云脑大模型,又进驻首批大模型行业应用。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1个大模型应用项目落地。琶洲算法大赛,已成为国内同类比赛中参赛范围广、评委阵容强、科技含量足、赛事成果实的算法领域顶尖赛事。

海珠区将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8个以上行业深度应用,推广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0个、选树标杆企业50家、储备算法超5000个,带动示范区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高地、政策高地和人才高地。

就像热带雨林之中,有不同种类的丰富物种一样,海珠的产业生态,也日益变得千姿百态、美美与共,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500

不断涌现的创新

参天大树与灌木丛林共生共荣,“热带雨林式”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新活力十足。

这是因为,“热带雨林”的雨水丰富、阳光充足,不同物种之间亲密接触、融合协作,极大的丰富性带来了更多“化学反应”,甚至产生“链式反应”。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全国纺织看广州,广州纺织看中大”,中大纺织商圈便坐落在海珠区。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面辅料专业市场商圈,也是服装产业链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曾经,纺织服装从接单到出货周期一般一个多月;如今,电商领域新款首单出货缩短至5至7天。

“从前找布要在面料市场各个档口中挨个询问、比对,十几天都不一定找到理想的。现在用对布机器人扫一下,2分钟搞定。”解决大难题的,是海珠区企业致景科技的成品布交易服务平台及智能硬件。

500

图源:致景科技的对布机器人

这家纺织产业互联网科技企业,不产一根线、不制一件衣,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近1万家企业、70万台织机聚点成网,全面打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推动传统纺织厂整体效率提高30%。

500

致景科技打造智能纺织工厂

与此同时,海珠区也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创新的沃土。

智谷趋势观察到,海珠区在提出“首席服务官”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海珠合伙人”角色的概念,给力支持企业发展。

把企业看做“海珠合伙人”,就意味着不仅要“给政策、给服务”,更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思考市场的变化,帮助企业开疆拓土、发展增量,“和企业一同成长”。

比如,定制家居行业龙头索菲亚家居,就是海珠区重点企业,近年来面临市场下行压力。去年7月,海珠区投资促进局召集专场供需对接会,建筑工程负责人带着项目软装需求与索菲亚、TCL等民营企业现场对接。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上下游深度互动,海珠联合腾讯、抖音、快手、欧莱雅、钉钉等龙头企业,共举办了7场生态伙伴大会,促进供需对接。

种种贴心服务,企业看在眼里,投资也纷至沓来。

今天,海珠已经开启了发展的新时代,数字经济享誉全国,都市工业引领全市,广交会更被誉为“中国第一展”,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

500

一路走来,海珠从工业强区走向一线城市的华丽中心,发展出生机勃发、丰富多姿的产业“热带雨林”,也打开了更为宽阔的想象空间。

未来,无限可能。

参考:

南方日报:解锁海珠经济的发展密码

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新质生产力|十一区扫描 · 海珠筑“双核” 新质涌动能

界面新闻:广州琶洲:从城市“西伯利亚”到产业互联网高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