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苏学的研究

                                                                             

500

500

  

       在冷战时期为了研究战略对手,美国专门有一批人是研究苏联,被称为苏联学家。这批人是苏联的专家,再用刀子打不过苏联之后就开始使用软刀子,并且在苏联解体之后称自己是历史学家。但是我们看到这一批人在苏联解体之后并没有成为历史学家,他们很多人都从政能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对付中国俄罗斯之类可能再次对美国发起挑战的国家。但是有一些人就变成了在苏联解体之后仍然在反苏的人,这一批人充斥在世界上很多角落,他们把反苏当成了一门学问,注意!不是前文所说“苏联学”而是“反苏学”,也就是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精神世界里面,在整个人生的旅途中,反对这个已经解体好几十年的国家是毕生的事业,是要永远反对下去的。这就好像吃一些吃过极致美味的美食家,这些美味在他们吃过之后就再也吃不到了,或者在想吃是非常困难的,就不断的用文学,电影,话剧,电子游戏,绘画等等一切的文艺手段来追忆这些美味。“反苏学”的专家们就是不断用文艺作品来追忆苏联解体时的那种兴奋感,和作为胜利者的那种荣耀感,并且不断站在人性道德.......等等极致的善的制高点上来抨击与挖掘苏联的坏,不行,各种的弊端.....等等极致的恶的低点。

       切尔诺贝利这一事件,在我不算长的记忆中已经被无数次的用各种文艺手段加工过,在我没有想到直到今年,他仍然被捞出来再次搬上了荧幕。我比较喜欢电子游戏,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有大把大把的美国,欧洲,乌克兰制作的以此次事件为主题的独立游戏,中档游戏,3a大作。而只是切尔诺贝利的电视剧在网络上传播之后,有意思的成为了传播“反苏学”的载体,又让很多的人通过这一部美国人所拍摄的电视剧,对原苏联现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而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反苏学”家们并不会对这些新加入的人进行理性认识的教育,只是让他们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并且让他们变成“反苏学”的智慧载体,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方式来传播“反苏学”,并且再次的传播及展现自己“反苏学”极致的善的制高点。我本人并不是什么苏联派,苏联有非常多的问题,从很多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回忆录、专门的著作都可以看出苏联有很大的问题,但90年代开始弥漫在我们国家的“苏联解体是必然的”这一论调,已经在新世纪的很多研究中被否定了,至少在我们的国家在政治层面上,党内的教育上“苏联解体是必然的”已经被推翻了,当然我们国家是一个常去苏联对抗的国家,国内的人当然都不会对苏联有什么好感,但理性压倒感性以后,就会深刻的认识到苏联这个由下而上革命所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在全盘否定斯大林之后走上了修正主义,他就和原来那个工农为主人的无产阶级国家不一样了,马克思是批判政治经济学的,而苏联却推出了政治经济学教材,这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动摇了苏联的根基,在经济下行了以后当然就要地动山摇土崩瓦解。可这理性的认识并不能推导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最起码是可以在于美国的冷战中落败,但保留住自己的政治体制,通过改革(中国语境下的)那是自己强大起来。当然事实不能否定,苏联的还是解体了,“反苏学”最大的武器就是死去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如何诽谤,侮辱,莫须有的罪名帽子全部搞上也是没有问题的,谁替死人说话你就是食古不化,你就是被时代的马车抛弃的人。所以当“反苏学”家们舔着自己的嘴唇大放厥词的时候,兴奋无比的再次体会苏联解体快感的时候,最好还是退避三舍吧,因为你永远无法理解一群沉溺在过去胜利,并把过去的胜利当成一门学问的人的精神世界。

​       马上又有一部把苏联的坟墓掘开并且鞭尸的电影出现,这部电影是由俄罗斯拍摄的,想到这里我自然会知道虽然是对苏联有一些民族感情,但毕竟是镰刀锤头变成了双头鹰,双头鹰们如何对自己本民族的现代化史进行解读,也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兴趣,免得他们推出一些描写苏联的电影,我就会对其中很多的细节进行观察,在我很长时间的观察之下我发现,很多新生的俄罗斯导演和演员们其中有一些也是“反苏学”家,虽然他们的行为不像他们的美国同行那样赤裸裸,但也仅限于穿上了拖鞋短裤T恤衫,如果加以性别应该是一名美女。这种俄罗斯拍摄的“反苏学”电影,在俄罗斯是比较常见的,甚至是在苏联没有解体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戈尔巴乔夫如今仍然活着,他应该是乐于看这种“反苏学”电影,因为除了美国那些已经成为历史学家的苏联学家,他应该是真正的不打引号的反苏学家。有些人说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戈尔巴乔夫是不公平的,当然不公平,因为整个苏共中央政治局,苏联部长会议,全部枪毙才是公平的。俄罗斯人自己拍摄这一类型电影,把自己之前的那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家,也当成一句不能反抗的尸体无情的抽打,我不知道双头鹰们是怎么想的,当然也许他们如今的这个体制是通过无限的反苏得来的,那么拍摄“反苏学”电影,出版“反苏学”文学,但是在电子游戏这方面,俄罗斯其实并不弱,但并没有那么多“反苏学”的内容,这是双头鹰们最后的良心吗?不置可否。

       本来我还想再来写写乌克兰的“反苏学”,但是由于经历的关系还是不写了,简单的说说就是这个把自己阉割的比较彻底的国家,在“反苏学”这个问题上应该走到了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前列,甚至成为了很多很幼小儿童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因为切尔诺贝利的棺木仍然在那个地方,有很多的父母会带着孩子冒着核辐射,到这个棺木旁边指指点点,引导他们成为“反苏学”的信徒。所以在乌克兰的文艺作品,电子游戏上面“反苏学”并不是像美国俄罗斯那样流于表面,而是完全的深化了,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地铁》系列游戏,小说。

      “反苏学”在我们中国有没有市场呢?市场是非常大的,而我们中国的“反苏学”是杂糅了非常多的政治与民族,领土、历史等等复杂的元素,以至于在一起的苏联马上就会引出一群反对苏联的人,但我并不称他们是“反苏学”家或者“反苏学”信徒,因为他们极端的肤浅,并且污言秽语满嘴都是,而且所持的理论都是路边上不知哪本杂志,论坛上不知道谁说了一个段子,百家号上不知道谁写了一个不知所云的文章所得到的信息,外国“反苏学”家们真的会写一些论文和专著来支持他们的学说,并且把这些学说变成了文艺作品和电子游戏加强传播,而在我们的国家也就仅仅停留在网络上乌烟瘴气的污言秽语与弟弟的人身攻击,甚至是线下恶斗。所以我对我们国家的“反苏学”下的定义是不值一提,人数众多却毫无作用。

       那么有人就会说你是苏联的粉丝吗?如果有人这么问我就会回一句,我可能只是在回忆苏联建国到50年代那个时期的苏联,50年代之后就没有什么感觉了,说不上是粉丝,因为它是人类社会上第2个无产阶级政权,并且发展的非常的强大,即便是之后走上修正主义最后解体,仍然有很多学习与参考的价值,如果我不去恶意的贬损就被说成是苏联的粉丝,那么就让说的人说就好了,反正人长嘴总是要说话的,不让说能憋疯,对吧!

                                                                                                                                      林森

                                                                                                                             2019年6月20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