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中央为何冷待基隆市长罢免案?
基隆市长谢国梁罢免案将于明日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举行投票。基隆市的七个行政区,共设二百八十三处投票所,投票人人数为三十一万七千九百七十人。据《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九十条规定,罢免案投票结果,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且同意票数达原选举区选举人总数四分之一以上,即为通过。因此谢国梁罢免案即使是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至少同意票也需要有七万九千五百票,才算通过。若罢免案通过,谢国梁自公告日起解除职务;且四年内不得在基隆市参选基隆市长。而空缺的基隆市长一职,则应自罢免投票结果公告日起,三个月内完成补选投票。但如果谢国梁罢免案未通过,那么直到谢国梁二零二六年市长任期结束之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再针对他提出罢免。
为了抢救谢国梁,国民党已经是全党动员,这几天更是「近身搏杀」。除了是党主席朱立伦、前任党主席马英九、洪秀柱等人络绎不绝地前往基隆市出席「挺梁」活动之外,昨晚几乎是「倾巢而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昆萁、书记长林思铭、首席副书记长王鸿薇,以及「立委」郑正钤、赖士葆、廖伟翔、林沛祥、廖先翔、罗明才、徐巧芯、林倩绮、王育敏、陈菁徽、翁晓玲、葛如钧、许宇甄等人,及桃园市议员凌涛、全国青工总会长廖怡琇、秘书长吴禹宸等人前往基隆,并在基隆市区陪同谢国梁进行车队扫街。而「立法院长」韩国瑜等人,也将在今日前往基隆市为谢国梁造势。台北市长蒋万安、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张善政,以及台中市长卢秀燕,也都录制影片挺谢国梁,并呼吁基隆市民反恶罢。
这就在客观上使得基隆市成为国民党政治人物的「打卡站」。在估计「罢免案」会失败,「保险系数」较高之下,所有国民党想要上镜头的人,都跑去基隆市「蹭光」。
值得注意的是,民众党昨日也正式加入谢国梁罢免案的战局,民众党「立委」张启楷与林国成等人下午来到基隆挺谢国梁,并和谢国梁合体车队扫街,二人大声疾呼,希望小草们能够一起出来投「不同意罢免」票,在野党阵营应该共同团结,抵抗鸭霸的执政党,让谢国梁市府能集中心力为市民打拚。
相对之下,民进党中央对于这次罢免案,却显得比较「冷淡」。尽管「山海公民拆梁行动」的骨干及义工都有「民进党支持者」的背景,但除了是现任民进党秘书长的林右昌,因为是前任基隆市长,参与罢免谢国梁活动多少含有「个人恩怨」,及要把自己八年市长任内的失职都推卸给谢国梁,因而不断地在脸书发文支持罢免谢国梁之外,民进党从党主席赖清德到基隆市党部,都没有正式发出动员令。即使是基隆市在地的民进党政治人物参与「拆梁」活动,地方党部也强调他们是以个人身份参与,不代表民进党。
也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曾表达有意愿参选基隆市长的民进党人,包括基隆市议会议长童子玮,及前「立委」高嘉瑜、台北市议员许淑华等人,除了是在罢免案联署阶段曾经活跃过一阵子之外,现在都已归于沉寂许久。显然,一方面是民进党中央没有下达动员令,另一方面是感觉到罢免案不能成功,因而根本不存在基隆市长补选的问题,也就「车胎扎钉——泄咗气」。
实际上,在「民调封关」之前,各家民调机构(包括泛绿的)所公布的民调数据,都是投不同意票远高于同意票,没有一家民调机构的数据展示罢免案将会成功。这除了是「拆梁」小组提出的罢免理由欠缺正当性及说服力,谢国梁本人的「仇恨值」不高,及基隆市的政治版图蓝大于绿(在「二零二四」大选中,基隆市是少数几个侯有宜得票高于赖清德的县市之一),因而民进党中央估计,罢免案能够成功的难度较高。为了避免在民进党中央下达动员令的情况下仍然失败,而导致民进党灰头土脸,并影响从明年二月起进行的系列罢免国民党「立委」行动的效益,因而也就冷待对谢国梁的罢免案,将可能会失败的「拆梁」行动与自己完全分割开来。
「拆梁」行动的声势无法像「罢韩」那样地炽热,除了是上诉原因之外,可能还因为受到过去二至三个月里,柯文哲在台北市长任内涉及的京华城及其它弊案,占据了舆论和媒体版面,柯案随着侦办的进度以及媒体曝光的内容,成为全台关注的焦点,从而掩盖了基隆市长罢免案的关注度。而且,「拆梁」行动的细节也没有新进度,因而要在媒体及网络上打成热战,并不容易。谢国梁本人更是在市政上积极任事、避免犯错,使得「拆梁」行动的理由变成「炒冷饭」,在「翻来覆去三幅被」喋喋不休下被「摊冻」。
另外,「拆梁」行动并非是正式立案的组织,其领衔人戴璟安是照护体系个案管理师,两名发言人李晏蓉、林茵茵分别是研究生、大学生,也并非是「职业革命家」,使得该组织的运作方式比较扁平化,没有明显上对下领导统御关系,只能透过网络串联,志工群组里有百余人,但平常比较常出现的熟面孔约三、四人。如果没有民进党的介入,在运作上也就难免会是一群「菜鸟」。
倘若明日针对基隆市长谢国梁的「罢免案」失败,民进党密谋的从明年二月一日起发动对几位国民党「立委」的「罢免案」,可能就将会「出师未捷气先泄」。因此,民进党中央对于「拆梁」行动,可能会有一种「多得佢唔少」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