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大军港的收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收复旅大军港条件已成熟。苏军在此囤积武器足以装备30万军队。包括1113门大炮、炮弹235万发、357辆坦克,近300架飞机和9个军用机场、65艘军舰,油料20万吨,装满各种战略物资的仓库更是多得难以计算。

毕竟日军和苏军先后在旅顺大连地区经营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在我国远东不冻港建立不少军工厂、造船厂和防御工事,各种现成武器堆积如山。苏联企图长期驻守此地。但斯大林去世后出现权力真空,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开始争夺领导权,赫鲁晓夫最终获胜。当他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发现自己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影响力有限,亟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支持。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苏联代表团,乘专机来华出席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庆典,借此得到中方支持。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和苏方代表米高扬签署了联合公报。苏方承诺向我国提供5.2亿卢布贷款,并向我方赠送一大批农机设备和无线电等工业设备。

我国计划趁此机会向苏方提出收回旅顺大连军港的事宜。没有想到,为了得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以及对他本人的支持,赫鲁晓夫访华期间居然主动提出要归还旅顺和大连。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不过我们做了万无一失的充分准备。

为避免发生苏军二战后期消灭日本关东军后从我国东北搬运大量机器设备回国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国政府专门提出大连旅顺所有的军民设备必须全都留在中国,并还愿意花钱买下苏军留下的装备。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我们用不到8亿卢布买下能够装备30万人的所有苏系武器。与此同时,苏方还同意我国从苏联银行获得低息贷款,15年内还清。

1955年1月9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奉命从朝鲜回国,负责接管苏军在旅顺大连的防务。自2月起,我国空军、海军和公安部门人员陆续进入旅顺口,接收旅大防卫区委员会的主任是肖劲光(我国首任海军司令),副主任为邓华(自1952年6月起取代彭总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任政委)、甘泗其、刘亚楼、曾绍山和郭述申等声名远扬的将军。

在苏军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共举办了200多个集训班,组织我方人员集中学习苏军军械、通信、防空、工兵、防化和军舰操作等专业领域知识,为随后顺利接收军港奠定了坚实基础。1955年5月27日,随着最后一批在华苏军撤离,旅大地区完全回归祖国的怀抱。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就不是那么和谐了。1958年7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通过驻华大使尤金向我国提出,要求中苏建立联合舰队,并在我国南海建立长波电台,被毛主席断然拒绝。我国独立自主的原则惹怒了苏方。两国关系恶化后,苏方撤回了所有在华专家。还好我国早在1955年全部收回旅大地区,渤海彻底成了我国的内海,从根本上保障了京津地区的安全。

早在清末时,我国就已发现旅大地区的战略地位。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后打造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它主要指在渤海湾内,建立大沽、旅顺、威海卫三个军事据点,构成坚不可摧的铁三角防线,抵挡从渤海湾东面的来犯之敌,护卫京师安全。但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我军惨败。

如今军港重新发挥了远东不冻港的作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