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航线》:赘婿,阶层与中国商业电影的未来

在国庆档这样的重要档期,当然少不了动作/冒险/犯罪类类型片的一席之地。

这类通常所谓的“爆米花影片”,一般来说并不需要特别对其内涵和价值意义等做更深入的探讨,主打的是一个爽感。然而特别的是,一方面我们这么多年来被国内国外的各种类型片高举高打“轰炸”已经太多次了,已经有了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观众一般都有“微言大义”的解析本能,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往往是不够的,总是要试图分析点意义出来。而目前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更让大家希望一部影片里能有更多的东西,以值回票价。

然而,幸运的是,《危机航线》恰恰不是它表面呈现的,是一部纯粹的类型片,它是有“表达”的。而略微不幸的是,这种表达又似乎伤害到了它的“类型属性”本身,使得这么一部本来是堆积了各种商业要素、应该很“好看”的影片变得生涩、模糊而又纠结。

500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很难考证。从影片的成片来看,似乎是经过了大量的删改,不仅因为频繁出现的蒙太奇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观影体验的流畅,还有大量台词的改动,以及人设的不完整等等。

影片一开始,已经通过一系列快速的黑白色闪回,告诉了我们刘德华饰演的主角的某些前史,比如女儿因故失明,刘德华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对妻女缺少陪伴,家庭关系紧张等等。

破碎家庭+现实危机的套路,以往的类型片中都不鲜见,我们看到国外的《空中监狱》《虎胆龙威》等都是这个路数。

500500

而国内这些年来,反映航空领域的类型片虽然不多,也不是没有。比如古早的《代号美洲豹》,世纪之交的《紧急迫降》,以及五年前的《中国机长》等。甚至前年的国庆档电影《平凡英雄》中也有一段机上救助的情节。

500500

既然套路并不新鲜,那么就要靠剧情和演员本身的表现力,以支撑起人物的弧光与影片核心价值的表达。

而我们看到的是,影片刻意设置了屈楚萧饰演的劫机首领迈克和刘德华饰演的主人公安保高皓军,患的是同一种病:狂躁症,甚至有一模一样的吃药镜头,连打出的字幕都是一模一样。这说明编导在有意识地提醒我们,主人公与大反派患的是同一种病。

500500

至于为什么这么设置,我们在后面会找到答案。而影片一开始设置的头等舱与经济舱两条线,相对来说其“寓意”太过明显,反而不是那么吸引人。

需要重视的倒是另一条线,即飞机之外的航司线。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郭晓冬饰演的航司主控人李航宇面临着业绩压力,非常需要这趟豪华飞机的旅行以提振股价,提升业绩。

500

而这也就给某些人上下其手提供了便利。而郭晓冬作为主管亲自乘机,更是加强了这种阶层属性的反差感。

从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郭晓冬领导的航司涉嫌财务造假,而这条信息显然也被犯罪分子掌握,而犯罪分子对航司的资金流向如此清楚,能够“轻易”劫持这么一款豪华飞机,其没有内鬼支援是不可能的。

而郭晓冬作为航司负责人,实际上在劫机一开始就应该心里大致有谱。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影片对于地面线的描绘浮光掠影,浮皮潦草,几个“假警察”就能耍的整个航司团团转,这实在是有点为剧情而反向开挂的意思。

然而这些如果在人物关系的维度下,就都不那么复杂了。从剧情中我们知道,郭晓冬的航司本来是家族企业,原本由其岳父,妻子,和妻子的叔叔控制,后来郭晓冬取代了岳父的位置,成为航司的实控人。

这就带出了郭晓冬的人物设置:赘婿。从影片混乱的地面戏中我们看到,郭晓冬与其妻子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在危急时刻,两人也算同舟共济,妻子为了救夫没有太多犹豫也将五亿美金打入了犯罪分子的账户。

并且,影片后半段因为飞机失控,郭晓冬作为航司负责人,还在带伤的情况下亲自驾驶飞机,完成了在起落架故障的情况下在环城公路迫降的高难动作,可谓技术过硬。

飞机在非正常情况下迫降,这在《紧急迫降》《萨利机长》《中国机长》中均有表现。《紧急迫降》中是在前轮故障的情况下,在跑道上喷洒泡沫迫降,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全面喷洒,一段“贴地飞行”火星四溅营造了极为紧张的气氛。

500

这次用大货车来“垫”着飞机降落,难度无疑更胜一筹。然而我想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因为郭晓冬过硬的技术能力,显然其之前是专门负责飞机驾驶的飞行员,而如何在职业过程中获得航空公司老板千金的垂青,平步青云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光看这个人物设置,也已经可以脑补出一部中篇电视剧的剧情了。而将其放在一部犯罪类型片中,则更有深意。我们看到,郭晓冬在后半部的剧情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主角刘德华。

而最重要的无疑是两人在受伤后相互交底时说出的话:郭晓冬说要谢谢刘德华,刘德华反而说我要谢谢你,当年明知道我有狂躁症的病史还是聘用了我。

这就揭示出了影片隐藏非常深的内涵。这些年国产片中,职场危机已经被变着法儿以各种方式表达过多次。无论是去年底的《年会不能停》,还是今年《逆行人生》中的“35岁清退”,职场危机无一不在以各种方式刺激着当下的国人,尤其是“中年危机”的角度。

500500

而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职场中的各种“卷”、焦虑,中年危机,居然在一部犯罪类型片中以这样的方式呈现。郭晓冬和刘德华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情况下互诉衷肠,让资方与劳方以一种奇妙而又自然的方式得到了“和解”。

这不啻为这部影片所塑造的核心价值点。基于此,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影片中原本着力表达的,一部豪华客机上头等舱和经济舱之间的分野,定然有大量关于各种奢侈消费的场景表现。而现在片中虽然已经删掉了不少,但还是可以窥见一斑的。

而这样的表达,其实在国产片中也从不鲜见,从《紧急迫降》中林栋甫饰演的商人对空姐说的“我一个月几万块钱花在你们航空公司身上,你跟我比”到《中国机长》中乘客对乘务长袁泉说的“一个端茶倒水的哪来的自信”,所谓阶层因素,在危机状况下更能发挥到最大值,对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淋漓极致的无疑就是《泰坦尼克》了。

500500500

而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关于这一点并不适宜过度渲染,因此关于机上故事线的各种支离破碎和台词改动,也就能够得到理解了。实际上,根据刘德华和屈楚萧作为正邪两方的代表的人物设置,却都患有同样的病症:狂躁症,就已经可以推断,影片似乎在提醒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需要对有缺点,有缺陷的人群加以正确的规劝和疏导,不同的环境可能会导向不同的人格和命运。

关于阶层差异这一点,影片中还有其他的表达。比如头等舱中,某位空姐是犯罪分子乔装改扮。而刘德华在经济舱中向某位空姐求助时,却没有怀疑过这位空姐的身份,而作为飞机安保,他应该对劫机事件发生时是否有内应问题有足够的敏感性。

500

而片中的刘德华就这么“毫无保留”地相信了。从剧情中我们还看到,这位空姐在“空少”中还有倾慕者,而这位空姐似乎也有另求他职的打算。这在当年的《紧急迫降》中一样也有表达。

500

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危机航线》这部影片中奇妙而又错综复杂的众生相。本来,在危机下人性就能迸发出最真实、最具感染力的一面,这本身是文艺作品表达的空间。

而在一部犯罪类型片中,如何巧妙地融入这些因素,既为影片的功能和主题服务,又不喧宾夺主惹观众反感,就是一个非常考验编导水平和控制力的因素了。

从目前的成片来看,我不能说影片没有这种控制力,可能是编导一开始想要塞进去更多的东西,因为各种因素被控制了,所以不得不做减法,结果就成了这样。

由此我们不由得进一步探讨中国商业电影的未来。大家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类型片都是电影市场最主流的选项,类型片拍得好能卖座,那么电影市场就好。

从我们国家来说,自从2002年的《英雄》正式开启了中国国产商业大片之路,《泰囧》开启了全民电影消费的热潮起,中国类型电影这几十年来可以说成绩斐然,并且已经在本土市场全面压过了当年不可一世的霸主好莱坞。

500500

然而,类型电影的危机也依然存在,无论是从前年电影市场的一片哀鸿,去年夏天的辉煌之后的渐趋平淡,到今年主管领导都发声“中国电影发生了危机”。类型片该如何发展,是一个迫切而复杂的问题。

类型片现在的发展困难,不仅在于传统的类型片套路,或者说模式,早已被好莱坞和它的后继者,比如中国的“80后”导演们玩出了花,再难有什么新意了;也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即中国观众从来不满足于“只”看一部爆米花,而一定要求其中有一些“微言大义”,但同时又决不能刻意和说教。

这是其他电影市场很少出现的情况,就如同最近市场上又惊呼,每当我们觉得自己发展的已经够好了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作品出来“教做人”,比如最近火热的印度电影《因果报应》,无非是在以往类型片的技巧上,又做了更复杂的翻新和集成,以及又有一定的表达。

500

一般来讲,创新也无非是这些维度,比如技术创新带来的形式和内容创新,正如当年《阿凡达》带来的3D和虚拟现实热潮,李安试图推动的“4K+3D+120帧”等等,但目前都没有体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就是做集成,一部片子内容不新鲜,那就加几部片子的内容进去。最好的例子,就是去年同样是国庆档电影的《莫斯科行动》了,也是同样的港式犯罪电影,里面却塞进了四种不同的犯罪模式,可谓集类型之大成了。

500

但从市场反响看,观众并不怎么买账。场面虽宏大,但大而无当,内容漫溢,观众审美疲劳,冲破了感官阈值的感受不是爽快,而是累赘,这就不是正途了。

而这方面其实也早有前车之鉴,比如漫威的“主题公园”模式,就早已遭到观众甚至是好莱坞大导演的厌弃和批判。

但除了集成,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其实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类型与表达的融合,就是一个方向。

如今的电影市场不仅需要好的类型片、文艺片和其他种类的电影,也希望能把类型与表达、商业与艺术做更深度的融合,这方面中国电影人们早就在尝试了。

然而,正如传统的电影规律早就指出的那样,这种“融合”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很可能两头不讨好。国外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是诺兰、维纶纽瓦等,《奥本海默》《沙丘》都是既叫好又叫座,可惜也为数不多。

500

国内这方面有不少导演在努力,比如最近陈思诚的《解密》即是。虽然市场反馈一般,但最近看到汪海林的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是在历史上能被记住的,将来会被发掘出更多的价值。

虽然我某种程度上也同意,我也为《解密》写了长篇影评。但从完成度上来说,《解密》无疑没有达到陈思诚作为类型片高手,在以往作品上达到的那种完成度。

500

而《危机航线》作为一部三年前就杀青的电影,因为各种原因延迟到现在,似乎更缺少这方面的气运和资质。

然而我却在为数不多的表达中抓住了一鳞半爪,甚至是编导主创自己也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即郭晓冬饰演的这个航司老总,也是“赘婿”的身份,可能是国产片中为数不多的,一身集合了各种人设的特殊角色。

500

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需要观众对影视剧中的人物以更开放和宽容的眼界去看待,而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而郭晓冬的这个角色无疑是有这样的属性,作为老总很难说对财务造假这类事情毫无所知,但为了公司业绩拼搏到如此境地,也算鞠躬尽瘁;身为技术精英但毕竟是“赘婿”的身份,想必在资本市场会受到各种歧视,但能打破这种障碍拿到航空公司的实控权,也证明了其能力和个人魅力是过硬的。

但同时,影片似乎也没有给予更多乐观的提示,片中郭晓冬最后一个镜头是在飞机成功落地后,瘫坐在驾驶室里流出了大量的鲜血。

这个细节似乎暗示大家,依靠“赘婿”等方式平步青云,最终还是要付出大量的代价的。而我们所看到的当下电影市场无疑也正如影片中所展示的,正在重重危机的包围之中。而解法是否如片中所展示的,需要吸纳更多有“缺陷”的人才,以及劳方和资方在危机形势下的和解,以体现出各种力量愿意更多沟通和彼此接纳的善意,那就是一个要在电影市场之外才能解答的问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