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附名单)

2024年9月1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John P.A.I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榜单共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关注整个学术生涯迄今的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聚焦本年度(2024年)的学术成就。

其中,中国有10687位学者进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有27165位学者入选“2024年年度影响力榜单”,下面是榜单名单: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大陆学者入选名单

500500500500500500500

500

500500500500500500500

“2024年年度影响力榜单”中国大陆部分学者名单

500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00)华人学者简介

500

王中林,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2004年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动成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担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19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王中林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长机理和应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纳米能源技术和自驱动纳系统技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

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本年度榜单中,王中林院士排名第一。排名前100的华人学者还包括: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李恒教授,排名2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朱健康教授,排名46位;密德萨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Yang, Xin She,排名60位;四川大学徐泽水教授,排名78位。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何恺明教授,排名89位。

本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00)华人学者简介

500

王中林,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78年王中林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2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1987年7月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2004年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2005年2月推动成立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担任首任系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2019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

王中林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长机理和应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应用;纳米能源技术和自驱动纳系统技术;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

500

李恒,哈佛医学院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信息学助理教授。曾获201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和2021年斯隆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系统发育学和网络动力学。领导了SAM格式的设计,创建了SAMTools/htslib并开发了BWA和minimap2等序列比对工具。参与国际项目1000 Genomes Project和Human Pangenome Reference project。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Bioinformatics等发表多篇高被引论文。

500

朱健康,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生物育种和分子检测,以及植物逆境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朱健康院士至今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 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Cell、Nature、Science 论文19篇,总被引次数14万余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发表文章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也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境内引用排名最高的科学家。

500

杨新社,目前任教于密德萨斯大学。杨新社在剑桥大学创新和发展了3种启发式优化算法包括:萤火虫算法(2008年)、布谷鸟搜索算法(2009)和蝙蝠算法(2010),另发表许多仿生算法相关论文。

多次应邀为至国际学术大会做主题演讲,如SEA2011,BIOMA2012,孟德尔软计算大会(Mendel'2012),国际计算科学会议(ICCS2015)及巴西国际计算机科学及图像处理年会(SIBGRAP2015)。

其发明的算法已成为重要的优化工具,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神经计算,优化设计及工程等有重要的应用。2009年以来,约有2200多篇关于萤火虫算法、布谷鸟搜索、蝙蝠算法的学术期刊研究论文。

与van Flander共同提出Flandern-Yang假设,这一理论是与著名的阿莱效应(Allais effect)来解释重力变化等现象有关,曾经在印尼的国家日报报导。

于2016年获得汤森路透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500

徐泽水,四川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杰出会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RSA)等11个国际权威协会会士(Fellow)、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2019蝉联计算机领域榜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等。2021-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均位居前200名(2019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名世界第30位,中国学者中位居第一);2023年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排名第40位(中国内地学者中位居第一)。长期从事智能决策、信息融合、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等研究,系统地创建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

曾获首届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数学杰出成就奖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nformation Sciences、Information Fu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Cognitive Computation等30余份SSCI/SCI期刊副主编或编委。由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22部,在 Nature 子刊、IEEE Transactions 系列期刊、Energy Economics、Tourism Management、Omega、EJOR、DSS等发表SSCI/SCI论文900余篇,论著被引10万余次,H指数156。

500

何恺明(Kaiming He),1984年出生于广东广州,人工智能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何恺明2003年高中毕业于广州市执信中学,为当年广东省高考满分状元。2003-200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连续3年获得清华奖学金,本科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汤晓鸥。2009年成为CVPR最佳论文首位华人得主。2011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2016年8月加入Facebook AI Research(FAIR),担任研究科学家。2017年获得ICCV最佳论文奖(马尔奖)。2018年获得CVPR大会PAMI青年研究者奖。2022年入选AI 2000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综合排名第一。2023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2024年2月加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副教授。

何恺明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是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的主要开发者。

本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00)榜单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来源: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