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高通收购英特尔传闻掀起科技界惊涛骇浪

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Intel)在当下正遭遇着其自 1968 年创立以来 56 年未曾有过的空前危机,营业状况可谓是摇摇欲坠、险象环生。据一些可靠的消息人士透露,在这风云变幻的科技领域中,业界另一巨头高通(Qualcomm)已主动向英特尔伸出触角,就潜在的收购可能性展开了深入接触。

500要知道,如果这起并购案最终成功敲定,那它无疑将成为科技业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合并案,其影响力将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波澜。本月初,就有相关报道明确指出,高通对英特尔的 PC 处理器设计部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意图将其纳入麾下。

华尔街日报等一众权威外媒纷纷报道,此并购案目前仅仅处于初步的商讨阶段,就如同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仍存有诸多变数与不确定性。即使英特尔愿意敞开怀抱接纳高通的收购提案,如此规模宏大的交易,必然会引发反垄断审查的严密审视。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棘手问题,高通或许正在谋划将英特尔的部分资产或者部分业务出售给其他潜在买家,以此来化解反垄断方面的种种疑虑,从而促使这一交易能够顺利地画上圆满句号。

针对这一沸沸扬扬的并购传闻,高通和英特尔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持缄默,拒绝给出任何回应。在股市的风云变幻中,英特尔周五的股价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起伏。其股价一度飙涨 9%,最终以 3.31%的涨幅收于 21.84 美元;而高通则下跌 2.87%,收于 168.92 美元。截至 20 日收盘,英特尔、高通的市值分别为 931 亿美元、1881 亿美元。英特尔今年以来的股价走势可谓是一路下行,跌幅超过 50%,而高通则呈现出上涨 20%的良好态势。

500倘若此并购案能够成功落地,那无疑将成为半导体业近年来最具震撼力的重磅消息。尽管高通与英特尔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比如在个人电脑与笔记型电脑市场,然而,它们的营运模式却存在着显著且明显的差异。

高通自身并不具备生产芯片的能力,主要依赖台积电及三星等外部厂商来制造芯片。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生产成本和风险,但也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周期控制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相反地,英特尔则拥有自己完整的生产设备和体系,能够全面掌控芯片生产的整个流程,从设计到制造,一气呵成。这使得英特尔在生产环节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巨大的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

从营收方面来看,高通的年营收相比英特尔要少。在 2023 年度,高通的营收为 358 亿美元,而英特尔则高达 542 亿美元。这一数据差异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上的不同地位。

回顾英特尔的发展历程,它先是在 1990 年代果断地从记忆体领域转型至微处理器业务,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和市场策略,迅速崛起成为 PC 处理器领域的霸主。在消费端和资料中心伺服器领域,英特尔也曾经长期占据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风光无限。

500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英特尔在智能手机时代却不幸错失良机。目前,在安卓手机处理器市场,高通和联发科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英特尔则黯然失色。在 GPU 领域,英特尔更是输给了辉达,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其 CPU 竞争对手 AMD 也在 2010 年代将晶圆代工业务拆分出去(后与 IBM 的晶圆代工业务合并为现今的格罗方德),同时英特尔自身发展的 IDM 2.0 模式,由于晶圆代工业务成本的居高不下,严重拖累了整体的财务表现。

在当今如火如荼的 AI 热潮中,英特尔也未能抓住机遇。像是 ChatGPT 这类先进的 AI 程式大多都选择在辉达(Nvidia)的绘图处理器上运行,而非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根据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辉达在这块高速成长且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市占率超过 80%。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了英特尔在 AI 领域的落后态势。

500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困境,英特尔近期果断宣布采取多项积极有效的措施,试图力挽狂澜,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其中包括计划让晶圆代工事业独立为子公司,不仅为其配备自己的董事会,以实现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的管理,同时也为引进外部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为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