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男生总喜欢互叫爸爸??
来源:微信公众号“毕导”
当过男生的人都知道,朋友之间会流传着一种不成体统的传统——自称爸爸。他们每天把兄弟当儿子看,帮舍友带饭必须说“叫声爸爸来听听”,进宿舍门一定会说“爸爸回来了”,就差带着室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了...
前两天父亲节这种节骨眼儿上,更有很多爸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带着父爱的微信红包到处游走…这时候,同学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大家却可以轻易地为取快递、带饭折腰,凡是涉及到这种事情,一个个爸爸叫的简直不要太积极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男生群体中,在广告界,甲方爸爸、金主爸爸等各路爸爸们也很常见。早在2017年网友们就动不动就要给人买橘子,由此可见爸爸这个称呼的确是遍地开花……
爸爸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被叫爸爸?接下来,我将对朋友之间“爸爸”的称谓进行分析,并指导大家如何顺利成为别人的爸爸。
一、“爸爸”概述
爸爸,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称谓,常见于大学男女生宿舍和互联网公司社交场景中。与传统意义上的生理爸爸与伦理爸爸不同,此处的“爸爸”更强调其在精神上、口头上的作用。实操中讲究发音的正确性
像这样发成三声就不是很好
“叫爸爸”具有几个主要性质:
1、普遍性
叫爸爸的习俗有多普遍呢?这么说吧,走在当代大学校园,随便抓一个男生看聊天记录搜索,都能弹出上千条记录来。
据我考证,从古至今,爸爸现象就一直有强大的理论支撑。
《论语·述而》1中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2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三个人中一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当一天的老师就是一辈子的爸爸。这意味着随便三个人走在一起,都得叫爸爸。放眼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是爸爸。
所以大学男寝中”叫爸爸“现象屡禁不止,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四人寝八人寝,这个排列组合就非常复杂。
我想,正是基于对这种现象的考虑,所以很多硕博生的宿舍都改成了二人间,避免大家互喊爸爸。
2、传递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爸爸具有传递性,当第一个爸爸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爸爸源源不断地诞生。这一点,从群名称备注就可以看出来。
往往一个宿舍,就能实现四世同堂。一般一轮下来,只有起话头的人会黯然神伤,这也佐证了爸爸的传递性原理。但如果我接话接得巧,又可以成为毕导爸爸的爷爷的爸爸
那么整个宿舍就会成为一个爸爸闭环,大家全是互相的爸爸,无法分辨出彼此的辈分大小,最后形成了莫比乌斯爸的结构
3、可逆性
爸爸和可逆化学反应一样,会正向进行也会反向进行。在寝室长期发展过程中,室友关系瞬息万变,今天我是你的爸爸,明天你就可能变成我的爸爸。
今天你给全寝人带饭,你就会成为大家的爸爸;明天你抄了大家的作业,你又会成为众人的儿子。生活中两个人往往是互为共轭爸爸。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爸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交替、传承中发展下去的。
二、为什么要成为别人的爸爸?
许多人会质疑叫爸爸这一行为,觉得就是纯粹占别人便宜。在此毕导必须澄清,我们绝不是纯粹占人便宜,我们只是顺便占人便宜。在占便宜的背后,还有更高尚的原因吸引着我们成为爸爸。
1、提升个人形象
“爸爸”这个词给人的形象比较正面,他如山一般厚重,如海一般深沉。孩子在父亲面前,毫无反抗之力。
真的很厚重
所以,成为别人的爸爸,能够表现自己威严、成熟、负责等众多优良品质,是对个人形象的极大提升,还实现了阶级跨越,彰显尊贵的身份。
2、光棍的自我挽救
据不完全统计,光棍们更热衷于让别人叫自己爸爸,有对象的人反而不怎么叫爸爸,你可以回想一下身边的人是不是这样。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是有社会学、心理学依据的。
当今社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放眼望去全是光棍。光棍们找不到对象,也就没法儿结婚生子,成为父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久而久之,他们就通过让别人叫爸爸这种方式开枝散叶,期望享受哪怕虚假的天伦之乐,以此来告慰自己孤独的心灵。
3、傲娇示爱的手法
男生是比较傲娇和含蓄的生物。女生会用“宝宝,爱你哦,谢谢亲爱的”来表达亲昵。但男生用这种口吻说话,就会很奇怪并且会被打。
所以,男生们想夸奖、对别人好时,就一定要找一个粗犷的借口以掩饰直白的感情——成为别人的爸爸就很合适。可以说,“叫爸爸”让一切付出和爱都有了输出的理由。比如
实际含义:室友最近得奖了,我真佩服他
口头表达:儿子牛逼啊,爸爸为你感到骄傲,快请爸爸吃饭
实际含义:室友懒得出门,帮他买份午饭吧
口头表达:来吃饭了,你看爸爸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喂大容易吗
实际含义:室友被女神拒绝了,我想带他走出阴影
口头表达:我觉得她不配当我儿媳妇!改天爸爸带你去相亲!
实际含义:班级球队冲进了决赛,要加油打气
口头表达:儿子们都给爸爸好好发挥,赢了一起当对手的爷爷
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它傲娇,却像海一样含蓄,像山一般深沉。
三、如何成为爸爸?
生活中经常出现爸爸之争,为了让自己不落败下风,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一些成为爸爸的思路,力争做到你就是爸爸、爸爸就是你。
方法一:提高对爸爸的敏锐度
世上不缺少当爸爸的机会,只是缺少发现的耳朵。只要对“爸”的发音及其出现场景有充分的了解,随时随地你都能喜当爹。
比如说数学课,每出现一个数字8,你都能化身为一个爸。
生活中以“ba”为结尾的词也有很多,像酒吧唱吧网吧…只要有人说:“去网吧吗?”你就可以哎一声。
除了对ba提高警觉,你还可以主动融入父子故事的情境、创造共同回忆。当宿舍聊起童年往事,提到幼年和父亲有关的记忆时,任何一个成熟的爸爸都要跟上节奏
但此法运用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在人多的情况下不要贸然开口,毕竟后边可能还有个爷爷……
方法二:主动付出
有付出就有回报,只要你能主动付出,自然有人叫你霸霸。欲成其爸必担其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一个给室友带过饭的人,都知道当爸爸的不容易。
这种画面谁不感动?谁不想哭着喊一声爸爸辛苦了?这就是付出的力量。
你还可以通过金钱的付出,来赢得一段温情的父子时光,比如请宿舍的每个哥们喝奶茶、包揽整个宿舍的电费水费等。重金求子就是这么个意思。
在孩子们不饿也不渴的时候,也不必慌张。时间总会来到期末,作业会有的、考试也会有的,此时只要你脑子够用,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不愁没人来抱着大腿喊爸爸。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凭实力当爹。
方法三:追星法
追星可以实现很多梦想,有很多人虽然找不到对象,但通过追星她们可以直接跳跃到妈妈粉的身份。有妈妈粉,就可以有爸爸粉。
你可以找到一个年幼的明星,看着TA一路成长,体会一个父亲看着家中有子初长成的喜悦,你就是慈父本父!比如我有个朋友追杨超越时,就整天喊着:
想想看,一般女明星都有男友粉,你又把她当女儿,那他们就都是你的女婿了!四舍五入,你不仅是明星的爸爸,你还是明星男友粉的爸爸,多拉风。
方法四:做题法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实在没地方当爸爸的人,文章都看到这了也不好让大家空手而归。这里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做对了,我就认作他父!
甲:我是乙的爸爸
乙:我是丙的爸爸
丙:没有人是我爸爸
丁:我是所有人(的爸爸)^n,n>0。
已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谎,那么乙应该怎么称呼丁?
机会只有一次,请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答题!
结语
本文对男生中特有的爸爸称谓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粗浅地分析,传授了一些成为爸爸的方法。
但也别太贪心了。那些一心想要索取的人反而终究会失去一切,那些一心想当爸爸的人往往最后会当别人的儿子。
参考文献
1.《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罗振玉. 《鸣沙石室佚书正续编》[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