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入俄,促进了俄军信息化建设和战术变革
中俄许多重大合作项目,有个共同问题,只要俄方没需求,就推不动,只要俄方不急迫,就进展缓慢。反之,只要俄方需求急迫,普京亲自过问,推进就很快。油气管道是这样,双边贸易是这样,远东开发是这样,卫星导航合作也是这样。
一,中俄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
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GPS为美军提供了精确的军事能力,几乎所有军事行动都依赖卫星导航,某种意义上讲,离开了GPS,美军都不知道如何打仗了。"北斗"系统则为我军提供了强大作战平台,使军事行动更加精准高效,成为战力的倍增器,是我军信息化作战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俄罗斯有导航系统,但"格洛纳斯"只解决了有或无的问题,在轨卫星11颗, 精度10米级,性能差不稳定,很难满足俄军作战需求。叙利亚内战期间,俄方补射了多颗"格洛纳斯"卫星,支持驻叙俄军作战,但叙境内俄军,依然经常只能搜索到GPS,而搜不到"格洛纳斯"信号。"格洛纳斯"对原苏联地区,包括对乌克兰战场的服务,情况也不理想。
"北斗"系统具有诸多优势,覆盖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高,更有独门绝技"短报文双向通讯"功能,民用精度可达米级、军用精度可达厘米级。通过"北斗"系统,每个作战单元,甚至每个士兵,都能将战场动态,实时上传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汇总决策,具有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早在2015年,中俄就成立"卫星导航重大战略合作项目委员会",负责"北斗""格洛纳斯"融合工作。这不是商业项目,而是重大战略合作,且涉及军事应用,但到2021年底,6年了,依然没有大进展,原因还是老问题,俄方不急迫。然而,战场上的失利,则彻底改变俄方态度,加速了"北斗""格洛纳斯"深度融合,使"北斗"系统在俄罗斯,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得到系统性应用。
二,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失利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北斗"成为俄方最理想选择。2022年2月,俄乌冲突前夕,普京拜访中国领导人,为弥补导航系统不足,签署了"北斗""格洛纳斯"<互补性协议>。然而,由于俄体制弊端,实际进展只能呵呵,普京的未雨绸缪被束之高阁。
俄乌冲突最初一年,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打击能力,却被官僚作风和卫星导航系统拖累,俄军战场感知应变十分糟糕,又无法大量使用各种卫星制导武器,只能依赖少量巡航导弹超高音速导弹,进行有限定点打击。许多俄军苏-34战机飞行员,不得不在驾驶舱加装便携式GPS导航仪,采购伊朗"见证者"无人机,也只能使用GPS民用导航芯片。俄军自己都嫌弃"格洛纳斯",更依赖敌方导航系统进行作战。
后果意料之中,2022年9月,战局出现变数。在"北约"强大战场感知面前,俄军的短板暴露无遗,乌军趁机发起反攻,夺回大片领土。11月,俄军撤出战略要地赫尔松,出现开战以来最大挫折,被迫退守第聂伯河东岸,转入防御阶段。
问题出在4方面,A,战略误判,收买乌军的数十亿美金,被自己人私吞,高层却以为乌军已被收买。B,军队信息化程度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差,应变决策严重滞后。C,战术思想落后,还是80年前坦克集群横行的打法,在导弹无人机主导的时代,极不适应。D,后勤补给拉胯,大批坦克装甲车油料耗尽开不回来,成为乌军的战利品。战场失利,令普京大为恼火,也引发了俄军内部深刻反思,采取了系列改进措施,重点是信息化建设、战术变革、后勤保障。
三,俄军信息化建设和战术变革
转折出现在2023年。单挑整个北约,面对数十国制裁,俄罗斯真正能依靠的,除了自己就是中国,中国也及时施以援手,这使得2023成为双方合作最充实的年份。双边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90%采用人民币结算,俄放开对中亚诸国限制,中国迎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这种形势下,双方签署了新版《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加大相互支持,主要是中对俄支持的力度,关系开始"上不封顶"。
2023年3月,双方召开专题会议,加速推进"北斗""格洛纳斯"兼容互补,5月,中方补射了一颗编号GEO-4北斗卫星,这是北斗3号工程完成3年后唯一一次发射。GEO-4是高轨卫星,覆盖整个东半球,包括前苏联地区,有良好的抗隐蔽性,在城市、峡谷、山区有明显应用优势,能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显著增强导航信号功率、信息速率、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5月之后,战场态势出现扭转。当西方以为会将俄罗斯打败时,在新一轮攻防作战中,俄军开始大规模使用各种卫星制导的导弹、无人机、滑翔炸弹、火箭弹等,对乌军实施精确打击。这些武器打击精度高,价格相对低廉, 能够大量生产装备使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俄军终于站稳了脚跟,并夺取战略要地巴赫穆特,取得了自基辅大撤退以来最大的胜果。
10月,双方领导会晤,普京又提出,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增设"卫星导航合作分委会",4个工作组,协调解决所有问题,重点是使俄方可以无缝兼容使用"北斗"系统。随即,中方在俄境内建立3个大型"北斗"卫星地面接收站,大幅提高"北斗"在前苏联地区使用效果,两个系统更深层次数据交互,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俄军的战场感知、决策效率、整体作战能力。
10月之后,俄军开始转守为攻,发起阿夫杰耶夫卡战役,2024年2月,攻克阿夫杰耶夫卡。至此,俄军已经牢牢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一方面在几个战略要点,利用自身优势大量消耗乌军有生作战力量,一方面,重点打击北约在乌克兰的装备、人员、情报中心,令其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四,战斗民族的老毛病又犯了
2024年8月,乌克兰北约联军进攻库尔斯克。本土被破,完全是俄军疏忽,说明积弊太久,彻底改变绝非易事。好在,随后应对还算老道,最初打算包围起来"围点打援",打援不成,又改为先歼灭库尔斯克之敌。主要是北约看不到希望,不敢再从苏甲派兵驰援库尔斯克。目前,俄军已对苏甲地区展开大规模轰炸,为下步进攻做准备。
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未能摧毁俄能源产业,反而刺激了俄军工产业,双轮驱动下,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当然,这样的结果,离不开中国背靠背的大力支持。经济复苏和战场优势,使得普大帝雄心万丈,乌克兰问题尚未解决,2024年9月10日, 又动用400艘军舰9万名官兵,在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地中海,举行“大洋2024”战略演习,展示俄军综合使用高精度武器的能力,开始耀武扬威 。
看来,战斗民族的老毛病又犯了,还是罗斯福总统说的好,手握大棒,谨言慎行,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小结下。纵观俄乌冲突转折起伏,可以这么说,"北斗"入俄,两大系统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俄军信息化建设和战术变革,某种意义上讲,成为影响战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