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垃圾”盲盒,玩“垃圾”互寄,这届年轻人怎么跟垃圾杠上了?

500

小熊猫丨文

2023年底,“爱因斯坦的脑子”获选为淘宝“年度十大商品”之一,至此,“抽象艺术”实现了商品化转型,登上又一座新的高峰。

500

所以,“爱因斯坦的脑子”到底是指他的脑子切片,还是他的脑子仿制品呢?

如果答案是这些正常脑回路就可以猜到的,那么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尝试拍下这款“爱因斯坦的脑子”。

500

相信我,在你安装上这款只需要0.5元就能自动长到你大脑上的商品之后,你就会明白,人类对于爱因斯坦大脑的开发程度早已脱离物质层面。

不仅是爱因斯坦的脑子,在淘宝上还有古今中外各个名人的脑子,比如鲁迅的脑子,霍金的脑子,孔子的脑子等等……

500

乍看之下,这些花点小钱买下就能长脑子、变好运的商品,怎么看都像一种新型诈骗,就差明晃晃地将“智商税”三个字写在商品简介上。

但7万+的销量却印证了这类商品在年轻人之间有着广阔的市场。

500

这些消费者当然不会将它当真,只是内心遵从的“赛博玄学”,又或者是为了所谓的“情绪价值”,从虚拟商品里寻求自我安慰取悦自己的一种方式。

然而,就像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或许根本不会想到,自己的脑子有一天会成为年轻人的热销产品。我也想不到在追求过“爱因斯坦的脑子”之后,这次他们又悄悄地在背地里成为了“垃圾爱好者”。

500

事情还得从我最近看到的一个淘宝店主说起——这位叫做觅2的店主,在自己的淘宝店上架了一款商品,一袋垃圾。

500

已经卖了5000+

至于这些商品的实物,就是字面意义上,名副其实的,一袋垃圾。碎布条、破棉花,通过许多网友的开箱视频以及消费者的评价返图里,我窥见了这一袋垃圾的真实模样。

500

500

500

这些从工厂流水线上回收下来的边角料,被店主用“黑钻石”、“五彩斑斓”、“迷幻波尔希顿”,三种不同的黑色垃圾袋精心打包好。

500

没想到吧,这一袋垃圾还肩负“盲盒”这个特殊属性,保证让每位顾客到手打开后都有不同的惊喜体验。

看到这儿,我不得不感叹起店主的善意,他明明可以直接抢我钱,居然还给我送了一袋垃圾,真是好心。更令我惊讶的是,如今已有五千余位“垃圾爱好者”成为了这款商品的忠实顾客。

买“爱因斯坦的脑子”尚且可以归因于年轻人们追求情绪价值,那买这一袋垃圾,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深入到“垃圾爱好者”汇集的大本营,也就是一袋垃圾的评价区之后,一切都迎刃而解。


买这袋垃圾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不同类型的“垃圾爱好者”眼中,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评价区,最高频出现的语句就是,“商品与卖家描述相同”。对于务实的卖家而言,这便是这一袋垃圾最大的优势。

500

往常网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收货后工艺、颜色、材料与商家所提供的图片不符的情况,甚至还会错发漏发,退换货要跟客服来回扯皮,麻烦不说还让收到货物时的好心情被搅得稀碎。

500

但如果买的是一袋垃圾,那平日对待其他商品的严苛态度就一扫而光。

无论是什么颜色、什么材质,发多了还是发少了,它们于购买者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所以无论发来的是什么都不算亏。

也正因为降低了对这一袋垃圾的预期,哪怕只是拆出了一整块布料、一个蓝色垃圾袋的包装,对他们来说,都是“隐藏款”了。

500

更不用提买家秀里那些拆出隐藏款刺绣画、觅二店内的玩偶蜜蜂的幸运儿。

500

花三块五的小钱,就能享受到拆盲盒的惊喜感,谁说这一袋垃圾就不能是情绪价值商品呢?

而抱着“捡宝”的心态去面对这袋垃圾,也就更容易发现潜藏的价值。许多购买者开始惊觉,所谓的“垃圾”,其实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里面的碎布条、棉花一类,被心灵手巧的手艺人们变废为宝,做成了一件件手工小物,就连装布条的垃圾袋也实现了二次利用,被拿来装其他家里的垃圾。

500

但如果收到货后,你实在是无法接受这袋垃圾的质量,不想要了,它的退换货也相当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只需要在买家的指引下,将它回寄到商家附近的垃圾场即可。

500

不过,对于热爱健身的朋友,肯定不会放过这个下楼扔垃圾的锻炼机会。

而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一袋垃圾也很适合作为惊喜送给朋友。

500

礼轻情意重,对于一些垃圾爱好者而言,这些“垃圾”可谓是绝佳的收藏品,他们本着“报恩”的心,忐忑的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试图报答他们的恩情。

据说,收到的朋友都治好了自己的低血压和敏感肌,彼此聊天时还能感觉到朋友口吐芬芳,并且回赠了送礼人一个道德的赞许。

500

有位朋友甚至还将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自己喜欢但经常拖更的小说作者。

小说作者为了表达对他的谢意,甚至亲自订了最快的一趟飞机飞到他的所在地,不仅获得了线下一对一的见面机会,还亲口将未写完的小说结局告诉了他。

500

由此看来,一袋垃圾还真是妙用多多。

而在探究过一袋垃圾的实用性价值之后,一些“垃圾哲人”也开始进一步追寻一袋垃圾所蕴含的“哲学思辨”。

于外人而言,这或许是一袋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垃圾,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他们却能在其中感知到许多,最后陷入对宇宙的思考。

500

它会让你窥探到未来,窥探到社会,即便有人质疑这是“抽象艺术”时,也会有得到明悟的拥趸跳出来告知世人:谁知此时的“抽象”,不是日后的“正常”。

甚至还有这么些人,将一袋垃圾当做锻炼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灵感“缪斯” 。

盲盒里开出的布料有一只完整的毛绒耳朵,他们会猜想是制作什么动物时留下的余料,而收到珍稀款蓝色塑料袋时,也能因此灵感迸发,用绝妙的隐喻与犀利的笔法抒发喜悦。

500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一群人会为了这样一袋垃圾而慢下来,字斟句酌地写下评价,属实难得。这或许,也是一袋垃圾的意义。

不过道理大家也都懂,却还是无法理解,于是有人真诚发问:既然这么喜欢垃圾,为什么不从垃圾桶里直接捡呢?

一位买家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们家的垃圾比较卫生,适合新手拾荒者。

500

难道说,在新手拾荒者往上,还存在着通向“垃圾爱好者”顶峰的晋升之路?

而打开评论区,我们还能看到更多关于“垃圾”的机密——这些“垃圾”不但可以饲养,提供了完整的“饲养教程”,还能成为一些“异食癖患者”的口粮。

500

不敢想象,“好吃”,便是一袋垃圾的第二个标签。

卖家承诺每袋垃圾都是当天新鲜的现货,只要拌着混凝土裹上鸡蛋液面包糠现炸,隔壁小孩都会被馋哭。

500

原来在“垃圾爱好者”之中,还存在着这么多关于“垃圾”的秘辛。


或许大家和我一样,以为觅2这个店主开创了属于“垃圾商品”的新纪元。而事实上在这之前,收集、买卖垃圾盲盒这一条看似小众又离谱的赛道,早已有先人开疆拓土了。

前几年所谓的“快递盲盒”或许就是这类“垃圾商品”的先祖。

500

两年前就有人在做快递盲盒开箱

卖家声称这些盲盒要么是从快递公司流出的快递物品,是买方没有来拿的快件,被他们网罗过来了,要么就是一些店家的低价尾货。

往往他们的售价都极低,通常论斤来卖,4元1斤,甚至有些按吨来卖。

500

因为价格便宜,所以网友们也像前文所说的一样,明知是垃圾自然对里面的内容物不抱期待,买来只是图个新鲜,说不定能捡到宝贝。

但前两年的快递盲盒不比如今一袋垃圾的接受度,而售价也比一袋垃圾更高,不少人因为那些快递要么空包、要么是那种卖家赠送的小礼品而感到不满,觉得自己非但没赚还反被坑。

500

500

事实上,“快递盲盒”这种商品本身就存在违规行为,即使是无人认领的快递也得按原渠道退回。这无非只是一种商家们利用了消费者追求刺激和新鲜的心理,所实施的敛财手段。

在“快递盲盒”偃旗息鼓之后,这两年又推出了新的“垃圾盲盒”。

这次则是由拆盲盒直播间先行抓住了人们猎奇的心理,准备了不少奇葩商品来吸引人们下单。比如,丑得惊人的美甲,毫无用处的塑料小乌龟……价格同样便宜。

500

一个直播间卖“丑甲”在彩妆类排第十一,由此可见“丑”的重要性

这些放在正常购买渠道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垃圾,在直播间的催动下,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商品。

500

而网友们对于“垃圾盲盒”的态度也因内容物的转变,从质疑商家骗钱到加入购买行列,甚至试图超越之前这些商家的做法。

只能说人类永远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不断探索,就在最近,互联网上研究出了新的“垃圾”玩法——亲友之间的“垃圾互寄”。

500

这位博主似乎是最早开始玩垃圾互寄的博主

区别于商家需要付钱的盲盒来讲,这种“垃圾互寄”的形式,更倾向于另一种断舍离。其实就是把自己没什么用,但舍不得扔的东西打包成盲盒寄给亲友,让她代劳。

500

500

“收拾了一下,这下家里干净了许多。” 许多人无论是在做互寄开箱,还是做互寄打包时,总要来上这么一句话作为总结。而说是垃圾互寄,但也如前文所言,垃圾只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

不少网友在打包互寄给亲友时,其实都很舍得放东西。它们有些可能会是已经不喜欢但依旧完好的谷子,抽到但不喜欢的小卡,买了没用过的物品。

500

可能我没见识吧,原来你们城里人管这些叫垃圾啊……

当然,也有一些点外卖多的筷子、剩下没用完的打包带之类的真正的垃圾。

500

这位博主的朋友给她寄了不少垃圾呢!

不知不觉间,垃圾互寄似乎成为了另一种亲友之间沟通的方式,在打开互相寄来的物品时,仿佛也是在了解无法互相陪伴的岁月里彼此经历过的点滴。

或许也因为如此,“垃圾互寄”这种形式才会逐渐流行起来,像此前的日记漂流、相机漂流一样,成为一种新的交友方式。

500

这次,网友们不再将互寄的对象设置为亲友,而是在网络上发帖,等待一个有缘的陌生人,期盼着彼此能随着互寄,相互熟稔起来。

不过,太精心的准备和抱有期待反而会适得其反,许多网友在收到对方寄来的真正的一堆垃圾时,往往会感到失望,不再愿意进行类似的交换活动。

500

既然冠以“垃圾互寄”的名号,就应该像面对觅2卖的一袋垃圾一样,放低期待。毕竟,也不是每个人都像觅2这么坦诚地公开售卖垃圾。


那么,作为垃圾艺术的集大成者,席卷起文艺复兴的觅2最后真的有靠卖垃圾赚到钱吗?

500

在被众人嘲讽其为“赛博讨口子”时,觅2在B站做了一期详细的关于“一袋垃圾”这条产品线运营的复盘视频。出人意料的,他并没有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还倒赔了两千块。

500

既赚不到钱,又被多数人嘲讽,这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我所忽略掉的问题——觅2这个店主到底是为了什么才选择卖垃圾呢?

事实的真相令我始料未及,这并非如我所想的是一场行为艺术,亦或是引流的噱头。

这一切只是觅2做的一次非常规性社科实验,并且他在事先就已经告诉了所有人:通过卖垃圾赚钱,然后拿赚到的钱全部用来买推广,吸引更多的人来买垃圾,看看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其中对于消费主义的讽刺昭然若揭。

500

这宛如一场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觅2看似在第1层,实际在第5层,知情的购买者则是电影里围观的观众。

而被引流而来,不明真相的你、我、还有广大网友,则是楚门,被觅2安排得明明白白……

500

受害者中还包括一位up主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