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教材的英雄,将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近日,各地新学期已经开始,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也已在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其中反映戍边英雄事迹的文章成为新课文。

文章中写道,群山中的加勒万河谷被称作“生命禁区”,可在驻守的边防官兵心中,始终拥有坚定的信念: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要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可以预想,当孩子们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定会为这种精神所感动,也一定会被这样的勇气所鼓舞。

500

时至今日,邱少云的磐石一卧,黄继光的忘死一扑,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一跳……这些英雄的故事,通过教科书,在无数心灵中埋下了一粒粒英雄的种子,也成为一代代人共同的记忆。或许很多孩子都曾在作文中写下这样的句子:长大后,我也想成为像邱少云一样勇敢无畏的英雄。

可以说,一个社会给孩子树立怎样的英雄榜样,明天他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一代人。英雄榜样教育的意义,就是以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去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用爱国情怀指引受教育者不断前行。

500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够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让他们更真切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懂得何为牺牲、奉献,懂得为何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让他们真正成长为更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代少年的志向,影响的将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崇高志向。彼时中国濒临丧失主权的绝境,中华民族处于存亡危急之时。他12岁到东北上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激发了他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周恩来还是个13岁的孩子时,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他庄严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共和国一代伟人的毕生志业,在少年时代就深深扎根,此后一生为之奋斗,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今天,时代仍在呼唤这样的精神与情怀,社会永远需要这样的志向。

500

习主席曾深刻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的心灵犹如一片未开耕的沃土,“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通过良好的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崇尚英雄、热爱国家、感恩先辈的种子,他们未来也更可能成为英雄。为国牺牲奉献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同样是英雄,每一种英雄都值得礼赞、值得推崇。

孩子们对英雄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那是一份向上向善、朝向光明的追寻。守护好、培育好这份向往,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把涌现的英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更是一个社会传承民族精神极为重要的方式。

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在未来某个至关重要的抉择时刻,或许会回想起少年时代读到的那句铿锵的话语:“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要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这句话语将影响他们,并指引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