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利民到沙利文,美國變了
作者:深蓝,自由撰稿人 。
美国继续你的代理战、贸易战,中国继续我的和平开放改革,选择不同,结果应该也会不同。
佛利民,香港一些人的偶像,那些年,坊間以「佛老」尊稱這位諾貝爾獎經濟學家。
他大約在70年代錄製的演講視頻最近在網上翻出,足以說明今天不要因為沙利文今次應邀訪華進行戰略溝通、習拜會面稍後可期等新聞,而對中美關係有過高的期盼。
「西方的利益和財富並非來自對殖民的剝削」,佛老形容這是不符事實,是源於人們過於執著零和博弈的想法,「以為一人受益,另一人就必須受損,但在自由市場中,雙方都可以受益」。
以非洲為例,西方19世紀的殖民擴張,同時讓這裡的人從原始部落,成為人口增長、生活改善的進步社會。
佛老不是佛,是美國的新自由主義代表人物,所以能夠有此氣場,把西方的殖民主義說成是一種基於互利雙贏的「自由市場」行為。
在他的年代,除了西方之外,再沒有一種模式可以令一個落後社會實現增長,如是者,新自由主義便名正言順代表「新殖民主義」,從學理到道德高地幾乎是無可挑剔。
美國對中國的姿態一向站得很高,不過,今天是不佛老時代。
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改成為「中國的利益和財富並非來自對西方的剝削」,要求美國人相信中美關係、中西方經貿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基於「雙贏的自由主場行為」。
美國人會怎樣說?白宮團隊從商務部、財政部、國會兩黨議員,近年羅織不下於幾十套說詞,指責中國是不公平競爭者。
但有幾多人可以清醒告訴大家︰美西方20年來如何受惠於全球化,由中國當世界工廠輸出低廉貨品、賺了還買美債的穩定力量?
美國基本上很怕大家去提出這些事實,而中國也絕少拿來跟對手說事,原因之一,中美未去到徹底鬧翻的地步,留一線在手不是我們謙遜,而是保持周旋的空間。
須知道,這不是60年代中蘇論戰時代。
美國媒體很重視沙利文與王毅外長會談,積極找寻中美止跌穩的絲絲迹象。
「根據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王毅在和沙利文的會談中同樣提到了台灣問題,但指責了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呼籲美方把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
王毅還批評美國在經濟貿易和科技領域「打壓中國」,也強調了中國會「堅定維護對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不過,雙方的談話也有積極一面。中國外交部和白宮的新聞稿都稱美中兩國的官員在過去的兩天裡「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討論。」
看清楚,講明白,美國改變不了東升西降的時代趨勢,唯一可做是拖延中國的進步,同時把社會矛盾移嫁到中國,為政客製造投機,日子過一天算一天。
算一算拜登任內的中美高層與元首會晤的日程,雙方不斷重覆各自立場,進取的改善不大,期間反見美國制裁花樣百出,不過,與此同時,中國從外交、戰略、經濟、科技等領域都有標誌性的進步。
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多奇妙,從佛利民到沙利文,這個美國已經不是那個美國,中國也不是那個中國,美國人開始覺得中國來殖西方的民,教西方未來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