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人坟文
作者 | 华伟552
来源 | 历史的荷尔蒙
在所有中国古代文学家里,辛弃疾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5分钟爆笑诗词 辛弃疾传》自序
1、其坟
2017年某月,来到江西上饶,时值下午。
走过一段又一段羊肠小道,我专门瞻仰了辛弃疾墓。
那个地方四处都是丘陵,微风轻轻地刮着。
想起800年前有一个伟大的灵魂曾在这里挣扎,临终前连喊“杀贼”,内心满是感叹。
一个人的一辈子,就那样过去了。
但因为他有拼搏,有纠结,而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作为众多辛粉中的一个,我的心情绝不平静。
这里偏僻,风水却很好。
据说因此他的九个儿子、二个女儿后来过得不错。
这打破了历史的恶性循环---很多大咖的后代,或早夭,或平庸,有的还成了令人不齿的家伙。无法都用风水解释。
同行的人埋怨说,辛墓过于杂乱袖珍,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估计辛弃疾不会这么觉得吧?
一个人死后能以山为陵,拥有巨大的坟墓,付出的代价总是巨大。
皇城的宫墙是红色的,因为那是血染成的。
懂的都懂。
所谓成功,无非一个有名的尸体踩着很多无名的尸体。
辛墓前有十几瓶名贵白酒,据说不时有人来墓前倾诉,有的说着说着,禁不住泪流满面。
现在还有不少人对他念念不忘,想连结到他那颗伟大的、停止跳动800年的心。
那些拥有巨坟的人,能有这样的待遇吗?
所以历史永远是公平的,历经千年,这个天平一直精准,不偏不倚。
2、其人
中国文坛上,有几个人自带光环和偶像气质。
一个是四川人李白,一个是四川人苏轼,还有一个就是山东人辛弃疾。
辛弃疾于公元1140年初夏出生于山东济南,那时北宋灭亡已经13年。
他有几个特点,一能文,二能武,三还长得帅。
但如果跟他的一腔热血相比,以上三点都不算什么了。
辛弃疾是68岁的时候去世的,此前他在上饶生活多年。
有人说,他生命的后半程过得很潇洒,每天尚气使酒,美人环绕。
他盖了一个很大的山庄,收入主要靠入股铜矿以及倒卖军火。
不知为何,我暗自为他感到高兴。
古人,特別是古代文人,失意的实在太多。
感觉他以一已之力,打破了自古以来读书人的形象,那就是郁闷潦倒,死命咳嗽,还要拼命读书,博取功名。
一幅漫画以概之,读书就是命苦。
因为掉进了他设,以及自设的一个黑井。
是好,还是不好,只有他自己知道。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有关辛弃疾的文章,一蹴而就。
该文受到欢迎,在我所有文章里,它是最快十万加的。按很多留言的说法,“是流着眼泪看完的”。
以后我再没有那么麻利的灵感,不知道原因。
我称他是“大宋第一古惑仔”,很多人可能不太习惯这个称呼,现在还有人跟我理论。
其实我只是想突出他的热血与不甘。
如果在中国历史上评选一个文武双全又热血飞扬的人,辛弃疾说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查阅资料时,我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
我特别希望能走进他丰富多彩的内心,领略他的澎湃与豪迈。
而那篇文章,只是一个开始。
3、其文
憋屈纠结无奈……这些都是人生常态。
辛弃疾的一个重要出口,是写词。
那些文字,是他一生情感和理想的真实写照。
时而豪放激昂,时而深情绵邈。
他善于运用丰富想象,进行生动描绘,将内心情感转化为词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说起辛弃疾,我能马上可以背出下面这些句子,它们独具魅力且完全不被岁月风雨侵蚀。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他的作品,属于全方位大尺度的突破。
“一方面他写弓刀、长箭、画戟、金戈、铁马、旌旗、画角,另一方面写奔雷、骇浪、急雨、裂石、塞尘、西风。”
“东坡词写尽名士之雅,稼轩词写尽英雄之气。”
正如我的一贯判断,因为他有那样的个性与脾气,才有那样的作品,而非相反。
4、仕途
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许,却不得不陷入仕途的泥潭。
他曾多次面圣,讲述自己的外交体会,对军事的深入思考。
至于领导听了没有,另当别论。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圣的。
辛弃疾是个很优秀的官员,辗转于江西、湖北、湖南、两淮一带任职,政绩颇佳,却始终无法进入朝廷的核心圈子。
他本想以文韬武略来报国,却只能去打土匪。
41岁那年,他被弹劾去职,退居江西信州(今上饶)。从此成了一个叫"稼轩"的农夫。
只是山河破碎一直在他的潜意识,日夜切割,形成伤害。梦里都意难平。
他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他成了一个矛盾体,时刻准备着却一直没有机会,时而壮志满怀,时而灰心绝望。
当然,这段时间他的作品最出色,格外真切感人。
人生最后几年,他的预测十分精准。
他说“韩侘胄必败”。
后来北伐果然败了,而且韩还被砍掉头颅,向金国请罪。
5、自述
我模仿老辛的口吻,写了篇自述。
主题是“快乐”,也是我对他的祝愿——
“呜呼,处乱世之中,吾老辛亦自得其乐也!
虽居南宋风云之际,朝野纷争,沙场角逐,然吾辛氏善寻欢愉。
或问何以自娱?吾笑答:赋词耳!吾词即吾开心果,每作词,辄欣然自得。
论及吾之性情,实为乐天派之领袖。纵使天崩地裂,吾亦能高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后依旧笑对人生。
盖吾乃那种天塌下来当被盖之辈,无忧无虑,自在洒脱!
言及生活情趣,吾则神采飞扬。虽以武略著称,然岂能说武将不可文艺?
吾曾吟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彼时,坐山间小屋,观星听雨,灵感忽至,得此佳句。每读之,心驰神往,真乃心旷神怡也!
论及口腹之欲,吾则精神倍增。吾乃名副其实的饕餮之徒,虽食材有限,却善烹美味。
昔日曾猎野猪以炙烤,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因之作词以赞其美,“八百里分麾下炙”,意在言其野猪之美味也。
更言及友人之情,于乱世中得遇志同道合之辈,实属不易。常与友人共饮美酒、品茗论词,时而嬉戏打闹,其乐融融。友人为吾生活增色不少,让岁月更加丰富多彩。
故吾以为生活如词中所言,有激昂之意、柔情之醉,亦不乏幽默之趣。南宋乱世虽纷扰不断,然吾老辛之生活亦别有风味!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