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机动作战和穿插作战,我军可是祖宗辈的

【本文来自《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机动战打成阵地战,因为西尔斯基难称“名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于机动作战和穿插作战,我军可是祖宗辈的。从建军到抗美援朝一直都是机动作战和穿插作战。根据我军作战经验。这类战术有几个基本原则。

1:机动作战必须要有及时的后勤支持。无论是现代化的联勤保障体系还是革命根据地,都是为了保证部队在机动中能及时获得后勤支持。样式虽然不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我军在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力就是远强于白区,这是无数次战斗得来的经验。抗美援朝后期得到朝鲜人民全面支持后,我军的后勤才得到缓解,金城反击战都能打1.9万吨炮弹了,没有朝鲜老百姓的支持是运不上来这么多补给的。

2:穿插是打要地,破交作战。不是圈地,也不是突破作战。速度最重要,其他都不重要。而且必须要有强大的正面攻势配合才能成功。我军穿插部队本来就不是硬碰硬的配置,机动性迫使穿插部队放弃重武器重装甲。所以正面部队必须把敌人主力吸引住,不让敌方优势兵力和火力有机会去围剿穿插部队。迫使敌方弱小的非主力部队与穿插部队战斗。利用穿插部队比较精锐,己方已经提前配置好各种支援的战术优势和善于敌后作战的特点,用中马对下马的方式攻占要地和破交。抗美援朝的几次重要穿插都是占领优势地形配合主力正面进攻才获得大胜。抗日战争时期,穿插作战更是被我军用的炉火纯青,多次反扫荡中都是靠穿插战术集中兵力歼灭少数敌人,迫使敌人后撤,极少正面与优势敌人决战。

乌军的机动部队穿插作战犯得错误很明显。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也无法建立根据地。正面战场缺少大量负责扛线的重装和圈地部队。单纯依靠西方那点支持,只能维持这种兵力和火力严重缩水的机动部队打满全场。事实证明美军通过升级斯崔克旅的火力来增强机动部队作战能力的思路是错误的,失去速度优势去和重装敌军拼命就是给中马穿皮甲让它正面对付全铁甲的上马,不但跑的更慢,装甲也毫无作用。乌军需要的不是大量机动部队,而是5万重装合成集团军,有这样一只部队,乌军现在都冲进莫斯科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