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定义的烧香祭祖是不文明行为?!”续

昨天,发了一点感慨,没想到引来这么多评论和关注。先说结果,我顺利做完了祭奠,原来的“文明祭祀,严禁烟火”的标语已经撤了,换成了一个告示,大意是说提倡献花不烧祭品,如果坚持用火,不要烧塑料等有毒物品。因为已经很多年不让烧纸了,参加祭奠的都没有带纸钱,虽然清明给禁了,还是有很多人带了蜡烛和香。我听了建议没有带香烛只带了香烟,反而有点另类。祭奠井然有序。

500清明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出了那么不近情理的要求。我猜想一下。当时省上可能下达了春季防火的比较严格命令,往下层层加码,有人就简单粗暴把清明节点香也给禁了。估计是反弹太厉害,中元节又放了。

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有纠错机制,很欣慰。

评论里大部分都认为祭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我深有同感。康熙曾经三次与教皇通信,其中就讨论过基督教传播和尊重中国礼仪的问题,直到雍正时福建传教士禁止教民祭祖祭孔,才把基督教赶出中原。大清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实质上也是规范祭奠亡者。

我觉得有个发自新加坡的朋友介绍的很好,理顺祭奠流程,规范销售很重要。其实很简单,成本也不高,社区设立烧包的地点,规范用量,比如香不超过20厘米,像普陀山那样,把祭奠用品纳入国家标准,放在超市里卖,也不会有什么有毒的问题。现在的祭奠用品实际是个灰色地带。

很多人联想到外国渗透,敌对势力捣乱。大可不必,中华文明水深土厚,文革十年基本上都断绝了祭祀,现在还不是遍地开花。我父亲转业时是政工干部,基本不参加任何祭祀活动。他去世后,我逐步恢复了祭祀,都是书上看的,边上听的。我感到这个非常重要,后来慢慢开始端午节自己包粽子,中秋节自己烤月饼,并坚持了下来。我深深感到中华文明的优美和博大。

至于有人大讲唯物主义,基本是文革禁止祭祀的逻辑,由他吧。

总之,我家世代良民,乐见国家昌盛,也希望有些官员出台政策时多站在良民的角度考虑一下。有些东西破了,补起也是个疤。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