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成为中美下一个博弈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美关系;竞争;合作
摘要:人工智能是近年的热门话题,而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早已不局限在纯粹的科技领域。“中美下一个博弈场”成为一些媒体热衷的主题。在中美错综复杂的合作与竞争中,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多年的核心关键。
“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博弈”、“人工智能在国家安全中应有优先权”、”中国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取代美国”……从几年前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后,这样的标题似乎就屡见不鲜。从“金融时报”“外交政策”等主流媒体,到“技术共和国”等一系列专业领域媒体、网络社区,中美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似乎已被认定为不可避免的“战争”。在当前双边关系复杂,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中美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是否有合作的空间呢?
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开始竞争。美国早在2016年即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发展战略计划”,中国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大会”;
2018年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达到93亿美金,中国计划在2030年建立达到1兆美元产值的人工智能产业;阿里巴巴、亚马逊、苹果等中美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相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美大学各自出台政策,大力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部门,吸引人工智能人才…从政府到企业到高校,两国都加大力度,力图在人工智能领域树立权威,两国在该领域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持久战。然而,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国家战略”,更是一种科学技术,不仅仅于国家发展有利,更能造福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据PwC(普华永道)的预测,到2030年,中美将通过人工智能占据70%的全球经济增长。那么,作为全球领跑者,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合作的可能呢?
首先需要弄清楚一点,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之一就是数据。通过不断地数据输入校正,人工智能的准确性将得到有效提升。说到数据,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资源的单一市场无疑具有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优势。与此同时,基于中国的政府-社会机制,尽管有一定争议,大面积投放人工智能的设备来实现有效地数据采集是其他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的大量数据资源对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标性的意义。第二,中国的“国家队”在人工智能的投入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驱动作用。科研需要投入,尤其是前期投入至关重要。对于人工智能这样长期,深入的研究更加需要可持续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中国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支持。无论是国家政策扶持,还是市场融资机制,中国都能够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促进其长期的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浪费、资金配置错位、学术自由限制等问题也需要警惕和完善,而在这方面,美国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
美国在科技领域已经立足多年,因此,完善的科研生态链,企业-高校的合作,甚至政府的政策引导都拥有相当成熟的经验。不用说硅谷各大企业与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的长期合作,就是许多的州立、公立大学都与当地社区有紧密的连接互动。这样的生态能够将学术研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造福社区,也为科研注入新的动力。在高校实验室的规划、管理和研究方面,美国也经验丰富,且成果卓著。当然,也因为这样长期深耕的生态链,美国的企业及高校仍然能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人工智能领域也不例外。当人才与资本、环境实现有效的结合,产出才能实现最大化,而中美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在各个领域显现。“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主导这场战争的有力工具(一个有力的工具来主导这场竞争)。两国当然应当考量各自的核心利益,尤其在军队、网络安全领域。然而,作为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人口、资金、政策等全方位资源优势的国家,中美仍然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合作的出口。中美也应该在这样的合作与竞争中起到良性的示范作用,这不仅于全人类的科学进步有益,也于大国的战略发展有利。
作者:谭卓 颜昊嘉
参考文献:
[1]Financial Times, April 2019, https://www.ft.com/content/2f295a9e-5f96-11e9-b285-3acd5d43599e
[2]Brookings,March
2019,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techtank/2019/03/14/how-the-u-s-and-china-can-compete-and-cooperat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
[4]Statista, January 2019,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72712/ai-funding-united-states/
[5]PwC,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72712/ai-funding-united-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