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中国能从西方学到什么”并不是不自信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本文由“德中精英会孟博士”推荐,来自《中国大陆还能学习德国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观察者网用户_191855
为什么非要问“中国能从西方某X国学到什么”?而不能问“西方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呢?1949年至今,中国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以及按GDP计算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真正的主权独立国家,少数几个拥有完整自主国防的国家。从很多指标上来比,德国其实都落后于中国,为什么德国人或在德国生活的人能如此自信地问“中国能从德国学到什么”呢?也许中国人最该学的就是西方人的那种自信。
这个观点在强调中国取得的成就和主权独立的同时,质疑了为什么要关注“中国能从西方学到什么”,但这种论调忽视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学习是双向的。问“中国能从西方学到什么”并不意味着贬低中国的成就或否认中国的优势,而是表明了一种开放和谦逊的态度。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来完善自身。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应该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通过积极向外学习,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次,强调西方能从中国学到什么固然有其道理,但这并不应成为拒绝学习他国优点的理由。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经验和优势,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不妨碍自信,而是对自信的补充。真正的自信在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寻求改进的机会,而不是拒绝外界的建议或经验。
再次,德国等西方国家在某些领域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例如,在工业技术、科研创新、教育体系等方面,德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即使中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不意味着中国不再需要学习或改进。各国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是相互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借鉴和吸收他人的长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此外,强调中国作为“真正的主权独立国家”和“拥有完整自主国防的国家”,虽然在主权独立和国防方面的成就确实值得骄傲,但这些成就并不能否定其他国家在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主权独立和国防强大并不等于不需要向他国学习。
最后,自信并不等同于自满。中国确实应该自信,但这份自信应该建立在对全球经验的开放和包容上,而不是仅仅以国力的增长为标志。中国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这种开放的心态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总而言之,提问“中国能从西方学到什么”并不是不自信的表现,而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持续的学习和改进,而不是自我封闭。中国的发展道路已经证明了开放和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持续进步也同样需要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