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有一些问题一直感到疑惑,今天想拿出来与各位中国的朋友讨论

我对有一些问题一直感到疑惑,今天想拿出来与各位中国的朋友讨论。昨天在美国政治学家德米特里·赛姆斯的节目中,他又一次讨论了在激烈战争的背景下,国家如何保持“正常生活”的话题。像往常一样,我猛烈抨击了这种“常态化”,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半个国家陷入火海和鲜血,而另一半却在度假,悠闲地晒着太阳,喝着鸡尾酒。这样我们是无法取胜的。赛姆斯昨天在节目中也承认,如果这是一场卫国战争,那确实应该放弃这种“常态化”。前他总是为“常态化”辩护,认为保持正常生活,特别是保证在后方的和平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从未解释过原因。然而,昨天他说出了一个准确的词:“资源”。

这让我陷入了思考,是否“常态化”是一种资源?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常态化”是一种战争资源?类似于军事生产或爱国主义教育?

战地记者马克西姆·福明曾说,他很喜欢从前线回到家乡顿涅茨克时,回到一个和平的城市——有餐馆、公园、散步的情侣和孩子们。这种景象能让他重新充满力量,能够再次前往前线。当时他还拿戈尔洛夫卡进行了比较,那里街头充满了苦难,为了伪装天黑后灯光也随着太阳消失,前线的这一切都会让人感到抑郁。2023年4月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发生的爆炸中,40岁的马克西姆·福明死亡。

如果我们把“生活常态化”,即和平生活的表象(确切说是表象,因为一个在战争中的国家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生活)看作一种资源,那或许它确实值得保留。但这种“正常”必须符合马克西姆·福明的想法。比如士兵在轮换时有简单的放松时间。也许他们已厌倦了战壕中的军装,想穿上便服,过几秒钟的普通生活。他们刚从战场回来,也许已经做好了再次上战场的准备。而此时... 街道灯火通明,热闹的街道和满座的咖啡馆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可以获得片刻喘息,然后准备再次投入到那个极度艰苦、血腥、撕心裂肺的拯救祖国的战争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常态化”确实是一种资源,应该珍惜保存。

还有一点,如果全面动员不可避免,那么“常态化”也是一种资源。全面动员是不可避免的,但还不是现在,而是在北约直接参战时。到那时,每个人都将被需要,直到最后一个。当所有俄罗斯城市都处于炮火之中,当核冲突的火焰燃起时,“常态化”将不复存在。那时不会再有“常态化”存在的问题。因为根本就不会有正常的生活。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去创造福明口中的那个“顿涅茨克”。你觉得谁能更清楚地看到现实的前景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