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出击,雷霆万钧:正史中的三国战事比《三国演义》更加精彩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其实际情形比演义小说里武将阵前较量要更加精彩。
01
双方主将在阵前对决是《三国演义》里最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如三英战吕布、关羽战黄忠、张飞战马超等等。演义小说里的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更像是观战、看热闹的。
张飞(影视剧形象)
其实,在古代战争中,双方统帅和其他高级将领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准许亲自操刀上阵的。因为主将的职责不是冲锋在前、搏斗杀敌,而是要及时根据战场形势摆布兵力、指挥调遣。主将冲锋在前,一旦出现伤亡事故,其战争机器就有可能瞬间失灵,千军万马便会乱作一团。
但也不排除大将乃至一方军事统帅在特殊时刻亲自操刀上阵、参与搏杀的情形。
大将出击,雷霆万钧。在《裴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的三国战争中便有名将上阵杀敌的场景。其中既有统帅级将领在阵前与敌军主将单独对决,也有大将在千军万马中斩取对方主将首级,还有大将亲自出马交锋陷阵、营救被困士兵……其实际情形比演义小说里武将阵前较量要更加精彩。
02
按照《裴注三国志》等正史记载,两军交战时由主将在阵前单独对决,而让其他将士在旁观战的情形,在三国时期仅出现过一次。
对决双方,分别是名将吕布和董卓的部将郭汜。
时为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设计诛杀之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召集其旧部杀向都城长安,扬言要为董卓报仇。
李傕、郭汜率军来到长安城下,名将吕布率军出城应战。
那吕布果然具有匹夫之勇。待双方列阵之后,他高声喊道:“让士兵们先不要动。你们哪个敢来与我决一死战?”
那郭汜一听吕布挑战,便应声出列,与吕布战在一处。
两人经过一番较量,吕布最终以长矛刺中郭汜。郭汜一方早有准备,几名骑兵疾驰过来救下郭汜。双方于是各自收兵。
此事见于裴松之所引述的《英雄记》:“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三国志》则全景式记载了名将关羽当年在万军之中一马当先、斩杀河北名将颜良并取其首级的整个过程。
那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军事斩首行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的决战前夕,袁绍派大将颜良等围困曹操占领的白马城(今河南省滑县),袁绍本人亲率主力进驻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并计划在那里渡河。
面对敌军两路进逼,曹操采用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从延津渡河后先赴黎阳,待袁绍分兵应对时,曹操突然掉转方向直赴白马,张辽、关羽率领前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颜良军团。
临近颜良军队时,关羽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他远远看见颜良的旌旗,便策马疾驰过去。颜良面对敌军从后面突袭,措手不及,当即被关羽刺于马下。
关羽随即斩下颜良首级,疾驰而返。
袁军将士惊慌失措,无人能挡其勇猛,遂大败,白马之围由此而解。曹操当即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在万军丛中斩取上将首级,其作战过程正史中有多处记载。
关羽(影视剧形象)
《三国志•武帝纪》:“夏四月,公(曹操)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三国志•关羽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03
三国时期战乱频发。在乱世危局之中,各方大将无不身经百战,上阵搏杀本来就是他们的老本行。
所谓“大将出马,一个顶俩”。很多高级将领经过战争砺炼,既有出神入化的攻伐谋略,更有超强体力和丰富的战场搏杀经验。他们亲自操刀上阵,总是能够在两军交锋时起到振奋军心、逆转战局的关键作用。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返回北方,临行前任命曹仁为行征南将军,负责镇守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不久,东吴名将周瑜率军数万攻打江陵,其先锋部队数千人兵临城下。曹仁遣部将牛金率三百名敢死队出城应战。这三百人一出城即被敌军团团围困。
见此情势,曹仁怒气冲天,即命部下牵来战马,决定亲自出城营救。众人苦苦劝阻,却见曹仁披挂整齐,带领数十名壮士冲出城门,越过城门外的小河沟,奋勇冲入敌军阵地。
曹仁经过奋力搏杀,终于把牛金等救了出来。但他冲出敌军包围后,发现还有部分士兵仍被困其中,无法突围。曹仁抖擞精神,再次冲入敌阵,接连击杀数名敌军,然后救出那些被困士兵。
吴军见曹仁身手强悍、骁勇过人,纷纷胆怯退缩。
曹仁得胜回到城中,众人无不惊叹:“将军真是天神般的人物!”
此事可见于《三国志•曹仁传》:“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张辽大战逍遥津也是精彩的一段。
公元215年,孙权兴兵十万攻打合肥。当时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
在此危机情势下,名将张辽仅以八百勇士在合肥城外的逍遥津(今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区)击溃吴军。张辽由此威震江东。
当时面对吴方重兵压境,张辽提出趁其立足未稳之际予以迎头痛击。于是连夜挑选了八百勇士组成突击敢死队,杀牛犒赏。
次日天刚放亮,张辽披甲持戟,亲率八百勇士杀声震天地袭入吴军营寨,接连击杀几十人,其中包括两名将领。
那时,吴军刚到合肥城下,立足未稳,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好,也没有任何防备。其十万大军也不是聚集在一处,而是散布在合肥城下的各个区域。面对张辽突袭,吴军顿时惊慌失措。
张辽越战越勇,他高声呼喊着自己名字,横冲直撞地竟一路搏杀到孙权的旗帜附近。
孙权大惊失色,其手下新兵、护卫只好仓皇护着他逃上附近小山的山顶。张辽在山下厉声喝叱,让孙权前来接战。孙权战战兢兢,不敢应战。
孙权(影视剧形象)
这时,吴军见张辽所带兵士不多,这才聚拢到一起,把张辽等团团围困。张辽左右搏杀,奋勇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带领几十人突出重围。但他见仍有勇士被困其中,便再次冲杀进去,救出余下士兵……
这场仗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吴兵威风扫地。孙权此后在合肥城下停留十几天,看到曹军士气大振,城池无法攻破,只好决定领兵撤退。
吴军撤退时,张辽等再次率领各路人马奋勇追击,差一点捉住孙权。这此战事给孙权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内心对张辽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
公元221年,张辽身患重病。但是魏帝曹丕决定讨伐孙权,仍派张辽与曹休率军出征。
此举在吴方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慑。孙权听说张辽来征,内心惊恐不已,告诫诸将说:“张辽虽在病中,但此人勇不可挡。各位一定要慎之又慎。”《三国志•张辽传》:“帝遣(张)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04
正史记载的三国名将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扬威,虽然异彩纷呈,但终究只是这一时期极其少见的特殊事例。
当时,在战场上承担冲锋陷阵、搏击杀敌的还是万千普通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大将在战争中的主要职责和使命还是智谋为主,统筹全局。比如《三国志》记载,曹魏名将夏侯渊因常在作战时按捺不住内心激情,多次冲锋在前,因此时常受到曹操告诫。《三国志•夏侯渊传》:“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