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糕点复兴?八珍糕先被卖爆了

500

新中式的风潮席卷了各行各业,零食市场也并不例外。

近两年,新中式点心犹如昙花一现,虎头局拿了数千万融资却仍陷入债务危机,墨茉点心局的规模也在不断收缩,百试百灵的中式国潮风似乎在这一赛道碰了壁。

实则不然,有人黯淡退场,就有人闪亮登场。

聚焦于线上市场,抖音传统糕点仍保持着稳定增长,尽管整体赛道略低于抖音整体表现,但甄磨坊以358.6%的亮眼增速跑赢市场,逆流而上实现快速增长。

中式点心线下增长趋缓,线上黑马品牌倒是层出不穷。

单从甄磨坊来看,从品牌到产品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中式点心品类表现如何,增长空间究竟还有多少?

01 年轻人青睐,方有老品翻红

24年上半年,抖音平台传统糕点销售额已突破十亿元,环比增速近4.4%,同比增速为32.3%,但仍低于抖音平台整体增长表现。

从抖音平台来看,中式糕点整体体量并不小,但增长趋缓,消费者需求并未迎来大幅增长。

若从前几年来看,中式糕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年轻人遗弃的“旧品”。

北京特产稻香村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作为国民品牌,它曾经打穿了各个年龄层,年轻人想尝、中年人送礼、老年人想吃。如果你来北京一趟要带点特产,耳熟能详的稻香村往往是首选。

但作为零食消费主力的年轻人是不太可能喜欢稻香村的,它太甜、太腻,买来尝鲜可以,日常吃是不可能的,最多拿来送送礼。

500

简单来说,数年前中式糕点的受众还是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产品尚未充分吸引到年轻消费者,产品特性与年轻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

那这个品类又是如何翻身的?主要是产品创新+线下国潮兴起+影视曝光。

从产品上,则是从外形和口味上都基于年轻人需求做了迭代和调整,外形上更具创意性、高颜值,保证了出片率,为线上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口味上更是做到了减糖,减少健康方面的负担。

500

再就是线下多各主打国潮点心概念的品牌遍地开花,获众多资本青睐后迅速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店,从线下场景触达到更多消费者,既增加了曝光度,也成功为中式点心吸了一波粉。

最后则是影视剧曝光加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梦华录》,剧中展示了各类宋朝果子,成功让年轻群体对中式糕点起了兴趣,毕竟明星的号召力从来都不可小觑。

多方面因素作用之下,中式糕点属实是迎来了出头之日,也正是明确了目标群体,不断以需求为导向对产品进行优化,才促成了中式糕点的“翻红”。

不过消费者兜里的钱是一定的,此消彼长,西式烘焙等同样是量大管饱的品类,长远来看也可能会被替代掉一部分份额。

500

02极致低价+健康功效,甄磨坊暴涨358.6%

中式糕点是翻红了,线上体量也并不小,那甄磨坊又是如何在这个赛道下异军突起的呢?

从近三个月的表现来看,甄磨坊在抖音平台销售额近2.5亿元,同比增长358.6%,销量同比增长523.7%。甄磨坊的快速增长,背后是高频的产品上新速度和不断下探的价格,商品数目前为210件,同比增长275%,平均成交价为23.4元,同比下滑26.5%。

甄磨坊品牌目前主要集中于糕点点心品类,该品类销售占比达到77.6%,其次在饼干、肉类零食品类也有所涉及,占比分别为10.0%、5.7%。

甄磨坊的品类布局明确了,那在产品打法上,又有哪些不同?

甄磨坊品牌TOP3商品销售额占比仅为27.0%,同比下滑65.57%。可以这么说,甄磨坊品牌早期也曾走过大单品策略,但随着品牌愈发成熟,大单品带来的曝光效果逐渐触顶,甄磨坊便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为主。

23年上半年,甄磨坊的核心单品还是芝麻丸,产品凭借“以黑养黑”的概念广受好评,同时也积累下了一定的品牌受众基础。

24年上半年,甄磨坊品牌下八珍糕产品又获青睐,该单品在直播间最新的到手价仅为19.9元,一袋8个装,单价2.5元,可谓把低价做到了极致。就靠这个极其优惠的价格,这款单品近三个月在抖音平台销售额已破百万,老品新做,依然能有大生意。

500

从八珍糕单品来看,它的爆火背后其实正是两个核心原因,极致低价+健康功效。

甄磨坊的低价策略不仅体现在八珍糕单品上,可以说是整个品牌的策略。

甄磨坊品牌价格普遍处于20元以下,保证低价的同时,再叠加药食同源的功效属性,着实是太吸引消费者了。

再拿八珍糕来说,20元能买到茯苓、芡实、莲子、薏米、山药等多种营养成分,先不说含量多少,就从种类上也完全抓住了不爱做选择题的消费者。

500

同时,多种中式成分也体现了产品“食补”的功效概念,先不说吃了以后是否真的能有多大的健康效果,但健康食品、成分天然、食补药膳这几个产品标签,就正是消费者想要且需要的。

总体而言,甄磨坊品牌深耕于中式糕点赛道,基于药食同源理念,以健康+低价两大卖点不断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整个赛道来看,中式糕点的需求虽然放缓,但“健康”依然是其最大的增长动力。只是当下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一个品火了,其他品牌也会迅速推出,各品牌之间并无非常明显的差异性。

这种情况下,品牌往往只有两个方向可卷。

一是价格,谁有更高的供应链能力,能把成本压缩到最低,谁就能笑到最后,毕竟低价已经成为了整个市场的关键词。

二是成分,当所有品牌都宣称产品包含多种中式滋补成分后,品牌也可将成分含量透明化,让消费者更进一步感知到产品的健康功效。

中式糕点市场仍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这背后仍需要品牌不断地创新,以健康为导向不断迭代优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