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中国威胁论,美媒开始穿越时空......

中国人考个古,给你们美国媒体闹麻了。《华尔街日报》昨天上版了一篇非常抽象的文章,与中国的考古课题有关。其声称,中国在中亚的考古工作是为了将影响力扩大到"遥远的过去",是为了挑战西方。中国在国外考古、在海上考古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历史地位,并获取海上领土主张。

考虑到《华尔街日报》的各种涉华黑历史啊,写出这样的东西不奇怪。这篇抽象报道的作者看面相和名字,以及介绍,应该是个新加坡的华裔。不管她懂不懂中文,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她完全不懂考古。

她声称,中国在中亚国家的考古课题是为了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力而服务的,还特别提到了2019年中国学者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工作。该项目由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王建新领导,如果《华尔街日报》的编辑稍微再专业一点,她就能发现,西北大学对于丝绸之路研究立项之初,与“一带一路”没什么关联。

据王建新教授介绍,早在90年代后期,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就确立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周秦汉唐、丝绸之路”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定位。这个时间点距离2013年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还比较遥远。

在考古学界中,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此前主要由西方主导,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但是这些以西方视角、受制于西方中心论范式的研究,导致成果和认知存在偏见、空白和缺陷。王建新教授强调,丝绸之路研究不能只有西方视角,既然这是一条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通道,那么应当同时有东西方两方面的视角,才足够真实、全面。

中国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30、40年代,但长期聚焦于国内段的研究,很少走出国门。世纪之交时,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决定重启丝绸之路考古工作,并以古代游牧民族月氏的文化为切入点。由于常年与匈奴及其拥趸的战争失败,月氏人一路向西迁徙,从今天的新疆一路迁至了乌兹别克斯坦。

500

从2009年开始,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就开始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同行合作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乌双方的人文交流变得更加热络,联合考古团队也建了起来。王建新教授的团队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的西天山区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代游牧遗址,并且对针对游牧民族的考古学理论提出了重要更新。

500

王建新教授提到,许多游牧民族并非是长时间的居无定所,保持游牧状态。因为中亚草原冬季漫长且极其寒冷,人畜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保持长时间户外行动。因此,游牧民族在冬季往往设有大规模聚居地,而且这些定居点都盖有房屋以便过冬。

可以说,王建新教授的研究是非常纯粹的学术行为。而《华尔街日报》却包藏祸心地声称,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交流活动,是为了成为向地区强加影响力的列强。他们甚至找了个匿名的所谓“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人员”,让他发表意见称,“告诉中国人,他们不会在这里找到任何中国人的踪迹”。这就极其搞笑,先不说存不存在这么个研究人员,我们的考古队什么时候说是来找中国人了?你总不能把一个近2000年前被匈奴人赶出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的游牧民族,和2024年概念的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吧。

《华尔街日报》还问王建新教授,中国政府是否可以利用月氏提出领土主张,王教授回答道这种说法非常的荒谬,游牧民族是一个历史民族,没有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会提出这种论点。

必须得说,王教授是个文化人,素质高。换我就直接骂了,你们《华尔街日报》的流氓记者不会说人话可以把嘴缝上,不吱声没人不当你是活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们这批欧洲来的反人类殖民主义者和奴隶主后代,最喜欢用伪考古学家、伪地理学家硬造伪史,服务自己的侵略行径和种族灭绝行为。少用你们整烂活的脑回路,往我们身上泼脏水。

最后,我们中国不通过学术交流搞公共外交,更不会像西方那样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一带一路”项目能够促进人文交流,这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能受益的好事。你们美国媒体在这酸“一带一路”,不如反思一下为什么你们美国佬搞“一炸一路”的帝国主义外交,并不能给全世界带来和平。反而是现在你们自己塑造的所谓“秩序”正在逐步瓦解。有时间在这对着我们的考古学家狺狺狂吠,倒不如自己去干点正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