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渣不渣,多了解下双方总不是坏事

原文链接https://www.guancha.cn/zhangqin/2024_07_26_742777.shtml

​清廷的组织领导是一个方面,而且是很重要的方面。从光绪到李鸿章,就没准备好好打,所以陆上海上都输了,输得一干二净。

 

不过文章是讨论北洋水师渣不渣的问题,我们还是在北洋水师这个范围内来讨论吧。

 

海军是技术性军种,武器装备无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先说技术,文章里的要点说得差不多了,尤其是关于弹药的。下濑火药的确是降维打击,但北洋水师的两艘铁甲舰,防护无疑是优秀的,黄海海战证明了这一点。主力舰两军打平,北洋防护略优。

 

但是北洋水师在主力巡洋舰防护和攻击方面落后太多。北洋水师的穹甲巡洋舰,防护上扛不住对手的速射炮,攻击火力投射上更比不过速射炮,速度不用说了,日寇的吉野号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致远舰的航速是多少呢?买来的时候是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但是经过多年使用,加上保养不给力,黄海海战的时候能跑到16节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看下来,吉野比致远快了有40%左右。对吉野等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致远等舰追不上,防不住,打不痛。

 

以上还是主力巡洋舰,已经在火力防护速度这个衡量三角里渣掉了,次等巡洋舰超勇、扬威,从技术上看,就更是渣了。

 

再说保养,文章里说了,生产质量不佳。当然,北洋水师后勤对军舰的保养也不佳。前面说了致远等舰的航速出现下降,这只是后勤方面的问题之一。这个与其说原因主要是腐败,不如说更多的原因是生产力低下。

 

操作武器的是人,北洋的人员要说英勇,邓世昌等人在黄海战死沙场,不可谓不英勇;但不要忘了北洋水师还有以方伯谦为代表的逃将(逃了两次,第一次还冒功受奖,北洋水师的管理难道不渣吗?),不要忘了在威海卫保卫战最后不突围就投降的降将。

 

北洋的人员要说素养,也有出类拔萃的,丰岛海战济远舰第一次逃跑,“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开炮命中吉野,说明训练有素。但这个训练有素,又架不住指挥不力。

 

北洋水师的指挥,丁汝昌,是条汉子,但毕竟是旧军人,他在北洋体系里更大的用处是代替李鸿章保住北洋的船,从而保住李鸿章的资本。丁汝昌的海战战术素养不行,北洋水师主要靠刘步蟾指挥,刘步蟾和北洋水师的外籍顾问(所谓洋员)意见又不合,这样北洋的指挥就很难统一。而刘步蟾的战术素养并不是当时世界顶流的。

 

反观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中有条舰叫浪速,当时的舰长叫东乡平八郎,后来在击败俄太平洋舰队的对马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准确判断了俄太平洋舰队的动向。

 

这还是浪速号的舰长,而大家熟悉的吉野号其实是交给河原要一来指挥的。而联合舰队司令官则是伊东祐亨,这人排出的海战阵型是反潮流的,是创新,因为把一支舰队分成几个部分其实是大忌,分则弱,这也让联合舰队本队确实有段时间面临了不小的危险;而北洋水师排出的阵型反而才是标准的,考虑到了自身的优点,但是保守了。两个阵型各有优劣,各自适合自身的特点,但伊东明显更大胆。

 

他不大胆也不行,他的上司——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就坐在他后面的西京丸上观战呢(苦笑)。这相当于什么呢,大致相当于半个李鸿章坐在平远上观战。这个桦山资纪也是个人才,他坐的那个西京丸是绝对的渣船。西京丸为什么叫丸呢?因为它原来就是一艘邮船,后来才改成代用巡洋舰,所谓代用就是没装甲、基本没用的意思。上司坐这么一条破船跟着自己闯进入战场,我相信伊东横竖都是死的准备都有了。老板在看,下面能不拼命吗?士气就不一样了。

 

题外话,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运气,北洋水师运气不好,旗舰信号锁具被打掉,无法根据情况调整阵型,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但是信号锁具被打掉就没有备用方案,各自为战就跟男足一样不会踢球,你说这人才就没一点问题吗?

 

说人才说到这里,就到背后的那只手了——人才的培养。

 

北洋水师的人才,主要是走的福建船政学堂——留学这条道路,问题是这个船政学堂其实是个地方学堂,它的招生其实并不真是全国性的,生源地域多样性比黄埔军校差远了。而且北洋水师参加甲午海战的这批人才主要是平民出生,同时还是科班出身。这个问题其实很严重。因为这批人他们从幼年的平民到职业军人,其实是没有接触过社会的,没有受过社会的毒打,容易一根筋。这个社会是两方面,一个是幼年没有来自祖上军事世家的熏陶,而家庭传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后一个,从进入军校到毕业走上岗位完全脱离了社会生活,无法了解复杂的人性,这样的军人其实容易纸上谈兵的,他想不到居然能尔虞我诈到那个地步。你看明末的孙承宗就是社会到军队这样混出来的,他设计的关宁防线在用人上做到了固若金汤。而他的属下袁崇焕科班出身没混过社会,用人就不行,手下自相残杀不说,他居然真敢拿尚方宝剑砍毛文龙这个其实不归自己管的总兵,结果让崇祯把自己砍了。日本也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然后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把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

 

联合舰队参加甲午海战的那批人有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其实也是不是全国性的,主要是萨摩藩的人,这点倒是和福建船政学堂半斤八两。虽然半斤八两,但这对清国是不利的,毕竟清国的人口数量优势没有转化成海军人才数量优势。

 

但不一样的更重要。

 

一是这批人很多是萨摩藩的藩士子女,就是祖上是武士,家里相当于半个职业军人家庭,有如何作战的家传。

 

二是这批人在当海军之前,混过社会,还打过仗,要么打过内战,譬如戊辰战争,萨长两藩对战德川庆喜;要么打过外战,譬如英萨战争,萨摩藩一家对抗英国东印度分遣舰队,然后在萨摩鹿儿岛炮台开炮击中英舰的炮手中有个人叫大山岩,为大山岩搬运炮弹的炮班成员中,有个人叫山本权兵卫,还有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东乡平八郎。这批人,相当于留学版的丁汝昌,或者在甲午之前就有陆海战亲身经验版的刘步蟾,总之,敌人这批人才是个有经验的懂理论的加强版完全体。

 

你拿有作战经验却不懂指挥+懂指挥却没作战经验的团队组合打加强版完全体BOSS,你别说打仗了,你打个山口山都能分分钟团灭。

 

渣不渣什么的,要看和谁比。不和强队比的话,果党也能碾压北洋军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