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大玩具,零跑 S01 试驾体验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越来越热了,但对于手头不算宽裕的年轻人来说,2019 年跟 2016 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SUV 是所有车型中最热门的,几乎所有公司都在扎堆做 SUV,这样的双向筛选把那些注重驾驶乐趣的年轻人边缘化了。

价格不能太高,车型要小众有趣,双门四座的零跑 S01 Coupe 好像是给这个群体量身订制的,然而零跑本身是一家新造车,S01 又是零跑的第一辆车,零跑值得信任吗?

5 月 27 日我满怀好奇地来到了杭州,对这个特立独行的品牌的第一款车型进行了一次动态试驾及静态体验。

500

零跑 S01 全系一共有两个续航版本 380 版及 460 版,对应续航分别为 305 km 和 380 km,每个续航版本对应两个配置等级,一个标准版一个 Pro 版,两者差别主要在部分舒适性配置及辅助驾驶上,补贴后售价在10.99 万-14.99 万之间,这次试驾的车型为零跑 S01 380 Pro 版本,补贴后售价12.99 万元,选装了 17 英寸的轮毂(选装价 2000 元)。

380 版本将于今年 6 月底量产交付,460 版本将于今年年底量产交付。

对了,我们本次试驾的车辆还不是最终的量产版本,所以很多细节还会进行调整,接下来先看外观。

500

外观见仁见智,但你一定不会忽视

零跑 S01 的外观设计就不过多评价了,大家看图。车身尺寸为 4075*1760*1380 mm,轴距为 2500 mm,底盘高度为 120 mm,与马自达 MX-5 和斯巴鲁 BRZ 相似。

500

500

500

500

相比同级别的 Coupe 车型整体高度微微偏高了 100 mm,主要原因是电动车需要在底盘布置一块电池组,但为了保证车内空间,所以整车被迫抬高了一些。

接着看一些细节。

S01 的大灯为全 LED 光源,下方的 LED 日间行车灯与车头中央的 LED 灯带可以形成一条贯穿式的灯带,辨识度非常高。而且在充电时 LED 日间行车灯会根据电量的多少亮起不同的长度,与车主产生一个交互信息。

500

慢充口与快充口分别位于车头的左右两侧,相比放在车尾,在拥挤车位使用时,便利性会有一定下降,好在零跑 S01 车身尺寸比较小巧,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个问题。

500

左右两侧的后视镜上各有两颗摄像头,其中一颗为环视摄像头,一颗为盲区监测摄像头,也是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部分之一。

500

S01 周身的几颗摄像头清晰度非常高,而且 360 度环视的画面畸变和拼接做得都非常不错,这个车身尺寸配合这套 360 度环视,即使是新手在停车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压力。

500

主驾驶车门的开启方式非常独特,门把手内集成了指静脉识别设备,需要将手指伸到感应区内再移开,车门才会自动弹开。

500

在系统内录入你的指静脉后,即可通过手指解锁车辆,无需再带钥匙。这项技术来自零跑背后的大华科技,相比指纹,指静脉无法复制,在安全性上做到了极致,这也是目前第一款可以使用指静脉解锁的车辆。

不过体验了之后,我发现通过指静脉解锁也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指静脉的识别是感应式的,需要将手伸进把手内的感应区域再移开,车门才会自动弹开,相比传统的物理打开方式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第二:目前指静脉的识别成功率还没有做到接近 100%,所以并不是感应都能成功打开车门,相比其他车辆,使用体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厂家表示量产版会解决这个瑕疵。

500

零跑 S01 的车顶为全景天幕,与后风挡玻璃连为一体,车内的采光及空间感非常不错,作为年轻人的一款大玩具,我需要全景天幕这种可以给我带来浪漫气息或者能让我心情愉悦的配置。

500

500

Coupe 也可以有实用的空间

看完黑红配色的外观再来看内饰,零跑 S01 Pro 车型的内饰采用了黑红撞色的设计,整个中控台均由软质皮革包裹,黑色皮革搭配红色缝线,纯红的座椅,经典的运动风格,非常讨年轻人喜欢。

500

500

虽然 S01 为两门四座车型,但 Coupe 的造型注定了第二排的空间是很难坐下成年人的,不过放一些背包还是非常合适的,此外后排的两个座位可以安装 isofix 接口的儿童安全座椅。

500

前排空间没有任何问题,座椅为一体式座椅,皮质触感细腻,软硬适中,靠背的支撑和包裹也非常到位,但坐垫的前端高度偏低,长途驾驶会感觉对大腿的承托有些不足,不过又有谁拿这款车跑长途呢?

零跑 S01 的车内储物空间非常丰富,中控台的储物格,可以放下 iPhone XR 及以下尺寸的手机,使用起来也非常顺手,后方还有两个杯架。

500

杯架后方的手套箱空间非常大,而且手套箱内还有一个巨大的暗格。中控台下方也是掏空为一块巨大的储物格。

500

500

两侧的车门上也有储物格,但是关上车门后,整个储物格的开口被遮挡的较多,而且储物格宽度较窄,只能放手机、钱包之类的物品,一定程度降低了实用性。

500

后备箱的空间非常规整,足够日常使用,如果有较多行李,也可以放倒后排座椅,届时后备箱容量将从 237 L  扩充至 690 L。

不过有一点要吐槽的是 S01 的后备箱只能通过车内的按键、车内语音或者车钥匙控制打开,未携带钥匙的情况下无法在车外开启,所以使用便利性上有一定下降。

500

500

500


500

Leap On 一套走心的车机设计

介绍完基础的内饰,我想重点聊聊车机,虽然这并不是最终量产版本,但现在系统的框架依旧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S01 的车机系统基于安卓打造,零跑针对车内使用场景做了深度优化,硬件方面仪表屏及中控屏的尺寸均为 10.1 英寸,分辨率为 1280 * 720,点击及滑动的流畅度非常不错。

500

主界面的风格非常安卓,零跑的多媒体包括三个部分,在线音乐/蓝牙音乐、喜马拉雅 FM、收音机等功能,在线音乐软件底层数据使用的是爱听卓乐车机音乐平台。导航由高德提供,非常好用。

500

500

零跑 S01 有一点和特斯拉相似,取消了车内大部分实体按键,中控台附近只有 4 个固定位置的触控按键。

500

但我并没有因为它减去了大多数物理按键而在用车时感到不便,这里主要得益于中控屏 Dock 栏左侧的两个图标。

Dock 栏的左侧两个按键分别为返回主界面和车辆设置,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按键用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左下角的位置也是距离驾驶员最近的位置,伸手即可碰到,通过小车的图标可以迅速进入设置界面。

500

车辆控制界面的类目非常清晰,我基本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想要调整的设置,而且车辆控制和系统设置在顶部分为了两类,选择起来非常方便。

500

功能性的东西不过多介绍了,说两个比较有亮点的设置。

第一:零跑可以在车机内设置充电电量,最近爆出电动车过充导致车辆自燃后,这项功能显得尤为实用,但纵观市面上的电动汽车,似乎除了特斯拉等个别品牌,极少数车型可以在车机内设置充电电量。

500

第二:身份验证,也就是 Leap In 生物钥匙,在系统中录入指静脉及人脸信息后,即可完全脱离实体钥匙,指静脉即可解锁车辆,人脸即可启动车辆。

500

人脸识别摄像头

而且不同的人脸 ID 可以对应不同的车内设置,进入车内即是熟悉的设置,踩下刹车,拨动怀挡挡杆即可驾驶车辆,这种理念可以让车主拥有无缝的体验。

500

当然如果你没有录入这些信息,将钥匙带在身上,也可以拥有流畅的体验。

500

仪表方面有两种显示风格,这两种界面,在不显示导航及多媒体信息时左右两侧均为空白的黑色,显得有些空旷,这点在量产版本上的系统还会优化,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评价了,等待最终的量产版。

500

当然车机除了软件功能外,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这一点同样需要等到量产后才能验证。

500

前置前驱也可以很有乐趣

静态介绍完了,我们再把这台充满运动气息的车开起来看看,驾驶方面我分为动力、操控、悬架三块来说。

零跑 S01 的前轴上搭载了一台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 125 kW,最大扭矩 250 N·m,带动这台仅 1.2 吨的小车非常轻松,百公里加速 6.9 秒。

500

如果这是一台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列完数据我可能就直接聊实际体验了,但在 S01 上我得多说两句,这台电机名为 Heracles,是零跑自主研发的电驱系统,电传动效率达到了 94.5%,除了这台 125 kW 的电机外,零跑还在研发一台最大功率 160kW,最大扭矩 300 N·m 的电机,计划放在下一款车型 C-more 上。

500

实际体验下来,这台电机的加速性能毋庸置疑,即使在较高的车速,想超车也是比较轻松的。

但在调校上有个问题,在踩下或抬起电门的一瞬间,也就是动力输出或动能回收两者切换的一瞬间,车辆会有一个颤动,这点在实际驾驶中体验不是特别好,希望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动能回收方面,S01 的动能回收并不可调,力度只会根据驾驶模式的不同有一个比较小的变化,动能回收的力度偏小,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单踏板操作,同时 S01 没有设置蠕行模式,在中低速时松开电门时能量回收制动力介入直到车辆停止。

机械刹车踩踏的脚感还是比较线性的,但制动力的建立不够线性,缓慢踩下制动踏板至二分之一的位置时,整个制动力的建立还是比较线性的,但如果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将制动踏板踩下二分之一,车辆的制动力可能会突然建立,整个过程略显不平顺。

转向方面是 S01 表现不错的地方,转向的手感微微偏沉,但转向的阻尼非常线性,回正的力矩和速度也比较合理。

悬架方面 S01 为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虽然对标的是马自达 MX-5 和丰田 86 这类日系小车,但这套悬架形式更像是向法系车宣战。

500

日常行驶时,悬架的整体感觉是比较硬朗的,路感比较清晰,但好在这套悬架对颠簸的过滤比较干脆,不会产生过多的余震。

在场地内快速过弯时,车辆的侧向支撑比较不错,重心转移也没有特别严重,反而是轮胎先到了极限,对了,我们这次试驾车辆选装了 17 英寸的轮毂,轮胎尺寸为 205/45 R17,轮胎型号为玛吉斯的 PREMITRA 5,后期官方会有运动型轮胎可供选择。

500

500

305 km 足够日常使用

380 版本的 S01 NEDC 续航为305 km,电池容量 35.8 kWh,电池的电芯为 18650 的圆柱电芯,由深圳比克提供,模组、PACK 和 BMS 均由零跑自主研发,而且整个 PACK 的温差控制在了 ±1.5 ℃ 以内。460 版本的 S01 NEDC 续航达到 380 km,将使用比克提供的 2170 电芯,电池容量46 kWh,2019 年年底上市。

500

续航方面因为时间比较紧张,而且试驾车为试制车牌照无法上高速,我们只能走城际道路,所以本次续航成绩仅供参考。

先说一下前提条件,5 月 28 日我们从杭州零跑总部出发,前往金华义乌的国际商贸城,导航距离 120 km,计划当日来回 240 km,中途不充电。

去程由我来驾驶,车上一共两位成年男性以及少量行李,胎压 2.5 bar,驾驶模式为舒适模式,空调设定 23 度 3 档风力,外界气温 24 度,出发 SOC 97%,但表显续航为 252 km,工作人员表示表显续航的显示逻辑是根据前一段时间的驾驶能耗估算剩余续航里程,软件还在优化,遂本次表显续航变化不做记录。

早上 9 点 21 分出发,中午12 点 41 分到达目的地,总用时 3 小时 20 分钟,抵达表显 SOC 59%,总里程 119.7 km,全程路线及车速变化如下图记录所示,总平均车速 36 km/h。

500

500

500

系统中记录的行驶里程为 114.2 km,总耗电量 14.1 kWh,平均能耗 12.3 kWh / 100 km,中控屏可以看到当前里程、上次充电后及小计里程的行驶距离、总能耗、平均能耗,要是能加上一个平均车速就更好了。

500

最后返程由于时间关系,由零跑的工作人员开回杭州,抵达后「自上次充电后」的平均能耗仅为 11.0 kWh / 100 km。

考虑到零跑 1.25 吨的车重、 0.29 Cd 的风阻系数和功率不大的永磁同步电机,这款车的理论能耗是不高的,而且从 S01 的定位来看,305 km 的续航也是足够日常代步使用的。

500

完全自研的辅助驾驶

最后再来简单提一下零跑 S01 的辅助驾驶,因为本次试驾的车辆还未开放 Leap Pilot,所以我也还没有体验过,而量产版本也要等到今年 10 月才会推送完整版的 Leap Pilot,但零跑 S01 Pro 版车型上预置了辅助驾驶的硬件。

值得一体的是,零跑这套辅助驾驶从感知硬件(摄像头)到图像处理芯片,再到辅助驾驶算法均由零跑自主研发,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但零跑选择了自己做,所以我格外期待这套辅助驾驶的试驾表现!

500

一个总结

这测试驾体验之后,我有几个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S01 的车身短巧轻盈,在城市间游走得非常自如,而且使用成本很低。但 S01 的外观小众,乘坐空间也比较有限,如果对空间没有太大要求,又喜欢彰显个性的话,零跑 S01 还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二、这是一台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小车,相比传统的燃油车,使用便利性上也有不小的提升。在十万出头的价格区间里面,暂时还没有明显对手。

三、S01 的续航数据并不亮眼,但它更偏重实用主义,所以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市区代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从三电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来看,零跑是个强自主研发的品牌,这条路注定面临了众多挑战,但如果零跑自研的技术足够出色,那这也将为零跑稳住行业的地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