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割裂社会煽动恨国方面,公知是1.0版,女拳是2.0版

女拳不是平权,甚至不是女权。女拳特指那些把原本并非性别对立因素导致的问题,都简单归结解释为男女对立,并基于此建立一整套理论,煽动仇视异性,挑拨内部社会互相冲突敌视的那一部分人。

最近一个星期,女拳分子们在微博上几乎保持着一天碰一个瓷的节奏,每一次都在煽动性别对立、社会对立,煽动对本国的仇恨。其声势突然喧嚣,令很多人感到惊讶。

在割裂社会、煽动恨国这个层面上,如果说公知是1.0版,那么女拳就是2.0版。后者的威力要更强大,也更难对付,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1、话术

公知的话术是:中国不如外国(主要是美国),所以中国体制是错的,应该接受美国指导,对美国言听计从,改变自己的体制,放弃自己的发展机会,因为你发展就会挑战美国,违反了普世价值。

这套话术之所以曾经长期在一部分人那里有效,是因为这个阶段中国大幅落后美国,无论是军事、科技、还是民生、建设等等。

而当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而美国国内问题也被中国国内所知,显露出来的时候,这套话术就面临着失灵的问题。

之所以失灵,是因为这套话术本质是攻击“相对性”——中国相对美国,不如后者。

也就是说,中国只要发展到和美国差距不那么大,哪怕还远不完美,这套话术也会面临失灵或者部分失灵,就像现在。

也就是说,中国只要继续发展,继续产业升级,就能在不远的将来摆脱1.0版的攻击。

而女拳的话术攻击的是“绝对性”。

哪怕你已经是世界上凶杀案发案率几乎最低的一批国家了,比美国低的多了。但你只要有一起凶杀案,恰好受害者又是女性,那这就是女性活不下去,受到迫害的证据。就是男人对女人的迫害,就是挑动两性对立的一把好抓手。

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在国际上已经是非常低了,但是要看绝对数量的话,以全国13亿人计算,也要在10000起左右。

现代互联网媒体比过去发达了太多,过去远在天边的事情,亲身根本无法感知到,而现在立刻能出现在各种自媒体上。

这10000起凶杀案,哪怕一天只挑出一起来,作为女性受迫害的证据,一年365天天天渲染,还远远绰绰有余。

而如果受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被这些女拳博主一忽悠,直观的体现就是“女性在这个国家真是活不下去了”、“只有移民才能得救”、“只有不婚不育才能得救”、“你国怎么还不完蛋”……

然而根据数据:

2017年1~ 11月全国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5.6%,比2012年下降51.8%;2017年全国命案新发案件数量下降9.7%,新发命案破案率高达98.8%,全国命案积案破案数上升95.1%……

这些明显的成绩,受益者同样也包括女性,女拳博主在乎吗?

不在乎,只要没减到0,那就是可以扭曲成“男人迫害女性”,就可以操纵“你国”,进而撕裂社会。

这TM怎么解决?我们还没到共产主义社会啊,再努力只能尽量压制降低,怎么可能做到把凶杀案减到零?

攻击“绝对性”这一招是非常难缠的,因为它基本上杜绝了通过努力改善现状来摆脱攻击的可能性。这比公知的那套话术,高明了很多。

2、韭菜地

公知们也想割裂社会,但供他们收割的“潜在韭菜地”是有限的。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关心政治,互联网上讨论时政的,无论立场如何,辩论双方在现实中都是小众。

公知要想扩大“潜在韭菜地”,必须寄希望于国家糜烂、山河动荡、民不聊生、诺大中国容不下一张课桌……这样才能有更多人去想“怎么救国”,才会有更多人可能愿意去听公知们那些正常情况下没多少人认真理会的所谓“启蒙民智”。

而如果中国正常发展,这样的“潜在韭菜地”占总人口的比例非常低,恐怕连20%都没有。

但女拳不一样,这个世界基本上除了男的,就是女的,二者加起来接近100%。

换句话说,从性别撕裂入手,“潜在韭菜地”是极为庞大的。也难怪某位女拳博主洋洋得意地吹嘘“这个国家一半人都是我的后台”。

和公知不一样,女拳不需要“山河糜烂、国家动荡”才能动手,它们攻击的是“绝对性”,哪怕是一个上升期的国家,哪怕现状正在改善,哪怕对妇女权益的提升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都不影响它们煽动“恨国”。

3、链式反应

这点是女拳问题最最棘手也是最恶毒的地方,面对公知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

作为1.0版的标签,无论“公知”、“小粉红”,还是过去的“愤青”、“精英”,它的攻击范围都是很窄的,对于时政话题之外的大部分人,听到这个根本没有什么感觉,也不会觉得是对自己的冒犯。

像“爱国贼”这样的,攻击范围会宽一些,但反击起来也容易,并不会扩大攻击面。

而女拳最恶毒的地方,就是把这个火力攻击范围,扩展到了几乎100%的社会人群。

女拳并不是真心想为女性谋福利,也对解决问题没有兴趣,它唯一的兴趣就是撕裂社会,分离自己的基本盘,进而在基本盘里割韭菜获取利益,或者通过撕裂本身获取打赏。

因此,它的言论,常常故意把100%的社会人群都纳入其中,哪怕你根本就是这个话题之外的人。

第一步,假借女性身份,对所有男性发起攻击,嘴往往非常臭,动不动就是“屌癌”、“蝈楠”之类。这样人格侮辱对提升女性权益毫无作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激怒对方。

第二步,就算男性群体中有人识破了这种诡计,但群体中总有人会愤怒反击,而反击的时候,经常会沿着对方的套路去走——你不是攻击全体男性吗,那我就攻击女性。

第三步,女拳博主们再去搜集对方这些言论,显示给粉丝们,进一步煽动两性对立。而女性群体中就算有人识破了这样的诡计,但群体中总会有人再次愤怒反击。

就这三步就可以了,之后,整个系统就进入了自动化的链式反应中

500

每一次链式反应,都会有一定的“转化率”,也就是原本对性别对立无感,仅仅是关注现实问题的男性/女性,被披着对方性别外衣的ID的不断升级的互相攻击所激怒,自己也变成这个庞大链式反应的一部分。

而且,对于某个具体的男性/女性个体而言,就算你一开始是看出了这种诡计,告诫自己不要太极端。但是随着周围环境在链式反应中不断变得对立极端,很可能总有一次的攻击是你无法忍受的——操!妈的,忍不下去了,还不如战个痛快!狗日的屌癌/逼癌!

公知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在国家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时政圈很难对外辐射,把更多人拉进来。

极端动保/狗粉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双方人数比例悬殊,距离50%:50%差距很大,而且还存在大批无感人员,链式反应搞不起来。

极端宗教做不到这一点,原因也是双方人数比例悬殊,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基本是一边倒,另外同样也存在无感人员。

但女拳能做到。煽动性别对立这招非常狠。尤其是对于很多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对社会问题了解不多不深,但却又正义感爆棚,幻想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快意恩仇”方式来解决(我自己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而TA们不是男性就是女性,全部在女拳的正向或反向的狙击目标之内,哪怕你对我毫不关心,但你看到你周围或者网上的人恶毒攻击你的性别,你能不生气?能不投入反击?

链式反应一旦开启,初期可能效果还不明显,很多人仅仅是觉得无聊打嘴仗。但由于现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发达,年轻人口和上网人口高度叠加,逐渐会席卷整个互联网。在人口广度全覆盖之后,话题会不断在全网震荡,在一次次精心操纵的话题之下,在一次次互相攻击之下,在撕裂深度上继续发酵,甚至会从线上逐渐蔓延到线下。

届时这些女拳大V们,也会名利双收,收入比现在翻个10倍也问题不大,只是会留下一个深度撕裂的社会。这对原本正在改善的妇女解放事业,不但不会有帮助,反而会是阻碍。当然了,这并不是女拳大V们在乎的问题,越阻碍就越有更多现实素材可以用于煽动,也还刚刚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