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一只母豹猫带着孩子走过高架桥下

烈日当空,不时迎面吹来的微风十分凉爽,格外解乏,爬山时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六盘山的雨季到来后少有这样的晴天。

我站在堡子山隧道顶呆呆地望着对面的大山,不住遐想。两年多前,勇敢的LP2105M应该就是从这里穿越重重障碍,前往对面的山,在那里扩展领地,追逐猎物,寻觅配偶,传宗接代。或许,它早已成了那片山里新一代的“豹大王”,以它那健硕的体格定是难逢敌手,只是不知道它会不会怀念山对面的故乡?

但更加重要的是,它是怎么过去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某种意义上它决定了六盘山华北豹的未来,甚至是许多其他动物的解释。我们不断到这个山坡上来,就是为了找到这个答案。

一只豹的旅行带来的希望

六盘山的山形特殊,其主体由两列南北走向的山体构成(西侧为大关山,东侧为小关山),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这里至少生活着三十多只华北豹,但东、西两侧华北豹分布极不均匀,东侧的小关山只记录过2只华北豹(LP2105M和LP2401U),形成了一幕西盛东衰的景象。

500

4月份在东侧秋千架一带,我们拍到一只稚嫩的豹子LP2401U ©猫盟

北京大学李晟老师团队的研究表明大关山的华北豹连续栖息地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这也许是大关山能够养活三十多只华北豹的原因。对比之下,小关山的栖息地破碎化似乎更严重一些,道路、居民区将整个小关山分割成了几块儿,高速公路更是无情地从山体中间穿过。

然而,小关山的秋千架、卧羊川、青石嘴林场都有豹活动的记录,我们所熟悉的LP2105M之前就在秋千架一带活动。

如果能够打通六盘山东、西两侧的生态廊道,那么华北豹的有效栖息地可能就会扩大,这里的华北豹种群就可能突破50只的“最小存活种群”底线。

LP2105M的勇敢穿越让这一设想有了希望。6月的时候,我们循着LP2105M出现过的点位做了一番调查,发现这只勇敢的豹子极有可能是从大小关山之间的堡子山隧道或者旁边的高架桥下面通过的。

关于堡子山隧道的设想

堡子山隧道本身是一道小山梁。此前复旦大学王放老师团队在评估六盘山华北豹分布时,大、小关山适宜栖息地之间的最短连通路径之一就在堡子山隧道一带。站在堡子山隧道顶举目望去,大、小关山被G70福银高速G344东灵线横隔开来,G70福银高速两条独立车道从堡子山隧道穿过,G344国道从隧道旁边穿过,两边零星可见几条绕山而上的防火道。

500

大、小关山之间的诸多道路,将两道山脉之间的通道割断了 ©猫盟

对面属于东山坡林场范围,红外相机调查显示这一片区域有多只华北豹活动,是六盘山华北豹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

山前是退耕还林地和农田,这里的农田基本属于附近东山坡村、马西坡村的保留耕地,大多是前几年种植的云杉等苗木,以及少量的玉米、药材。隧道顶部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度,主要是前些年退耕还林种植的云杉以及刺槐。在这些次生林里,能够发现一些野猪等有蹄类踩踏形成的兽道以及一些零星的脚印。

500

在堡子山的防火道上,我们发现了豹猫的粪便 ©李琦

6月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在隧道顶上安装了一台实时回传红外相机。第二天,便拍到了来这里活动、吃草的狍子

这个发现令人振奋,当我把狍子视频发到工作群后,引发了不少人的欢呼:我们谁也想不到竟然是胆小的狍子最先出现在车来车往的隧道附近,而不是胆大的野猪或者狗獾。

500

高架桥边的狍子 ©猫盟

狍子的率先出现,表明小关山的野生动物能沿着堡子山隧道顶部山梁穿过G344国道来到东山坡林场,这个猜测是成立的。

G70高架桥的另一种答案

 “快来,这边路上有豹猫的脚印!”,虎哥的一声呼喊将我唤回了现实。虎哥是秋千架林场的工作人员,这边的山他早已跑了个遍,对几乎每条沟、梁的名字都如数家珍,跟他一起上山压根儿都不用看地图。

500

虎哥在防火道上发现了豹猫脚印,对面是东山坡 ©李琦

我每每惊异于豹猫的适应能力,似乎它们已经适应了被人类活动所改变的许多生境,所以猫盟将豹猫称为“生态底线”。在六盘山,许多被人类活动干扰、改变的生境里都可以发现豹猫活动的痕迹,它像是一个生态质量的“指针”,指示着生态系统的基线在哪里。

但是在如此接近人类设施的地方出现豹猫,依然是出乎意料的。这些豹猫足迹所在的防火道下面,就是G70福银高速

穿过堡子山隧道前,G70福银高速留有一段大约1公里的高架路段,这为野生动物穿过高速公路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通道。

在看到豹猫足迹的防火道靠近高速一侧的林子里,我们发现了多处动物踩踏留下的兽道,沿着兽道走可以直接下到高架桥边。高架两侧的植被差异比较大,靠近防火道一侧是退耕还林留下的人工林,另一侧是一片农田,中间留有不少裸露的空地。

500

防火道边的兽道 ©李琦

除了高架上往来不绝的车辆外,这里的人类活动也比较频繁,高架桥下方开出了一条土路,我们安装于土路上的红外相机几乎每天都会拍到来往割草、务农的人。

但在如此强的人为扰动下,依然有些动物能够适应下来。6月的时候,我们在高架桥下发现了许多豹猫的粪便,还有一些清晰的爪印。而真正的惊喜还是来自于路上安装的红外相机:7月18日,红外相机拍到了豹猫妈妈在夜色下带着两只小豹猫出现在高架桥的下方。

500

高架桥下豹猫的粪便 ©大猫

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影像证明了野生猫科动物会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方活动。在六盘山,甚至在带豹回家的整个区域,这段视频都弥足珍贵。

不久以后,另一台相机拍到一只狍子大白天出现在桥下的山坡上。它的背后,就是车辆川流不息的G70高速

现状与未来

除了豹猫外,高架桥下方还留下了野猪、獾、蒙古兔的活动痕迹,不远处的山坡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新鲜的獾洞,距离高架桥大概只有200米。

500

獾的洞,洞口的土比较新鲜,可能獾还在住 ©李琦

听在附近田间一位务农的大哥讲,这里野猪很多,经常会从山上下来拱庄稼,但是很少见到狍子下山。 

堡子山隧道以及旁边的G70高架具备成为野生动物通道的潜力,但是距离“动物愿意并能熟练利用”还相去甚远。

500

动物由东向西迁徙可能的路线(浅黄色为高架区域),红色的箭头指出动物跨越的位置,白色的星星是我们拍到豹猫的位置 ©猫盟

首先,堡子山隧道顶部植被覆盖度仍有待提高,缺少高大的乔木,隧道两侧裸露区域比较多

其次,G70高架下裸露的荒地比较多,植被覆盖度低,高架西侧与G344之间有大片农田,狍子等有蹄类在这里几乎没有可以隐藏躲避的地方。

另外,野生动物想要从东侧穿越到西侧必须跨过G344国道。这条路上的车流量大,车速高,而且重型卡车很多。道路两侧安装了护栏,从高架桥边沿着农田走上来只发现了一个稍大的路口,护栏边由于长满了有刺灌木,动物们几乎无法通过

500

G344国道上重型车辆频繁往来 ©李琦

最后,西侧东山坡一带低山区植被覆盖度比较低,很难给华北豹、狍子等动物提供足够的躲避空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物由西向东的迁徙。

500

G344国道一侧长满了胡颓子,几乎没有给动物通过留下空间 ©李琦

不过,这些不足之处都有改变的可能。目前,我们在堡子山一带安装了几台红外相机,监测周围动物对这个潜在通道的利用情况,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曾几何时,大部分土地都属于自然,而现在大部分土地都被人类的开发活动所侵占,在人口密度高且在快速发展中的亚洲,很难留下大片的自然栖息地给动物。但我们可以用生态廊道来连接栖息地的碎片,来保障动物们的生存空间。为动物建立维持种群生命的桥梁,这是一件极富价值且应该去做的事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