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高跟鞋的女人,不配上班吗?

你一定知道#MeToo 运动,但你听过#KuToo 运动吗?

#KuToo 是近日日本女性发起的一项请愿运动,要求政府制定禁止企业强迫女性员工穿高跟鞋的法案,解放女性的双脚。

500

“KuToo”在日语里是一个谐音词,意为“鞋子”/“苦痛”。“女性在职场等正式场合须穿高跟鞋”,这在多数日本企业看来是必须的。

500

日本职业女性中常见的高跟鞋长这样:黑色,浅口,无带,低跟…看似很舒适且适宜穿着。

但事实上,只有穿过的人才懂其中苦楚。

500

日本Twitter用户@udondon1234 分享了她的遭遇。

在大阪找工作时,刚刚走出新大阪站5分钟,脚后跟就被高跟鞋磨出血来。此前她已经被高跟鞋磨破了皮,这次出血是创可贴在走路过程中过度摩擦所导致的伤口再次破裂。

其实,很多女性并不适合穿高跟鞋,例如扁平足、拇指外翻、足弓高的人,穿上高跟鞋就像生出双脚的小美人鱼,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上。

为了改变这种已经危及健康的潜规则,日本女演员石川优実发起#KuToo 网络签名活动,希望打破日本职场的高跟鞋文化。

 

500

她说:

发起这个活动并不是希望大家仇视高跟鞋,而是希望日本的职业女性能拥有自主选择穿高跟鞋的权利。

500

活动发起至今,已获得近2万人支持,相关推特也获得了10W+的赞。

不仅在日本国内声势浩大,还得到同样对女性外表要求苛刻的韩国同胞的声援。

6月3日,这份请愿书已经递交给日本政府。

500

500

服装是用来自救的

而不是自杀

 

其实,关于职场中女性装束的争议并非第一次出现。

2016年5月,27岁的英国演员Nicola Thorp第一天上班时就因没穿高跟鞋惨遭辞退:

她穿着平底鞋到公司后,却被主管要求去百货公司买一双5-10厘米的高跟鞋穿上,才能继续上班。

Thorp告诉主管自己没办法穿着超过5厘米的高跟鞋站立9个小时,拒绝了该要求,于是被炒了鱿鱼。

解雇理由是,招聘合同中写明了着装要求,Thorp不符合要求,属于违约。

但问题的关键是,公司这种要求真的合理吗?

并不是穿着随便或不整齐,仅仅因为舒适选择了平底鞋,便触犯了合约。这很显然是对职场女性选择自由的剥削。

于是,被辞退几个月后,Thorp在网上发起了一个公众签名的请愿书,要求政府将“女员工上班必须穿高跟鞋的着装要求”列为非法。

500

请愿书一发出立即掀起千层浪,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负责人希尔森拉赫发声:

除非同样严格的着装要求也适用于男性雇员,否则要求女雇员穿高跟鞋“很可能构成非法歧视”。

有人可能觉得Thorp小题大做,高跟鞋顶多是脚不太舒服,怎么就上纲上线,这么娇气呢?

事实是,长期穿着高跟鞋危害巨大。

英国足病学研究所就曾警告雇主不要强迫女职员穿高跟鞋。

因为穿高跟鞋会造成拇趾囊肿、背痛、踝骨损伤。他们甚至精确地算出了从穿上高跟鞋到开始导致疼痛的平均时间:1小时6分48秒。

曾经也认为女生过于娇气的美国男记者Brandon Cohen发布了一支“挑战穿高跟鞋上班”视频。

500

美国男记者Brandon Cohen

才到中午,穿双细高跟凉鞋的Brandon就已理解为什么女生经常心情不好:

痛苦得简直想杀人。

最后,双腿剧痛颤抖的他彻底放弃,宁愿光脚回家。

最终,Thorp的请愿书获得了全英上下15万+签名。按照英国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对超过10万+的公众请愿作出回应。

2017年3月,英国政府官员承诺制订新标准,禁止企业制订歧视女性的衣着规定,以及检讨《平等法案》,加强检控性别歧视雇主。

连站在时尚金字塔尖的香奈儿首席设计师老佛爷都说:

服装是用来自救的,而不是自杀。

 500

你身上的每一寸肉

都是对生命的热爱

KuToo运动也好,Thorp也罢,呼吁禁止企业对女性必须穿高跟鞋上班的规定,并不是对高跟鞋的仇视,而是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女性自己。

长时间以来,女性对外形的判断标准一直处于被审美趋势引导而缺乏自我意识的状态。

这种入侵式洗脑在大脑中埋下病毒时,女孩们多半无知无觉,便接受了对女性身体的各种苛求和剥削:西方有俄式束身衣、高跟鞋,东方则有裹脚、节食减肥。

500

《加勒比海盗》中,因被塑身衣勒致窒息而不慎跌入海中的公主

有多少女孩曾将“要么瘦!要么死!”作过电脑桌面?又有多少人喊过“不瘦十斤不换头像”的宣言?

500

但事实上,“美”的标准变化不定,而决定其走势的常常是上流人士:

在穷人难以负担食物的年代流行丰腴,在穷人难以负担健身与均衡饮食的年代流行瘦削和匀称,用以促进消费。

17世纪时,鲁本斯、伦勃朗等画家就在作品中用丰满圆润的形象展现女性之美,那时,艺术家们的女神大多珠圆玉润。

500

鲁本斯作品《维纳斯》

由此可见,胖和瘦从来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美”的代名词,然而被舆论洪流推动的女孩们,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对减肥,瘦身,节食的狂热中。

更极端的是,很多身材过胖的女孩在此过程中产生自卑和自我嫌弃心理,受尽歧视和谩骂,生活在绝望中。

权游女主角珊莎的扮演者苏菲曾坦言,自己因为受不了网友批评她的身材而患上抑郁症。

500

而单一模式的审美绑架从未停歇。

几年前维多利亚的秘密发布一款广告,画面上10个长发、高个、长腿的纤瘦模特一字排开,画面正中印着大写加粗的主题:

The Perfect Body(完美身材)。

500

这无疑是向女性群体扔出一枚炸弹,致使维密遭到全英超过1.6亿人联名抵制。

女孩们在请愿书上愤怒地写道:

女性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斥着这样的广告语,它们设立对女性身材狭隘的评判标准,让女性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从而促使女性花钱购买他们的产品,以让自己更快乐、更美丽。

随后,抗议者们在社交平台上创建了#iamperfect 的标签,鼓励女孩们上传自己“非标准身材”照片,与单一标准对峙。

500


没有A4腰和蜜桃臀的普通女性们上传了自己的照片,高呼:

我的身体美不美,是我自己说了算!

女性解放身体运动更大的价值在于,帮助社会塑造更加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帮助女性接纳自己。

就像网友评价日本最高人气名人、胖界女王渡边直美所说,她身上的每一寸肉都是对生命的热爱。

500

500

关于美的选择权

应该握在自己手上

女人爱美是天生,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尝试改变过便甘于平凡,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是随手点开国内某微整形APP的主页,蹦入眼帘的一条评论。

如今这样的言论比比皆是,美丽“暴政”与性别歧视分不开——女性能够获取的资源少,但社会对女性的外形要求却更为苛刻。

因此,女性投入大量金钱购买微整形服务和化妆品,花大量时间精心维护自己的外表。

除了出于对美的追求,也有源自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别人会喜欢比较精致的我吧?

反之,不化妆、不打扮的人会遭受大量白眼,笔者就曾经在拼车时听到两个男乘客惊为天人的言论:

不化妆、不做指甲的女人跟裸奔有什么区别?

而在尤其重视女性外貌价值的韩国,由于外貌歧视这一极端社会矛盾,美的标准已开始有反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韩国女性纷纷站出来反抗。

韩国甚至掀起了“脱下束身衣”运动(Escape the Corset),号召女性做自己,获得不化妆的权力。

女孩们摔碎粉盒、腮红、眼影盘,拧断口红,在镜头前拍摄卸妆视频,暴露最本原的自己。

500

她们所做的这一切,其实目的很简单:

我可以选择我认为美和舒服的样子,而不是活在你的评判标准下。

欧洲曾有一则非常著名的传说:

亚瑟王一次意外被俘,对方首领提出可以放了他,但必须回答他一个问题: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亚瑟王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一个住在乡下的女巫可告知答案,但她的条件是和最帅气的一位圆桌骑士加温结婚。

亚瑟王很犹豫,因为女巫样貌丑陋,举止粗俗,显然配不上骑士。但加温却表示愿意。

于是,女巫兑现诺言告诉了骑士答案,女人最需要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亚瑟王如约被释放,全体圆桌骑士团怀着对加温的同情参加了婚礼。然而洞房之时,当骑士走进房间,却意外见到一位世间罕见的美女。

美女告诉骑士,她就是那个女巫,因为她会魔法,可以一半时间变成美女一半时间保持丑陋,问骑士,希望她晚上变得美丽还是白天?

加温想起女巫的答案,于是温柔地对她说:“这是你的身体,应该由你自己决定。”

女巫很高兴,于是选择遵从内心:无论白天黑夜,始终美丽。

女性发起的各类平权运动,其目的从来不是单纯地抵制高跟鞋、宣扬素颜才是美,或宣扬整形减肥有罪。

我们要的是:我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应该由别人来告诉我。

你有没有被“以貌取人”的经历?

500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文字开启另一个平行世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