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就是最大的改革” 吗 ?

500

500

.

“开放就是最大的改革。”在7月16日观察者网举办第二期“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出这个观点。她说“实际上,中国的改革是在开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深化的,如果没有开放就谈不上改革,所以我们要推动开放的中国和开放的世界融为一体,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对于陈文玲的这个说法,从评论区的评论看,网友们似乎并不认可。仅有一位湖南网友说“赞成这句话”,结果引来一堆踩,0赞!我仔细看了评论区的评论,有位辽宁网友的评论引起我的注意,他分析的有理有据:“改革和开放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对自身系统按目标重构,一个是对外加强交流。在当代中国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切相互有影响,并不说明二者同一或有隶属关系,换个国家的话,就会发现世界上开放的国家非常多,但改革,尤其是有正面效果的改革很少,社会不是发展迟滞就是倒退的很多,显然单纯的开放本身并不能带来社会正常的发展。这样的众多事实之下,怎么可能总结出开放就是最大的改革?”这位辽宁网友最后写到,“概念准确把握的问题,根本就不是某一具体行业的专业学术问题,而是做学术研究起码的思维能力,而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必须在这样简单问题上不犯错误的。”

.

我比较赞同这位辽宁网友的说法,今天早上起来在观察者网上看到这篇报道,第一时间也觉得陈文玲的这个说法不够严谨。

.

首先,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陈文玲的这句话强调了开放对于推动改革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开放可以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改革提供外部动力和压力。通过开放,国家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推动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开放还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改革”,因为它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开放对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或涵盖所有的改革措施。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在多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除了对外开放之外,还需要进行内部制度的改革、政策的调整以及社会文化的变革等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将“开放”视为“最大的改革”可能过于简化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改革主要指的是对内部制度、体制或结构进行的调整和优化,它可以涉及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例如,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可能会涉及到权力结构的调整、民主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可能会关注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机制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往往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实施的,旨在改善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和环境。

.

而开放则主要强调的是对外交流和合作,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开放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资本等的自由流动和交流。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借鉴外部的经验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刚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决定》,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集结号!这个《决定》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未来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在此,我们寄望于各界专家学者,以客观、准确、严谨的态度解读改革开放,你要强调开放的重要性可以,你要强调开放跟改革的紧密关联性也可以,但不能犯某总编的毛病,为了强调某个观点或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不惜采用一种较为夸张或极端的表达方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