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超长待机,俺是第一名”

作者 | 华伟552

来源 | 历史的荷尔蒙

500

1

前些天去清东陵看了看,在巨墓群里,康熙并不是老大,居中的是他的爸爸顺治。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顺治帝只爱董鄂妃,对康熙的母亲佟氏比较冷漠,也直接影响到他对两人孩子的感情。

玄烨之所以爆冷,被选为接班人,成为清朝第四位皇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得过天花,可以躲避这种当时最严重疾病的侵袭。

虽然没有父亲的挚爱,但康熙有一个终生爱他的祖母,即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女性之一——孝庄皇太后。

谁知道康熙在位近62年(61年10个月,即1661年—1722年),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待机时间最长的皇帝。

不仅在位时间超长,他还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故有“千古一帝”之称(另外三个享此称号的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

2

康熙即位的时候才8岁,可以说披上龙袍时,他还是个孩子.

这个小孩面临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拼杀,父亲顺治的打理,当时的中国基本实现统一。

但朝堂的权力都在四个辅臣手中,他们争权夺利,为所欲为;

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等地方军阀,正在暗中坐大,意欲作乱。

老天注定康熙是位优秀的皇帝。他的第一刀,砍向了独揽大权的鳌拜。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

皇太极病逝后,鳌拜拥戴皇九子福临(顺治)即位,位极人臣。顺治去世后,他又成为辅政大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鳌拜,几乎是“想干啥就干啥”,根本没把康熙放在眼里。

康熙对他来说,只是个小娃娃,但是很快他就被这个娃娃收拾了。

……

康熙六年(1667)六月,辅政大臣索尼病死。这位老臣早就预知鳌拜会威胁皇权,在生命的最终时刻,他上书请康熙遵循其父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执掌核心权力。

康熙虽然亲政,但根本无法摆脱鳌拜的威胁,于是苏克萨哈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职,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

因为当时苏克萨哈在辅臣中排名第一,如果他卸任,那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要辞职。

苏克萨哈击出的这一拳,招来了鳌拜的疯狂反扑。

鳌拜不愧是整人高手,他给苏克萨哈头上安了24项罪名,包括但不限于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要求处其凌迟族诛之刑。为了让康熙下旨,他一直进行威胁(“攘臂上前,强奏累日”)。

最终康熙不得不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从此康熙与鳌拜的矛盾就公开化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

好在还有索额图等老臣的支持帮助。

1669年,14岁的康熙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

这个逮捕的过程很精彩,很多影视剧都还原过当时的场景。

背后的总导演正是康熙,由于鳌拜的党羽到处都是,他带头制定了周密可行的行动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暗中训练武士,支开鳌拜亲信、掌握京师卫戍权等等。

一切准备妥当,康熙即召鳌拜入宫。

看到毫无预感的鳌拜进门,康熙一声令下,少年武士们一拥而上.

鳌拜再勇猛,毕竟快60岁了,根本抵不过十多个武士的轮番进攻。

鳌拜被捆绑后,康熙安排大臣对其进行审讯,并宣布其30条大罪。

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不死,还让康熙看身上为救其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

康熙一时心软,毕竟鳌拜没有走出谋反那一步,于是将其党羽或杀或革。

这位昔日的“第一勇士”在看守所终日狂啸,不久即神秘死去。

14岁就初露峥嵘,康熙令所有人叹服。

但此时,他的人生刚刚开挂。

3

解决鳌拜之后,少年天子康熙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并颁布《圣谕十六条》。

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应该说是非常严峻复杂的。

所以康熙一生都在南征北战。

他尤其突出的贡献是,通过大规模用兵,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稳定。

一是平定三藩之乱。“三藩”原是为满清入关与平乱的功臣,清政府将三人封为藩王镇守各处,随着权势的扩大,他们俨然成了当地的土皇帝。1673年,“正牌皇帝”康熙决定撤藩。

平西王吴三桂当即就反了,要“兴明讨虏”。康熙对三藩实行分化政策,坚决打击吴三桂,对其他反叛者实行招抚。吴三桂最终积郁而死,三藩之乱平定。

二是擅处西藏问题。康熙除册封达赖外,还派兵入藏,击败占据西藏北部的准噶尔汗国军队。此后,清朝分兵驻藏。

三是统一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次年去世,清廷屡次招抚,均被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拒绝,清廷的政策由招抚变为进剿。

1683年,康熙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征,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他明确指出,“台湾弃取关系甚大”,在台设立了行政机构“一府三县”。

四是挫败沙俄。沙皇俄国自建立后,一直在对外扩张,因在欧洲失利,他们便将重点转到与沙俄接壤的满清。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着手收拾沙俄,雅克萨之战爆发,清王朝取胜。

此战虽胜,但康熙为保和平,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把大片领土割让给了沙俄,开创了大清不平等条约之先河。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此外,康熙标榜仁政,笼络大批汉族士人,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他还花大力气投入巨资治理黄河、淮河和大运河,防止大规模水灾。

康熙的工作作风很是硬朗,为防止被臣下蒙蔽,他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三次东巡和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为振兴文教,康熙号召文学高士编纂五十多种文学类书籍。如《明史》《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大清一统志》等,最著名的当属众所周知的《康熙字典》。

这些政策的施行,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康乾盛世”呼之欲出。

不过,这个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4

就像前辈秦始皇、唐太宗一样,康熙晚年的政坛,也出现了很多状况,有损他的一世威名。

一是由于倦勤,朝廷吏治败坏。有人说,康熙死后留下的是一大堆烂摊子——国库空虚,官吏普遍贪污腐败。年迈的他虽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却已经无力纠正,只能留待继任者解决。

二是发生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这样一个平定天下的皇帝,晚年却被自己的儿子们逼得走投无路。

因为此事直接决定康熙之后的政局,在这里详细讲一讲。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11个夭折,24个长大成人,共有九人参与储君争夺。

1675年,康熙曾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对他明显更为用心,胤礽也聪明能干,但后来等得也不耐烦了,变得骄纵蛮横,结党营私,引起康熙的不满。

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此后皇位继承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想象,纷纷展开厮杀。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由其母亲惠妃抚养长大),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这让康熙极为寒心,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随后,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囚禁大阿哥。康熙讨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起来。

1709年春天,康熙恢复胤礽太子位,但3年后再废太子,从此胤礽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不忍见手足相残,主动退出竞争。

太子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本来是太子党,太子二度被废之后,胤禛也对储位产生浓厚兴趣。在大家剑拨弩张,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以退为进,以不争为争,逐渐获得康熙的赏识。

当时最有资格参与竞争的两大势力正式形成,一个是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另外一个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病故于畅春园(享年69岁)。

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胤禛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有人认为,胤禛精明干练,所以康熙希望他能大力改革自己晚年的宽纵积弊;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

点击「历史的荷尔蒙 ID : lishideqiutu2017」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