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穿距离”更多时候是一个探测侧概念,而不是干扰侧概念

【本文来自《电子对抗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玄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护城河畔
  • 我看过那个“剃刀”的情况。他是通信博士,在部队里做技术工作,时间长短未知总有几年吧,说后来私下请教个人关系较好的高级领导,他这个方向的在部队里有天花板前途狭窄,所以转业出来了。

    我不懂技术,但我的理解是,不是所有的雷达都具备干扰能力,雷达并不必然具备干扰能力。

    烧穿的话,我觉得应该是瞎掰。要单纯通过无线电信号烧穿敌人的雷达,信号功率要非常高才行。我听到过不止一个人解释,都是有雷达技术背景的。

    至于那个蚕,刚听很抓人,很快就一大推问号就出来了。他声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军事博主”,这个不说了。竟然绘声绘色编出一个完全基于AI的“千手观音系统”,并且这个系统的覆盖面很大,优先级很高,能自行判断形势做出反应发布命令。很多人大为叹服。我也服了。这种一眼就知道的云山雾罩竟然有人信。诸如此类。从此后再不看他的东西。

“烧穿距离”更多时候是一个探测侧概念而不是干扰侧概念。指的是“烧穿电子干扰,探测到具体目标”的距离,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叫“绝对可探测距离”(我现编的,理解字面意思就行别入脑)。这方面文章内有一些详细介绍,可以再看看。

电子干扰的意义在于,缩短这个烧穿距离,压缩敌人的可探测范围和反应时间,乃至将敌方雷达的探测范围压缩进己方空射武器的射程内,实现安全的防区外反辐射打击(当然,这比较难)。这跟降低RCS实现“隐身”是异曲同工的,不过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