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没羞没臊”要参与中国月球土壤研究,而又不放弃“沃尔夫条款”?

6月2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顺利从月球背面带回1935.3克的月壤。我一直在关注国外媒体对这件事情的报道,这是少有的国外的主流媒体没有对这件事情加以负面报道,也没有用上阴阳怪气的写法,譬如,“事情很成功,但是代价是什么?”。当然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溢美之词,基本上就是客观报道。

500

《科学美国》的报道

500

《纽约时报》的报道

几天前,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发言人费斯·马可抱怨称中国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展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任务,但并未寻求NASA的参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国国家宇航局已经有50多年没见过“新鲜月壤”了。

这事就比较搞笑了,对中国人而言,都不会忘记美国的“沃尔夫条款”,美国政府禁止美国的科学家与相关机构参与对华的交流合作。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此事回应称,中国政府对中美航天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但是美国似乎忘了“沃尔夫条款”的存在。

 

为什么美国NASA一方面要“没羞没臊”地参与月壤的研究,一方面又不放弃“沃尔夫条款”?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美国的NASA的科学家和政客是两拨人。他们的利益,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且听下文分解。

 

“沃尔夫条款”的由来

我们先说“沃尔夫条款”冠冕堂皇上的理由。在2011年,以合同制形式受雇于美国航天局的一名中国人在回国转机时被捕。时任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沃尔夫大肆向媒体宣传这名中国公民携带“大量他或许无权支配的信息技术”,却没有查到任何证据。借着这一莫须有的“间谍”事件,沃尔夫主导了国会出台了禁止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的立法,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包括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而小道消息不是这样的,那时两国的科学家都在航天问题上有密切的交流,而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美国的科学家无意间为中国的航天器的一个技术难点提供了方案。然后这引起了华盛顿的政客的强烈不满,之后的2011年的事件只是需要的一个借口。“沃尔夫条款”的前提就是华盛顿政客们不愿美国的科学家对中国的航天技术提供任何帮助。

 

科学家的想法

500

要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的科学家而言,他们所受的专业训练就是想解决航天航空上的技术难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案,这是他们的乐趣所在也是荣耀所在,与同行的交流不仅仅是他们的义务同时也会为自己的学术发展开阔思路。总而言之,在“沃尔夫条款”刚刚推出的时候,许多美国的科学家完全没有“敌我观念”。举个例子,2011年“沃尔夫条款”刚生效之际,美国天文学界根本没有关注此禁令。结果导致了一些中国学者不能正常地参加学术讨论和参加科研会议,美国科学界才开始关注这一禁令并表达了不满。有些科学家在一开始还抵制了这一禁令,率领其团队退出了相关研讨会。

可是“民不与官斗”,虽然科学家们根本不在乎政治的气候,但是说到底像美国的大学以及高级研究机构和NASA都是需要政府大量拨款的。

 

结论

美国的社会有时就是这么纠结,看上去美国一边“没羞没臊”地要参与中国的月球土壤的研究,另一边却不废除“沃尔夫条款”。因为这是两拨人,美国科学家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研究月球土壤,硬要把它扯到国防军事应用,太远,这就是天文学的基础科学研究;而美国的华盛顿政客们在这个时间点,绝不可能放松对中国宇航发展的钳制。这件事情的发生与其说是美国的“没羞没臊”还不如说是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整体。更加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美国,所以美国不在乎这“没羞没臊”的行为。

说到底,这件事的本质还是说明中国的宇航科技航天事业争气,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到了美国人的前面。仔细想想,若是美国是在对付一个中等工业强国,这种尴尬绝对不会发生。所以很肯定的是,类似的事件会不断地发生,中国的航天实力越强大,美国也会更“没羞没臊”;美国什么时候会放弃“沃尔夫条款”呢?只有中国的航天实力全面超越美国的时候,这件事情才有可能发生。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相信实力原则的国家。

本文由公众号:【明州花公子】(ID:yuqihua_578)原创,喜欢我就点击关注我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