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没了,总量也开始衰减,这就是我们社会经济进入收缩周期的本质原因

【本文由“风起了”推荐,来自《为什么直接税难以推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你还是那套老认知,觉得给富人加税了,富人跑了经济就垮了。现在没加税,耽误富人跑路了吗?没有富人会因为单纯加税而跑。富人是会算账的。富人跑路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好赚钱了,赚的钱减去交的税不划算了。比如李嘉诚,他跑路是因为给他加税了吗?是因为房子卖不动了,没钱赚了。为什么不好赚钱了?因为经济增量盘没了。一个社会最能产生消费的是什么?当然是小孩。一年少一千万的新生儿,一个幼儿一年能拉动几万块的消费,一年就是几千亿。这样的低生育率持续几年,社会少了几千万的幼儿,就是少掉几万亿的增量。而且未来人口开始负增长,按照一年少掉一千万人口,就是少掉 大约1% 的经济总量。房子盖出来没人买,消费品生产出来也没人消费。增量没了,总量也开始衰减,这就是我们社会经济进入收缩周期的本质原因。

为什么大众都不生小孩了?其实和消费疲软的原因一样,就是大众没钱了。因为经济循环断了。富人本来就收不上税。然后富人一消费,就得被骂炫富,承受道德谴责。富人把钱赚走,既不想交税又不能消费,反哺不了国内经济。大众被各种刚性支出和税收压弯了腰,根本没有能力消费和养娃。大众被榨干了,富人赚谁的钱去?经济循环就断了。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为什么每一次都是重头来过?因为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社会财富确权, 财富都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众只占总体财富的少数。自然分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国家又无法从富人手里收到税,比如明末的官绅优免政策。很多朝代,大官和大地主本就是高度重叠的一批人。这样就只能从大众身上榨油。可是大众的财富总量越来越小,结果就是政府的税基越来越小,被迫实际税率越来越重,最后导致结构性崩盘。要不就是官逼民反,要不就是政府收不到税,国库空虚力量衰弱,外敌入侵推翻统治。

解方还是直接税改革。直接税不是说要榨干富人,而是重新建立社会财富循环。富人不能只进不出,整个社会经济是运转不下去的。你不主动进行直接税改来修正这个问题,结果就是暴力性重新归零,再次开启社会财富确权的过程。这就是历史周期律。

而为什么直接税推不动?和你说的那些没关系。

直接税之所以推不动,最大的问题在于政府本身也是间接税制的短期受益者。就以我国当前来说,中国最大的资本是谁?麻花腾?马云?都不是。世界五百强里那么多中字头,都是谁在控股持股?国资就不是资了?如果今天中国要收资本利得税,谁交的最多?税改之后,如果要保证财政不赤字,大众每少交一块钱的税,富人和国资持股都要多交一块钱。所以直接税改是经济问题长期的解方,却是政府财政短期内的毒药。

如果趁早做,循序渐进的做,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扩张周期,一点点的提高税率,其实慢慢的也就适应了。问题恰恰是为了保增长,一直拖着不做。拖到居民消费垮了,土地财政崩盘了,就更不敢税改了。本来既有的财源就在缩水,再给大众减税,就等于变相的给国资增税,不更是雪上加霜?这才是为什么税改推不动。比如一个房地产税,第一套不征,第二套少征,阶梯税率,如果按人头投票,老百姓会不支持吗?会不通过吗?为什么不能执行?因为执行了,本就卖不动的房子就更卖不动了。买第一套房不用交税的穷人本来就买不起房,买房的都是有房的,要交税的。推房地产税的话,土地财政立刻就死翘翘了。长期可以让房地产市场更健康发展,但是短期会让地方政府直接破产。

说穿了就是历史欠账的问题。可是不管你想不想改革,客观现实不以主观愿望为转移。底层群体的财富占比摆在这,注定是支撑不起政府税基了。你不想改也得改,否则就是明朝的老路。 等大众百姓榨不出油水了,迫于无奈还是得用反贪和查税做刀,去割豪绅的肉。可是到那时,已经是事倍功半,于事无补了。社会离心离德的时候,不进行一劳永逸的制度性改革,只靠小修小补无法挽回民心。民众的心气散了,也许无力反抗,但是他们可以消极不合作。时间长了,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败。等到外敌打进来的时候,谁去替国家守前线?那些富人和他们的子嗣会去吗?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