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今天纪念屈原意义不同寻常
今天纪念屈原意义不同寻常
作者 望长城内外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当年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屈原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在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之中,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屈原大约62岁。
屈原是中国民间公认的一位爱国者,他的故事流传至今。相传当年楚国的楚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国通婚,约楚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楚怀王不要再上当,他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但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楚怀王的长子楚顷襄王继位后,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楚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楚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毛泽东主席曾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现在我们中国也面对着一个“虎狼之国”。
虎狼,食肉之猛兽也。其性情:一是凶猛,二是贪婪,三是欺弱怕强 。这个“虎狼之国”也是如此。
说凶猛,这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体大力强,凶悍狠恶,乖戾横暴,长期以来,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看着谁不顺眼,轻则制裁,重者灭国。
说贪婪,这个国家虽然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仍然如饿虎饥鹰,赛封豕长蛇,恨不得把整个地球的财富都占为己有。
说欺弱怕强,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专拣软柿子捏,专挑弱小的国家欺负,一旦遇到骨头硬、胆魄大、敢跟它玩命的,马上就软了。60多年前,咱们中国人在朝鲜战场教训了一下它,之后几十年它对咱中国都心怵得很。
可是,最近一些年来,这个“虎狼之国”又开始对咱中国神气起来了。特别是去年以来,悍然对咱中国发起了贸易战,企图一下子把咱中国打垮打服,永远当它的臣妾。
面对这个“虎狼之国”挑起的贸易战,我们中国大多数人是毫不惧怕的,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是被这个“虎狼之国”凶猛的气势吓倒了,要么就是对这个“虎狼之国”抱有幻想,他们主张忍让,以退让求和。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不少是所谓的“精英”,他们的主张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今天纪念屈原,意义不同寻常。我们大家要学习屈原,人人都做一名爱国者,特别是要学习他无私无畏、勇敢高尚的品格和精神,面对强大凶残的敌人,毫不畏惧,敢于斗争,既不被“虎狼之国”的凶猛气势所吓倒,也不被它们的甜言蜜语和阴谋诡计所迷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顽强斗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有屈原的基因,今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当现代的屈原——但不是投江的屈原,而是最后胜利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