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阿桑奇终于解脱,别个阿桑奇路在何方?【弓道是非】

6月26日,“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合谋获取并公开国防信息”的重罪指控。认罪之后,因为他在英国监狱里已经服刑5年,刑期已满,所以原地释放,回到了出生地澳大利亚。他认罪的地方,选在了塞班岛。阿桑奇不肯踏上美国本土,这个岛是美国外海领地,还离澳大利亚很近,算是个折中方案。

500

阿桑奇之所以提这个条件,当然是因为漂亮国在出尔反尔方面,是前科累累,毫无信誉可言。

阿桑奇这个人非常传奇。年少时父亲信邪教,老想着把他献祭,母亲带着他四处跑路,到15岁都没上过什么学。没想到颠沛流离中,他居然自学成才,成了一个天才黑客,成功入侵过美国国防部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后来他在一次网络入侵中翻了车,被警方逮住,从此被招安,给政府和企业开发各种安全软件,有时候还见义勇为,比如帮助警方起诉制作和传播儿童色情视频的罪犯。

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个思想,认为恶政产生的原因,就是官僚沆瀣一气、暗中合谋、祸国殃民,只要切断他们的私通渠道,让合谋者无法交流,难以协调,其阴谋就会被瓦解,“解密”就是这场信息战的重要手段。阳光之下无阴谋——将政府的罪行大白天下,就是2006年阿桑奇成立“维基解密”网站的初衷。

500

“维基解密”是一个全球性的“吹哨平台”。前几天我们聊过波音吹哨人经常遭到打击报复、甚至因为神秘原因接连身亡的事。“吹哨”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波音的吹哨人,对手还“只是”波音。维基解密服务的吹哨人,举报的对象大多是政客、官僚,有的甚至直接举报一国政府,把名为国家利益、实则天理难容的龌龊事公之于众。这些人权势滔天,不但可以不动声色地监听信息、把控舆论,还能动用各种手段,轻轻松松地让信息的来源“物理消失”。所以,维基吹哨人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

维基解密网站上挂得最多的,还是美国的国家机密。它的成名战是2010年的三颗“舆论炸弹”。2010年4月份,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个2007年美军在伊拉克,以直升机射杀了18名平民的视频,被害人里面还包括了路透社的2名记者。3个月后,它又公布了9.2万份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再一次引发了连锁反应。当年10月,它又解密40万份文件,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大屠杀”。所以,2010年,阿桑奇就因为一个安全套破损引发的“强奸案”,被“强奸之国”瑞典给通缉了,还被国际刑警组织发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通缉令”,只能到处跑路,最后躲进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美国司法部对他提出了17项间谍罪名的指控,如果定罪,最高会面临175年的监禁。

500

当然了,如果不是灯塔国自己被挂得最多,维基解密估计也不会变成过街老鼠,说不定还能被当做民主自由的标杆,受什么什么基金会的资助,得个什么什么和平奖。

美国政府对阿桑奇的追杀和迫害,可以说是不遗余力。2017年,中情局苦心打造的黑客软件——“7号保险箱”,被“维基解密”公之于众。时任中情局局长,也是中国网民的老熟人蓬佩奥点名“维基解密”是“非国家行为体的敌对情报机关”,然后制定了将阿桑奇从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里绑架、暗杀的计划。

500

没想到才过没多久,厄瓜多尔换天了。新任总统莫雷诺向美国一边倒,对阿桑奇的态度也急转直下。稍微插一句,这个莫雷诺,全名叫列宁·莫雷诺(Lenín Boltaire Moreno),没错,就是那个列宁(Lenín)。他在当选之前是个老左翼,当选之后,却背叛革命,一路向右,唯美是从。这可是给美国省了大功夫啊!毕竟,光天化日之下要从盟友领土上的他国使馆里杀人,还是有点风险的,看看后来的卡舒吉案就知道了。杀是不用杀了。美国人一通操作,很快厄瓜多尔就以庇护阿桑奇影响到了厄方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还有阿桑奇素质差、不懂感恩、生活成本高等九大理由,撤销了对他的庇护。英国政府默契配合,为了在阿桑奇踏出厄瓜多尔大使馆的那一刻逮捕他,昼夜不分地派人蹲守,花费超过五百万美元。

阿桑奇落到了英国人手里之后,美国政府多次设法引渡,英国法院也多次同意引渡。不过,毕竟很多法律手续放在那里,司法机关的效率也是众所周知的。阿桑奇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舆论、资金和法律援助的帮助下,硬是把案子拖到了2022年澳大利亚工党上台。澳大利亚终于想起来捞人这件事,阿尔巴尼斯多次公开敦促拜登政府,结束阿桑奇案件。23年7月,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讨论阿桑奇问题。8月,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称,引渡案可能通过认罪协议形式告终,美国“完全有可能”与澳洲政府就此达成外交协议。10月,阿尔巴尼斯访美,再次和拜登谈了阿桑奇的事情。今年4月,澳大利亚前外长,现驻英国高级专员斯蒂芬·史密斯前往监狱探望了阿桑奇。同时,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也是咱们的老熟人陆克文,据说也一直在居间协调,深度参与到了相关的谈判当中。

500

所以,这次阿桑奇能出狱回国,主要的推手是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为什么要帮阿桑奇呢?肯定不只是因为阿桑奇是澳大利亚国民。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有不小的摩擦。经济上,美国鼓动澳大利亚和中国对抗,导致双方关系恶化。结果呢,澳大利亚企业受到连累,不能做中国生意,美国的同类厂商迅速补位,赚得盆满钵满。安全上,美国之前答应卖澳大利亚二手核潜艇,澳大利亚为此单方面撕毁了和法国的常规潜艇协议,双方关系闹得很僵。结果,美国自己的造船能力不行,新潜艇来不及造,到时候哪来的旧潜艇卖?今年4月美国海军的一份报告显示,交付可能要再拖三年,差不多要到2035年。澳大利亚为了尽快拿到船,还可能要再付30亿美元,来帮美国提升“工业基础”。

500

阿尔巴尼斯不像前任那么听话。工党一向的主张,都是两头赚钱,并以所谓的“独立外交”,来抬高身价,增加和美国要价的筹码。现在,美国坑了澳大利亚好几次,他不介意表现得独立一点、强硬一点,跟美国去讨价还价,要点好处。

另一方面,阿桑奇爆美国政府猛料,把它干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公之于众,是一项义举,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广泛支持,其中也包括了澳大利亚的国内舆论。今年2月,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动议,要求英国政府将阿桑奇送回澳大利亚。这个“压倒性多数”,说明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左翼还是右翼,在让阿桑奇回国这件事上意见高度统一。6月3日的一份民调显示,有71%的澳大利亚人认为,应该对美国和英国政府施压,让他们释放阿桑奇。

500

顺便说一句,同一份民调里,有64%的人认为,如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踏上澳大利亚领土,应该把他抓起来。就在昨天,阿桑奇到达澳大利亚之后,受到了澳大利亚民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英雄。可以说,澳大利亚国内舆论的绝对支持,给了澳大利亚政客极大的动力和压力,去为阿桑奇周旋解围。

阿桑奇的脱困,固然有国际局势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塞班岛上,接受阿桑奇认罪申请的美国法官,恭喜他获得自由,并提前祝他53岁生日快乐。巴西总统卢拉说:“今天,这个世界多了一点美好,少了一点不公。阿桑奇的释放和归乡,虽迟但到,是民主的胜利,是新闻自由的胜利。”而当年强硬主张“追杀”阿桑奇的特朗普,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也是接了回旋镖,在6月25日表示“如果他再次当选,会认真考虑特赦阿桑奇。”

500

当然了,阿桑奇能坚持到这天,也有运气的成分。如果不是他当初听到风声溜得快,还始终受到万众瞩目,不能随便消失,而且在国籍上还有点优势,那么他可能都活不到被释放、除罪的一天。其他的吹哨人,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中的许许多多,已经为自己的义举,付出了血的代价。比如维基解密的头号“吹哨人”,举报关塔那摩丑闻的前美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被判监禁35年。举报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搭“人体金字塔的前美国陆军上校伊恩·菲什巴克(Ian Fishback),因为所谓的精神疾病,被强制送往一家成人寄养中心,一周后死在了病床上,年仅42岁,死因至今不明。

500

这些为了全人类的公义发出呐喊,螳臂当车一般,与世界霸权直接对抗的义士,该由谁来保护?除了利用国家间的制衡,在权力的夹缝中生存,他们还有什么样方法,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基解密网站的存在,以及阿桑奇和众多吹哨人的遭遇,本身代表了一种国际制度的缺失。我认为,国际社会应该以联合国多边框架为基础,搭建一个中立而权威的“国际吹哨平台”,既保护这些国际吹哨人,也对那些仗着权力为所欲为的巨恶,增加一层制约。这个想法或许有些理想了,也涉及到太多现实的博弈,比如如何确保这个“国际吹哨”机制不被滥用,如何照顾各国对国家安全的关切等等,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