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本体性

内容摘要:

      与“道”,“上帝”、“绝对精神”、“存在”一样“系统”也是可以成为研究世界的本体存在。可以作为观察世界的一页窗。时间:事物(系统)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空间:事物(系统)作用与影响的范围,是事物存在(系统)的基本属性。运动是事物存在(系统)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

        存在     系统      时间     空间       运动



                     系统的本体性

     因缘际会,为一个系统的概念追问,踏入哲学殿堂,为其庞大纷繁的各种理论体系感到惊叹。今日提笔,又为哲学之于世界本原的追问,化繁入简及至世界本体存在而折服。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是哲学的魅力所在。

       从黄老首倡的“道”。到基督的“上帝”,佛佗的“释迦牟尼”,伊斯兰的“先知”。再到亚里斯多德的“实体存在”,康德的“普遍真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叔本华的“意志”,马克思的“实践”,胡塞尔的“意识现象”等等。不一而足。不论从哪一个方面表述作为世界本原的本体,都可依此演绎出一部宏伟的世界图景体系。单从本体意义上的论述,世间万物皆是以其本体体现之存在。存在也就是各论中的最终表述而成现实世界。以李东凯老师的《存在是什么》为总结。都是为开创人类认识世界的节点。
然今我又提出系统的视角,作为本体的意义来再次进行世界观的理论构架,并不是要把前辈的心血推倒重来。而是出于现实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日益深邃。有必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提出更切合人类认识的新视角来审视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存在之于“系统”一如存在之于“道”“绝对精神”等等。世间万物存在从本体意义上讲皆为体现其作为“系统”的存在。诸如“道存”“万物有佛”等等。满足系统意义的存在与发展特性。所以系统的本体性,从系统的定义与属性上可以得到确立应是无疑的。一个本体概念的提出,并不是需要标新立异。而在于能对世界万物在本体层面的展开分析。指引事物发展方向。亦如“道”的提出,“绝对精神”“仁义”“真善美”乃至“上帝”。都认为世间万物都依各自本体意义的发展而存在与发展。我们也就从各自的角度去认识与了解世界。
系统的本体性提出亦脱胎于现有的系统论述。以黄金南老师的《系统哲学》为要,从系统的定义范畴,事物的组合体,确定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结构性等。有书为证无须累述。这里须要提出的是系统作为事物本体意义的整体表述。再引入几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概念:时间,空间,运动。并希望能通过它们对现实世界进行实际性解读。也就是说完成世界观基础理论建构。
不论时间、空间、运动曾经有过多少不同的解读,但其与事物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舍弃存在而谈时空、运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事物的客观存在性,时间、空间、运动是依附其上的。不具独立客观实在性,应是事物存在的属性。这也是陈词老调了,为常识也。好像不值一提。但在现实中,却有不少人总会把他们分而论之。落入无法自洽之地。谈论一个系统的存在,最基本的表述应该是其时间、空间、运动。舍它则无言。从微观到宏观,从历史到未来。系统存在作为事物的表述一以贯之。当然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有几个关于认知的误区。
首先是人们对时间的理解,除了认为时间是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历程外,还有人认为时间是一只有始无终的箭,均速前进。万事万物皆是其间过客,这种理解就是把时间与事物人为撕裂了,并把时间作为一个独立客观存在。我认为是不合适的。但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感知呢,时间飞逝,光阴似箭等等。其实,我们首先要确立这样的本体观念,每个事物有每个事物的时间,如人,我生,即我的时间产生。我在,即我的时间在。我死,即我的时间消亡。我们以年月日计时,那是地球的时间,我们也可用幼青中老给自己计时。一个事物的消亡决定其时间的灭失。从整个宇宙来看其存在与发展决定人的认知时间在一直运行。是宇宙作为一个存在系统的时间意义。
其次是人们对空间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事物存在作用与影响的范围。现在观点有两类从单个事物看,是其占据的范围,体积。从整体看空间是无界永在。同样的是把事物与空间人为撕裂了。是不可取的。同样的观点如同时间,我们处在地球的空间中,地球处在太阳的空间里,因为我们的空间重叠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两个事物空间不产生交集是不可能存在任何关系的。整个宇宙的空间也是其间物质的空间。也有人会说,我们在地球的空间里还好理解些,地球怎么可能在太阳的空间里呢。不是说事物存在的空间是其体积吗?这样理解肯定出问题了。我需要指出的是,体积是什么?你怎么确定太阳的边界呢,日冕算太阳的一部分吗?太阳风算吗?更不论引力的作用了。在一个系统的概念下,这些都可概括为一个整体存在,并归于空间的概念。即事物存在作用与影响的范围。体积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事物表述。而不是整个空间意义。这样就不会提出把地球弄走后留下的是什么的问题了。
最后是运动的概念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事物的时间、空间的关系。这一点与事物紧密相连的。作为事物本体意义上的概念与我们现实的认识又有什么矛盾的呢。一个事物是运动的,不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是勿庸质疑的。问题在于,你怎么确定事物本身是运动的,速度是多少。关于运动有很多说法“坐地日行八万里”“日行千里”等等,这些都表明运动是作为一定参照系下事物存在形式,具有事物的相对意义。作为事物本体存在,其自身是否知道本身运动状态呢。我认为事物本体以其“在”的意义是无所谓动静的。也就是当参照系是其自身时“飞矢不动”的意义。在运动的意义下,速度就不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了。从属于参照系的相对概念,不具本体意义。
从提出系统的本体性,到确立系统与时间、空间、运动的关系。希望构建认识世界的基础视角。理清与现有观点误解。从本体意义夯实认识世界切入点。唯因自身不足。万望斧正。


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