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悬念:中美之间究竟在发生什么?

中国社会要形成针对中美关系的强大心态,冷静应对挑战,不轻视美国政治精英“亡我之心不死”的图谋,也不夸大他们为此采取实际行动的能力。

美国政治精英无疑对华抱有敌意,其原因是意识形态偏见和他们因中国崛起而对美国霸权可能长期不保的危机感。但中国不是苏联,这是基础现实,它决定了大概率中美不会滑向美苏那样烈度的冷战。

500

冷战时期,美苏视彼此为最严重的安全威胁和最大的战略对手。(图源:网络)

中国与苏联有以下不同:

苏联有着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向全球推广,推动尽可能多的国家政权发生更新的全球大战略,当时全球形成突出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个阵营彼此隔绝,水火不相容,相互意欲摧毁。今天的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已经相当强大,但我们并不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我们没有想消灭谁,主张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联与美国在经济上是隔绝的,美国和苏联与对方的贸易额平均只占其全球贸易总额的1%,相互之间只有“石油-粮食”贸易,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彼此贸易,总体看,苏联和东欧“自给自足”。中国是全球化时代崛起的经济大国,并首先是贸易大国,中国是美国和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经济利益在很高程度上相互交织。

500

2023年,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贸易额为4.6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6.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1.2%。(图源:中国日报)

中国在军事上不对美国和西方构成实质威胁。中国军力虽持续增强,但我们战略防御的军事路线很明显,国防建设有实现国家统一的清楚目标,但无争夺全球霸权的指向。美苏当年的军备竞赛是你死我活的,和平仅仅是“确保相互摧毁”核恐怖平衡的结果。

当然了,中国对美国来说也有比苏联更加“危险”的地方,主要是中国人口规模大,经济潜力大,完全有可能在按照名义GDP计算的经济体量上超越美国,从而逐渐赢得综合战略主动权。所以美国面临“保霸权”的“历史任务”,那么它会怎么做呢?

与中国进行战争,对美来说风险太高,胜算太小。因为中国是核大国,常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而且中国要解决的是两岸统一,另外与菲律宾等有围绕海上领土和权益的低级别摩擦,一旦有战,都会在中国附近。我们不但能够形成区域军事优势,而且一旦在家门口作战,我们的战略意志肯定强于美国,所以美国主动走军事对抗中国的路线既危险,又不划算。

500

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图源:东部战区)

美国目前的做法是用地缘政治手段制造围堵中国的态势,一方面向中国施加心理压力,一方面在国际上开展反华动员,调动尽量多的力量与中国对抗、摩擦,让美国自己事半功倍。但这种做法很多是虚的,实际意义有限。

美国迄今动用的“杀手锏”是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搞先进技术的“小院高墙”,其目的是阻止中国获得半导体技术,压制中国的发展速度,以此保证美国长期占据全球经济链条的最高端,为其霸权不被撼动进行最关键的科技保障。美国的芯片封锁带动了几个盟友的参与,产生了部分效果,但是这一招并不能真正窒息中国发展,它会增加中国的一些麻烦和难度,但这中间会有很多缝隙,加上中国自研能力的不断扩大,这种封锁和反封锁争的是我优你劣,我强你弱,但这不是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你死我活。

当前的中美关系很糟糕,严重倒退了,双方不仅相互战略防范,而且彼此产生了敌意。但是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中美两国并不必然陷入你死我活的战略结构,因为中国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并且中国不是一个崇尚军事扩张的军国主义国家,我们是贸易大国。美国的体制也不允许它主动倾其国力与一个核大国战略对撞,美国想要压制中国发展,但它的工具非常有限,比如它为维持优势除了搞搞“小院高墙”,但同时还需要继续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这让它的“脱钩”和封锁无法毫无顾忌地向极限推进。

500

据报道,美国财政部6月21日发布一份长达12页的规则草案,要求对美国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某些投资进行监管,禁止或要求限制中国在 AI 和其他技术领域的投资。图为美国财政部(图源:外媒)

再比如,美国可以用金融霸权伤害中国,但它那样做亦会重伤美元霸权。所以它的金融出手非常谨慎。

由于中美关系牵扯巨大利益,又关联着巨大风险,虽然两国有各种摩擦和冲突,但是只要两国的决策过程都是理性的,双方不退回到美苏那样的冷战,更不走向热战的几率应该大于相反的情况。

有前边分析的情况做基础,即使台湾问题这个中美关系的最大风险,也是有可能缓冲其爆炸性的。中国需要针对事态最极端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当威慑足够大,我方对台海形势的主导完全不可逆转时,届时的真实情况也未必就是中美“你死我活”的转折。所以中美不要急于将对方锁定成“敌人”。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