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方面原因导致日本质量全面滑坡
【本文来自《日本躺平与质量崩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有几方面原因导致日本质量全面滑坡,
首先日本擅长是在一个长周期的产品上不断小迭代,所以当年它会在造船 汽车 针对大型机小型机的内存芯片的对美国的超越,发源于日本丰田的精益制造just in time 就是通过科学管理供应链使得自己工厂不存储或者少存储相应零配件,从而让供应链成本和周期降到最低,有些甚至变成副值,这就意味着所有零配件都由下游供应商负责存储管理,但是下游供应商一样需要盈利才能保证公司继续存续,而不断破产乃至减产的日本头部公司又不断减少订单量 使得下游供应商不得不通过造假维系这种不平等的供应链关系和利润。
日本各公司不擅长在一个快速迭代的产品里面,比如韩国对日本在PC市场内存芯片的超越就是因为日本并不擅长针对PC市场内存的不断快速迭代,以及韩国三星等在内存市场反周期投资 直接干赢日本。也包括中国在造船 汽车行业对日本赶超。由于现在汽车行业已经快速跟手机 软件等IT行业接轨,过去那种汽车行业十几个月乃至几年才能迭代出来的汽车新产品,在中国半年到8个月就能迭代一个新产品。这种速度日本根本赶不上。
其次90年代泡沫破灭也阻止日本公司搞革新,因为革新意味着风险,在90年代泡沫破灭时,日本绝大部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都是高负债 是日本央行帮忙买下这些公司股票 让这些公司活下来,而此后这些公司都选择保守经营以获取更多现金收益 修复资产负债表。这些使得日本头部公司错过这几十年的科技革命,没有获取科技革命的红利自然也没有动力和高利润进行下一步革新。
最后发源于日本丰田的看板管理系统已经沦为摆设,日本纪录片就揭示这种问题,如果底层通过看板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最终这个锅最终背在提出问题的职员头上,久而久之最终日本质量自然就没人去维护,如果没有底层去提出问题推动高层去解决问题,高层只看资产负债表和财务报表,还以为形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