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加大电影引进,为何许多人直接将“外国影片”理解为“好莱坞”?

近日,导演、编剧、制片人贾樟柯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上表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降低了,国内年度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几乎都是中国电影。

他表示,中国的8万块银幕能够接纳超过一千多部影片上映,如果其中有1/2是国际影片,那显然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这儿就产生、呈现了,因为我们是一个拥抱全球、拥抱不同类型的巨大的优质的电影市场,向心力、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如果国际影片长期越来越萎缩,最后大家甚至都不看了,我们在整个国际电影版图中的地位是什么?丧失的市场地位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相应的,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总体上建设一个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中国电影的形象和树立我们的文化地位。

贾樟柯上述言论引发争议。有网友怒怼,你还管得着群众喜欢看什么电影?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降低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有网友直言,国际电影行业应该努力拍出中国人爱看的电影;有网友表示,拍出优秀的电影,让中国电影走出国门,才是真正扩大影响力的方法;也有网友同意他的说法,表示希望能够引进更多的优质电影,让更多不同喜好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有网友称,观众对于影片有选择权,资本市场同样可以选择观众,并以此塑造观众的审美。

对此,贾樟柯18日发文回应称,国际影片不等于只是好莱坞大片,好莱坞大片目前审美疲劳,但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令人激动的影片没有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比如拉美、亚洲、东欧。所谓国际,就是全球视野内的优秀影片。

500

他表示,市场现在的问题是影院银幕数量多,但供给的优质影片相对不足;单靠国产影片,无法满足影院对优质影片的需求,常常会出现片荒的问题。引入外部优质影片,共同推高中国电影票房大盘,解决一个影城十几个厅放的都是相同电影的问题,提升上座率,更多元的影片也有助于恢复观众对电影消费的热情,对拉动国产影片的票房也有益处。

他强调,一定要保证中国电影作为全球电影大市场的地位。普遍意义上说,买方市场当然更有话语权、更有影响力,哪怕你做过小买卖,也应该理解这个道理。如果对国际市场来说,我们是大买家,我们的话语权当然会更大;反之,如果大市场的地位都失去了,当然我们的影响力就会有所下降。

同时,贾樟柯指出,谈引进更多国际片源,与中国电影工作者努力提高电影质量、努力让中国电影走出去完全不矛盾,大家不都在努力吗?

尽管“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降低了”,但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把“好莱坞”作为“国际电影”的代名词?靠市场撬动影响力,和提高本土影片质量,如何齐头并进?有人期待国际电影行业应该努力拍出中国人爱看的电影,同时又谴责一些中国电影人在“迎合”国际市场,这矛盾吗?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

全部专栏